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詞句的意義及用法,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技巧和閱讀理解能力。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是否在第一課時進行語篇教學
有些教師喜歡在第一課時進行語篇教學,但是筆者認為這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師應從促進英語教學實效的原則出發(fā),進行多方面的考慮。
在高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少教師經(jīng)常采用集中教學的方法,尤其是當語言點較多并存在語法教學難點時,把一些新詞匯和句型集中起來進行教學,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但這種教學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點,如中低年級的小學生在認知方面還是以直觀、形象為主,集中教學必然會影響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造成學生理解困難。而且中低年級的語法點較少,如果教師采用集中教學,必然會影響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
由于高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已具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有些教師也認為不在第一課時進行語篇教學。但教師究竟能不能在第一課時對高年級學生進行語篇教學,筆者認為,還是應該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注重教學實效。
二、不同教學內(nèi)容的教學目標有何不同
從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體系來看,在中、低年級的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語篇都不會太長,語法點也相對較少。到了四年級以后,才會在A或E部分出現(xiàn)一些復雜的對話,但這些對話基本上與C、D部分的教學重合,或是在我們以往句型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的拓展和延伸。從五年級開始,A部分都是較長的對話,基本涵蓋了本單元全部的新知識,若在第一課時來講授這些知識,學生掌握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語篇教學不應等同于對該單元的教學,應避免將該單元的所有知識點全部集中在該語篇中進行處理,尤其是對于高年級英語教材中的一些較長的且語言點較多的語篇。如果教師要在第一課時來處理語篇知識,那么教師在設計教學要求時,就應與中、低年級有所區(qū)別。
三、是否處理語篇中所有的知識點
從五年級開始,牛津小學英語教材的A部分都是較長的對話,若將其作為第一課時來處理,最大的困難在于如何解決語篇中的知識點。如果教師全部講授了知識點,會增加學生掌握知識的難度;如果教師不全部講授這些知識點,又會影響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因此,在處理語篇中所有知識點的問題上,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不同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學有所得。
這里就涉及語篇教學的目標定位問題。關于這一問題,江蘇省著名特級教師沈峰曾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她認為A部分語篇教學的目的有兩個:①讓學生整體感知、理解A板塊課文,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②讓學生初步嘗試運用重點句型進行與語篇相關的表達。
因此,語篇教學不應等同于對該單元的教學,還應避免集中講授本單元中的所有知識點。而且教師還要在第一課時放低對語篇中語法點的要求,先讓學生整體感受課文,然后在第二課時中對詞匯和句型進行教學。
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對于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研究,筆者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要在“實”字上下工夫。教師應朝著提高教學實效的方向出發(fā),踏踏實實地進行教學探討和研究,最終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的長遠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子嬰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