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史料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曾問大臣們:“天下何人最快活?”群臣眾說紛紜,有言位極人臣者快活,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聽后,面露不悅之色。沉默片刻,又有一個叫萬鋼的大臣答曰:“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頓時大悅,夸其見解“甚獨(dú)”。
“畏法度者快活”,道理淺顯,可是能堅(jiān)持做到就不那么容易了。大凡畏法度者,會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從不做違法亂紀(jì)、損公肥私之事。因而,他就不會整天提心吊膽,疑神疑鬼地過日子,甚至憂心忡忡,惶惶不可終日。也就沒有費(fèi)心勞神的憂慮,自然活得心胸坦蕩,灑脫快樂。
畏法度者之所以快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待“權(quán)”與“利”的態(tài)度。
先說“權(quán)”。權(quán)是一把雙刃劍,一旦大權(quán)在握,人的欲望也就會隨之膨脹,掌權(quán)者的一個決策,可以讓成千上萬人受益,也可以讓成千上萬人受害;可以讓自己飛黃騰達(dá),也可以讓自己跌落深淵。按照著名心理學(xué)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對欲望的追求總是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最終達(dá)到對理想的自我實(shí)現(xiàn)。然而,馬氏的理論卻存在一個明顯的漏洞。因?yàn)?,對某些人來說,對欲望的追求不是向高級發(fā)展,而是重復(fù)自己的欲望或向更低級發(fā)展??v觀無數(shù)貪官的人生,似乎都有驚人相似的人生軌跡,這就是:“艱苦奮斗——取得成就——提拔重用——生活腐化——貪得無厭——犯事入獄——幡然悔悟——悔之晚矣!”所以說掌權(quán)是人生的分水嶺。畏法度者掌權(quán),一心為公,成就輝煌,造福一方,自己也平安一生,青史留名;無視法度者“玩”權(quán),我行我素,以權(quán)謀私,損人利己,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悔恨終生??梢姟皺?quán)”之神奇,一點(diǎn)也不能“玩”。
再說“利”。俗話說:“君子愛財(cái),取之有道。”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不僅懂得珍惜,而且花得踏實(shí)。如果是不義之財(cái),那必然為其所累,輕則擾身,重則毀己。民間流傳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富商,由于每日操心勞神,算計(jì)著怎樣多賺錢,發(fā)大財(cái),雖然生意紅火,但卻一點(diǎn)不覺得快活。緊挨著他家住著一戶窮苦人家,夫妻倆以磨豆腐為生,雖說小本生意,清貧辛苦,卻有說有笑,小日子倒也舒心快活。富商的太太心生嫉妒,說:“別看咱家腰纏萬貫,卻不如隔壁賣豆腐的窮夫妻,他們雖說生活貧窮,可他們快樂值千金呀!”富商便說:“這個容易,我叫他家明天就笑不出來?!毖粤T,抬手將一錠金元寶從墻頭扔了出去。
次日清晨,賣豆腐的夫妻發(fā)現(xiàn)了金元寶,欣喜若狂,認(rèn)為老天助他家發(fā)財(cái),心情大變。他們商量來,商量去,將金元寶東藏西藏,總怕被人偷去。有了這么多錢,不想再磨豆腐了,整天盤算著這筆錢怎么花,又怕露富被人疑為偷竊的錢財(cái)。如此這般,幾天幾夜夫妻倆茶飯不思,寢息不寧,再也聽不到他們的笑聲了。
由此可見,生活中剝奪人們快樂的與其說是兵刃相見,倒不如說是欲望的圈套。人生一世,被弄得心灰意冷,精疲力竭不快活,有時不是因?yàn)槊骰饒?zhí)仗的敵人,而往往是由于被名韁利索所糾纏,所困擾,待到徹底醒悟之時,卻悟之晚矣! 【編輯: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