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劉歡在其個人演唱會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透露,由于身體原因,他計劃不再參加包括《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在內的任何選秀節(jié)目。新聞發(fā)布會上。劉歡坦言連“好聲音”第二季也不想再做了:“真是太累了。太辛苦了。大家看到每期播出是90分鐘,但錄制節(jié)目每次都是12個小時以上?;緩?4時錄制到第二天早上三四點,身體實在吃不消?!?/p>
對于劉歡的這一決定,《中國好聲音》節(jié)目宣傳總監(jiān)陸偉表示,會繼續(xù)爭取劉歡留下。他說,節(jié)目組明年依然會第一時間爭取第一季的4位導師?!盁o論節(jié)目的錄制時間還是導師的檔期問題。節(jié)目組都會協調。”他表示:“明年2月開始籌備,這樣到播出就有5個月的籌備時間。我們錄像時間的周期也會延長,盡量做到單日錄制時間在8小時內。”不過,即便真的把每一期錄制時間控制在8小時內,對于大病初愈的劉歡或許也過于嚴酷了。有不少觀眾呼吁“放劉歡一馬”,“讓劉歡好好休息”。
離了劉歡,椅子照轉
劉歡退出《中國好聲音》,不管對誰而言,都是有利而無害。
首先來說,《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結束,賺了人場更賺了錢場,這為下一季的推出奠定了基礎,更增加了難度,如果沒有更為新奇的招數,第二季則缺少賣點。正所謂“正愁沒有招,天上掉下個黏豆包”,正好此時劉歡退出評委席,而且還是既沒什么征兆也沒露出什么內幕的情況下,這為該節(jié)目無疑添加了一抹神秘色彩,逐漸散去的觀眾又瞬間回來圍觀看熱鬧啦。其次,劉歡通過第一季《中國好聲音》的頻繁亮相,已經又做到了老少咸宜、婦孺皆知,眼下又要推出個人演唱會,退出《中國好聲音》則是一個“非常明智之舉”,既可宣傳個人演唱會,也可不必冒《中國好聲音》接下來如果臭了的危險。
再者,劉歡退出《中國好聲音》,對于中國流行音樂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因為標榜以振興并為流行音樂歌手標準正名為己任的《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唯一做到的一點就是確立了“唱歌是個體力活,能飆高音才是硬道理”的奇特標桿,而劉歡就一向唱功出色且最擅長飆高音,在該節(jié)目中也可謂潛穆默化地影響了歌手和受眾。如今,劉歡退出《中國好聲音》,至少在評委中,少了一位擅長飆高音的,或許該節(jié)目對于流行音樂的理解會有所修正,也未可知。
再其次,劉歡退出《中國好聲音》,對于觀眾來說也沒什么損失,反正大家已經熟悉了劉歡在該節(jié)日上的“表演”,再換一位新評委,或許還能帶來新意,說不定“表演”會更令人驚喜,就沖這,咱也盼著劉歡退出《中國好聲音》。說實話,地球離了誰都照轉不停,《中國好聲音》中的轉椅離了誰也都照轉不誤,對于喜歡看轉椅的人來說,上面坐著誰都一樣,只要轉椅質量過關,就不懼上面坐的人高矮胖瘦。
最后,我們還是平心靜氣地看待這原本就是一檔電視娛樂節(jié)日的《中國好聲音》,并且還要平心而論地肯定一下,該節(jié)目興旺與否其實與流行歌曲發(fā)展關系不走,而劉歡退出《中國好聲音》也不過是個娛樂小噱頭而已,關注也好(不過是成全娛樂及其背后的利益),漠視也罷(娛樂照常,利益照舊),其實都與劉歡本人沒多大關聯,他也不過是娛樂時代的一個可用的賣點而已。
綜上所述,我們該真正說說劉歡了。退出《中國好聲音》,對于娛樂而言沒什么大不了的,《中國好聲音》第二季肯定會“從頭再來”。而對于劉歡來說,退出《中國好聲音》,卻有些回歸“一貫的形象風格”的意味。試想《中國好聲音》之前的劉歡,為人一向低調謹行,作品相對謹慎主流,他很少出現在娛樂場合或秀場,連生病都非常平民化處之,這與《中國好聲音》中的劉歡還是有些差異的。說到身體狀況,對于退出《中國好聲音》,“太累太辛苦”這個理由也很恰當且正當。不為娛樂所累,離開也好。
對于《中國好聲音》而言,離了劉歡,椅子照轉。當然,什么話都不能說得太絕,如果下一季《中國好聲音》你依舊穩(wěn)坐,那么椅子也照轉。
邢大軍
劉歡沒有娛樂精神
