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開始與居住在小城的文人逸士交流,茶葉作為媒介,茶樓作為平臺,使我結(jié)識了很多優(yōu)秀的人士。這些朋友崇尚簡約,常常是以茶代酒、以茶代飯宴請賓朋,我尤喜這種君子之交的方式。偷得浮生半日閑,以茶會友吃茶去,心清品茶,意適言趣,享受著佳茗潤心,還有雅趣的培育、心靈的共鳴、人格的提升,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古人喝茶有著很多的經(jīng)驗和心得,所謂“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喝茶數(shù)載,才略知妙處。平日里若得閑空,邀上三五好友,共赴茶宴,品茶論道,解惑敘誼,談古說今,雅俗共賞,好個不亦樂乎。茶是飲中君子,清心提神,人是俗間雅士,言趣廣聞,茶宴散去,慢慢回味,茶香妙語,蕩然于胸。
喝茶場地很重要,營業(yè)性的茶樓固然講究,我的朋友層中多是平民白領(lǐng),由于計時計費反倒失去閑適與安然。有一次出差去外地,朋友請我去茶館喝茶,我的腦子中充滿了鐘擺嘀嗒的計時聲,以至于慌張地傾覆了茶碗,哪里顧得了茶中滋味?這樣的營業(yè)場所,只去過那唯一的一次,從此與之絕緣。
朋友圈中多有愛茶之人,自然盛行尚茶之風(fēng),喝茶聊天,言情益智,少不了擺下茶宴。既然是茶宴,那首先是茶多,自己獨處時我只泡普洱,茶宴上鐵觀音、龍井、大紅袍、金駿梅、坦洋工夫、凍頂烏龍、鳳凰單從、太平猴魁等等各色各味的茶幾乎都喝過;其次是人不能太少,三五人適宜,人少了過于冷清,也浪費茶葉,人太多了又嫌吵鬧,反而失去了喝茶的雅致;再者是喝茶人的品位,志同道合者坐片刻不分你我,話不投機的吃兩盞各奔東西,留下來常常聚會的多是愛好文學(xué)的慕詩客、參禪唱咒的愛僧人、揮毫潑墨的書畫家。
我參與的小城里的茶宴只有三個去處:清荷園,易香然,清心茶屋。
清荷園和易香然都是張松居士的茶店,雖然是收費的茶座,對我們這些朋友始終是敞開了免費的大門。但凡進了好茶,亦或是數(shù)日沒有造訪,他的電話就會打來,招呼大家同去,而那些上好的各色茶種,定會備好擺上了茶宴,若要得閑,他也必會親自奉陪,燒水、洗茶、沖泡、分杯、品嘗、聞香、回味,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條不紊,在氣定神閑中娓娓道出很多人生哲理。若要有緣,還能有幸得到他這位易學(xué)大師解疑去惑指點迷津,免費聽一堂大學(xué)客座教授的易經(jīng)課,不得不說是意外收獲了。很多時候我常常想,俗人之中唯有布施是最難突破的,張松居士一定是菩薩的化身或者是受了點化,用茶及茶文化把禪與茶水乳交融,耳濡目染中暗度我等俗人凡胎,在漸行漸進中領(lǐng)會禪意。而品茶是參禪的前奏,是通向彼岸的舟楫。在一路茶香中漸悟是品茗的目的,觸摸到般若花是必然的因果。
曹俊英是小城享有贊譽的教師和作家,也是聯(lián)系小城文人雅士的紐帶。她家客廳擺放了古木茶臺,被喻為“清心茶屋”,字畫、書香、茗茶是室內(nèi)三寶,幾乎沒有人在她的茶室吸煙,盡管從沒立什么規(guī)矩,大家很珍惜這一潔凈的靈魂棲息地。很多人在她的“清心茶屋”得到心靈的滋養(yǎng)和人格的升華,有一種無形的力量使人萌生善念。她猶如明月一樣寧靜和溫潤,又似泉水般清純和靈動,對人至善至誠至真。清心茶屋永遠對愛茶的人敞開,只要有崇尚善美的真誠,你就能成為小屋的客人。教書育人,茶文會友,相夫教子,看似一個女人的平凡生活,卻在平淡之中活出了一個極品女人的滋味。曹老師的茶宴和茶點往往很豐盛,燒水點茶時于無聲處用凈、清、和、怡的茶道根本浸潤著喝茶人,把茶文化與儒釋道融為一體,傳遞著本分事平常心的生活理念。在清心茶屋喝茶如沐甘霖,能夠放下世俗的煩惱,坐忘功利之心,再拘謹(jǐn)?shù)娜艘矔冈鰰邕_與灑脫。
參加茶宴真是一大幸事,有香茗潤身心,有文化養(yǎng)精神,干脆放下身邊事手中活兒,高高興興吃茶去! 【編輯: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