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郁的天空,老僧坐禪般肅穆。人間世事皆輕、皆隱,恰如“小隱隱于澤,大隱隱于市”的境界。若能保持一種心靜如水的心態(tài),那此人多是超然若化,已走入另一片風(fēng)景了。
一切的一切,都已被歲月風(fēng)化成戈壁的一堆堆沙丘。留下的不僅僅是寂寞,還有兩袖清風(fēng)。貝多芬說:“當(dāng)我最孤獨的時候,也就是我最不孤獨的時候。”因此,自己一人時,依然充滿感激的歡喜,可以熄了燈,躺在床上靜靜體味一種惆悵;或推窗仰望,那高懸、清冷、神秘的月亮。此時,根本不用顧慮、回答,怎樣一種感覺,更喜歡哪一方?
落花流水,春去秋來,無怨無悔。縱然世間有多少無可奈何的錯過;縱然周圍有多少令人心碎的分離;縱然生命與生命的對視有多少惋惜與急躁;縱然路上要遇到多少巧與不巧的碰撞,都應(yīng)感激地接受。
千帆過盡,碧草連天,哪怕已是夕陽的余暉,也曾照亮世間的陰暗,雖即刻離去,卻那么的溫暖過人世間,此刻,誰又不去相信這就是生命的流動啟示呢?許多的時候,生命雖想尋找一個傾訴的日子,其實,在傾訴中,幸福與憂傷都是出賣生命的敵人。生命的歌者,生命的死敵,都將對生命加以磨難,結(jié)果都毫無例外地推入天堂。
在生命行走的風(fēng)景中,當(dāng)然無法拒絕死亡。一個人若死了,或重或輕,其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活著的心。
一個人生命的意義,便是在別人的心中看見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