當初劉歡出現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就讓人覺得很意外,因為在圈內要說人緣、演唱實力、人品劉歡都站在了國內歌壇的最高峰,我想這也是很多人喜歡他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音樂他沒有任何傳聞。盡管《中國好聲音》最開始的宗旨是尋找中國有實力的唱將,這么大的魄力按理說與劉歡大哥級的分量相當,也許正是這樣的動力劉歡出現在節(jié)日中,而他的權威也確實使節(jié)目增色,但不可否認選秀本身就是個秀場,娛樂的事不能太當真,比如黑幕、比如是非還有利益,這樣復雜的事恐怕不是一位酷愛音樂的人能夠應付得來的。
看過“好聲音”的可能都知道,第一季的冠軍歸了那英的徒弟梁博,事后曾經傳出了很多版本,當初劉歡看好的歌手如今卻未出現在最高峰。也許這是劉歡的軟肋,從而下定決心離開此是非之地,繼續(xù)追求自己的音樂之夢。也許劉歡覺得這種頗具操縱色彩的選秀很難找到真正的好聲音。節(jié)目組不但對選手進行左右,就連評委的言辭也都是被編排好的,評委的喜怒哀樂也是被安排好的。盡管節(jié)目中劉歡配合度也很高,但是不得不否認這樣的節(jié)目與他學者、嚴謹的性格還是格格不入的。不能說選秀節(jié)目有多大問題,因為也許全天下的選秀都是這樣的,只是劉歡和我們這些正常人沒有足夠的娛樂精神。
董巖
我倒寧愿相信劉歡的退出就是因為太累
浙江衛(wèi)視推出《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圓滿落幕了。誠如大家所料:由于這擋節(jié)日在當下各種電視選秀節(jié)目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彼此間的競爭,已達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這等慘烈程度的時代大背景下,收視率仍能一路飆升,“帶頭大哥”——其制作方如果腦子沒有進水的話,焉有不趁熱打鐵、照方抓藥,隨后推出該節(jié)目的第二季、第三季之理?
然而,作為該節(jié)目第一季中最大賣點之一的導師劉歡,日前竟突然宣布:因為身體原因,他將不再參加該節(jié)目第二季的制作了。劉大導師的這一決定,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令人費解的是,就在劉大導師宣布退出后,不足一個小時,便有一大堆所謂“知情人”不知是從哪里冒了出來。信誓旦旦:劉大導師退出的真正原因,其實并不如他自己所說,是因為太累,身體吃不消,而是因為《中國好聲音》黑幕重重,參賽選手是否能夠得獲獎,并不完全取決于他們自身的演唱功力。言外之意,是不公平、不公正。而劉大導師本人又是一個為人正直、正義,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兒,“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以才會“憤然”退出。言下之意無他,說白了就是:咱惹不起,咱還躲不起嗎?
對此,我倒是寧愿相信,事情其實就如劉歡自己給出的答案:他之所以決定將不再參加《中國好聲音》第二季的制作。就是因為他“太累了”,自覺“身體吃不消”。我以為現在有種怪現象,好像娛樂江湖,哪兒都有“黑社會”、“潛規(guī)則”,大有不“黑社會”、不“潛規(guī)則”就不“娛樂江湖”之勢。不至于吧。
我老人家最煩的就是這樣一種人—一凡是上得了臺面上的話,甭管是誰說的,永遠不信;凡是上不了臺面上的話,也甭管有多荒誕,有多離奇,有多不著四六,就越相信。真以為“八卦”可以當飯吃呢?我看還是省省吧,有那工夫干點什么不行。
木匠
劉歡,大膽地做個性情中人
古文《世說新語》任誕篇里說,東晉名士王徽之在一個雪夜,一覺醒來,憶起了好友戴安道,于是登船出發(fā)前去拜訪,走了一夜,終于到了好友家門口。然而,這位名士,并未進門,而是掉頭回家。旁人不解,問為何?王徽之答道:“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大家瞧瞧,魏晉名士的真性情,被描繪得栩栩如生。劉歡同志,比比古人,你行事的理性已經強過他百倍了。什么“好聲音”什么導師,什么第一季、第二季,你盡興了沒有?盡興了,想撤就毫不猶豫地撤。許多事,就要率性而為,任性放達。既然累了,倦了,就不要魁強自己,知天命的年紀,就曼應該率性通脫,適可而止。筆者等著傳來這樣的消息,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強烈敦請劉歡再度出山而不得!
