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炎炎烈日炙烤著大地和人們的身心。好在如今科技發(fā)達,我們有電扇、空調(diào)、電冰箱、冰激凌、藿香正氣水陪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酷暑,那么古時候的人們是怎么熬過炎炎夏日的呢?
搖風(fēng)引清涼
“搖風(fēng)”就是古時候的扇子,它還有一個更雅致的別號叫“涼友”,正所謂“凈君掃浮塵,涼友招清風(fēng)”。古時的扇子大多用竹子編成,也有一些文人墨客喜歡用紙折扇,在扇面上寫詩作畫,既可消暑,又增雅趣。漢代曾出現(xiàn)過一種“七輪扇”的納涼器具,《西京雜記》記載:“長安巧匠丁緩做七輪扇,大皆徑丈,相連續(xù),一人運之,滿堂寒顫?!彼拇碉L(fēng)原理想必是利用葉輪的旋轉(zhuǎn)形成風(fēng)源,即在巨輪上安上七個葉片,一人搖動手柄,七個葉輪飛速旋轉(zhuǎn),空氣被攪動起來產(chǎn)生涼風(fēng),得到“滿堂寒顫”的效果,不過搖動手柄的那位仁兄可就有點慘了,肯定是汗流浹背。
冰塊和冷飲
如今過夏天時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冷飲,其實古人也有自己的冷飲。大約在商周時期,富貴人家就開始在冬天采集冰塊,然后挖一個深地窖,把冰塊貯藏起來,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用。湖北曾出土一件戰(zhàn)國時期的“銅冰鑒”,據(jù)說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箱體內(nèi)采用鉛或錫,能起到較好的隔熱作用,放入冰塊可以使溫度下降,用來冰鎮(zhèn)食物,箱底的小孔可以排放融化的冰水,箱蓋上設(shè)有透氣孔,排出的冷氣還能起到“空調(diào)”的功效。唐代時出現(xiàn)了專業(yè)的“冰商”,他們冬天藏冰,夏天拿出來賣。不過冰塊儲藏的成本很高,價格不菲,平民百姓們大多是把西瓜、葡萄等水果放到清涼的井水中浸泡降溫,還會煮些酸梅湯、綠豆湯來解暑。
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對一種叫“冰酪”的冷飲情有獨鐘,這種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塊調(diào)制而成。據(jù)說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受元世祖忽必烈賞賜,嘗到了“冰酪”。后來,馬可·波羅把“冰酪”的制作方法帶回歐洲,改良后制出了我們今天常吃的“冰激凌”。
涼屋和涼棚
古時候的皇宮和達官貴人通常都會建造涼屋或涼棚度暑?!皼鑫荨蓖ǔ0?,采用類似水車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zhuǎn),將涼氣送入屋中,或者建造“人工瀑布”,在屋中造一個水池,然后用水車把池水運到屋頂,水流再從屋頂沖入水池中,循環(huán)往復(fù)來達到降溫的效果。此外還可以搭涼棚,在宮殿頂上或院子里搭個棚子來遮蔽陽光。工匠們用圓木作為支架,搭好后在上邊鋪上葦席,并用繩子捆扎好。今天的故宮還收藏有“長春宮涼棚燙樣”。
普通老百姓們的避暑方式就是親近山水,享受“天然涼棚”的舒暢和樂趣,夏天山中氣溫較低,天熱時人們常常會到山中避暑,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嘛!人們也常常游泳或泛舟湖面,納涼游玩一舉兩得,既經(jīng)濟實惠,又環(huán)保低碳。
瓷枕和竹枕
南宋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的《醉花陰》有云:“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初涼透。”里面提到的玉枕就是一種青白釉瓷枕。這種瓷枕的枕面施有一層釉,冰冰涼涼的,夏天枕在上面非常涼快。此外,竹枕也特別受歡迎,竹子具有天然的清涼品性,在悶熱的房間里,躺在竹枕上,頭腦都覺得清醒不少,使人渾身舒暢。
俗話說得好:“心靜自然涼?!惫糯荣t們亦深知“煩夏莫如賞夏”的道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那種“散熱由心靜”的境界也實在值得我們現(xiàn)代人借鑒。或許,保持一顆寧靜的心來度過盛夏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編輯: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