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做出了戰(zhàn)略部署,提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戰(zhàn)略目標,這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皼Q定”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的論斷,是對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內涵、本質的最新揭示。筆者認為,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只有堅持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巨大作用,而且是“興國之魂”。
一、第一方面的理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共有四項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四項基本內容中,有兩項內容是堅持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中國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機之中。面對危局,仁人志士奔走呼吁,積極尋求民族復興之路,由此開始了對中華文化的反思。在學習西方科技和制度失敗之后,最終進入文化層面的反思。五四運動使一個新的文化形態(tài)——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人的視野。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由此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地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尋覓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由此走上了復興之路。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華民族正走在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證明,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根本。
二、第二方面的理解
無論是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都揭示了一個道理,任何統(tǒng)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都要建立一套自己認可的核心價值體系。如中國古代以三綱五常為核心價值,維護了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西方國家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核心價值,使西方文明歷久不衰。正如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所說的:“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也就是說,一個階級在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敝袊伯a黨是中國的執(zhí)政黨,代表了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等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也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必然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因此,中國共產黨必然推出并倡導自己的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當今,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多元文化并存,各種利益糾結不清,在思想相互激蕩的矛盾運行中,必須保證執(zhí)政黨主流思想占據主導地位,成為社會前進的靈魂與主流。正是在這一層意義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了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魂,成為了保證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等最廣大人民群眾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之魂。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而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兩項重要內容。因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它保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所代表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等最廣大人民群眾在物質利益及精神統(tǒng)治上也占有統(tǒng)治地位,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
(作者單位:賴海燕 贛南教育學院;李忠 贛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