說到底,就是一個玩,就是一個娛樂自己,同時娛樂國人的大熱鬧,大游戲,別看得那么重,這和藝德、人品、責任等沒關系。當初你心里癢癢,想嘗嘗當這個評委的鮮兒,沒錯。沒嘗試過的事,不妨試試。試過了,覺得不好玩了,就不玩了唄。你別在意外界假裝聰明人的瞎分析,什么七個內情、八個外因。作為一個歌唱明星,你有權利選擇是去當評委,還是開個唱,還是回家歇著。第一季,你就太客氣了,以你的身子骨,不要說一天12小時的錄制,就是按勞動法規(guī)定的八小時工作時間,你已經感覺不痛快了,真要是性情中人,當初就應該向甲方提出,要么縮短工時,要么我撤了。這是許多被你娛樂著的老百姓,喜歡看到的有鮮明個性的真劉歡。當然,你委屈了自己,娛樂了別人,但這只和娛樂、商業(yè)利益、人際關系有關,而我們一點也不認為這和藝德、責任沾邊。所以,值不值得只有你自己體會?,F代社會,講的是契約精神,只要不違約,我們樂于見到有真性情的明星。
劉歡,請你學學古人,看重個人趣味,享受個人意趣,淡泊功利,服從自己的意志,聽從內心的指揮。中國需要的是有個性的歌星,性情中的歌星,這更符合藝術要求和藝術氣質,請你做個表率,無愧于正趕上的這個允許展示個人性情的大好時代。我們大家都支持你。
宇翔
退出的效應
《中國好聲音》自播出以來一直不缺各種“聲音”,當然這“聲音”非彼“聲音”,好壞不論,足以量勝,一會是選手爆料,一會是知情人士透露,一會是網上熱議,一會是內情踢爆,一會是翻出舊賬,一會是最新回應……好不熱鬧哉。筆者揣測,到明年第二季《中國好聲音》出臺之前,各種“聲音”還會不絕于耳,這倒省得讓人忘了,只不知會不會讓觀眾提前進入審美疲勞。不過,最近的一十“聲音”,卻是足夠重磅也足夠吸引眼球的——10月23日,劉歡在其個人演唱會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透露,由于身體原因,他計劃不再參加包括《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在內的任何選秀節(jié)目,只因太累了,太辛苦了,“大家看到每期播出是90分鐘,但錄制節(jié)目每次都是12個小時以上,基本從14時錄制到第二天早上三四點,身體實在吃不消。”
本來,劉歡是筆者關注《中國好聲音》的一個理由,因其素以嚴肅的音樂姿態(tài)示人,鮮有與音樂無關的烏七八糟、花里胡哨、似是而非……我相信與筆者觀點相同或相近的不在少數,因此,劉歡若退出,《中國好聲音》多少會受些不良影響。
據悉,《中國好聲音》的制作團隊已在第一時間出招挽留劉歡,承諾明年“無論是節(jié)目的錄制時間還是導師的檔期問題,節(jié)目組都會協調……盡量做到單日錄制時間在8小時內?!?/p>
把12小時減為8小時,這對于大病初愈的劉歡來說,恐怕依然是個考驗。劉歡的退出到底有無其他原因,我們不得而知,只是記得他從為選手一次次流淚、歡呼、吶喊,到吳莫愁與梁博“巔峰對決”時表現的判若兩人的疲憊、寡言,看得出他內心似乎在進行一場自己和自己的斗爭——這是我要的嗎?這是我付出這么大代價所要看到的嗎?恐怕在那一刻他已經做出了“退出”的決定。且不管劉歡退出是出于身體原因,還是功成身退,抑或急流勇退,至少我敢斷言:《中國好聲音》的制作團隊是不會浪費這一顆“子彈”的——如何挽留劉歡?誰是繼任者?前任導師與繼任導師怎樣PK……一連串懸念可謂水到渠成,得來全不費工夫。因此,“退”的效應絲毫不遜于“進”,以退為進乃兵家之道。對劉歡來說,堅持自己身體吃不消的說法,無損任何的形象和利益;對于《中國好聲音》制作團隊以及其背后的利益鏈條而言,一切人皆是服務“營收”的棋子,一切事盡在掌握之中,這才是正理,神馬都是浮云,嗎也沒損失嘛,沒有這份篤定,還敢攪這事?
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