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因素是影響外語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學生增強“移情”能力有助于其學習效果;教師增強“移情”能力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文章主要講述了移情在外語教學中的基本含義、及運用,并對如何提高移情能力提出了一些策略。
關(guān)鍵詞:移情;外語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0-0077-02
一、引言
隨著全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交往也變得越來越密切,外語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自改革開放至今,英語教育在我國逐漸普及并且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成果。然而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仍然存在著過分重視知識而忽略情感的問題,這大大影響了英語教學的質(zhì)量,束縛了學生在情感方面的發(fā)展。那么,充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之在課堂上能實現(xiàn)積極有效的情感互動,便成為了我國目前英語教學的重要研究項目。在我國教育部制訂的《全同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明確提出了“情感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情感的最深入處即所謂的“移情”現(xiàn)象[1]。移情有利于縮小與他國語言文化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語言文化的適應;提高移情,有利于自己在他國文化體系中感知、吸納對方的交際模式及特點,并有效地進行交際。在高度重視素質(zhì)教育、倡導終身學習的今天,將移情合理應用到英語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便顯得意義重大。
二、移情在外語教學中的基本概念
移情最初是西方美學中的概念,是指審美主體將自己的情感移入審美對象,使之內(nèi)在的情感能夠外化,讓主體在審美感受上與客觀達到共鳴,最終使思維的自我與對象結(jié)合為一體。之后,心理學試用了該概念,并將其冠以“感情移入”??傊?,就是在進行語言交際時,多從他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其感受和經(jīng)歷,從而接受其思想,最終能理解并認同他的情感。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該書給移情下的定義為: “the quality of being able to imagine and share the thoughts,feelings and points of views of other people.”[2]學者布朗也向我們描述了他對移情的看法:“Empathy is the process of putting yourself into someone else’s shoes, of reaching beyond the self and understanding and feeling what another person is understanding or feeling. ”[3]在外語教學中,文化移情反映在語言和思維上表現(xiàn)出的差異,其內(nèi)容十分豐富。通過文化移情這一中介,不同的語言、文化是可以獲得文化認知上的普質(zhì)與共相的。教師的移情,指教師要通過觀察學生的外顯行為,對學生的內(nèi)在情感、真實想法和行為動機進行準確地理解與把握。作為一線的教育者,教師應該關(guān)愛學生,了解學生的情感需要,以便充分發(fā)揮移情的能力;并能因材施教,促使學生對外語學習產(chǎn)生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教學相長,使外語教學有效地開展開來。中國的外語學習者一般都處于非外語環(huán)境下,這是其學習外語的最大障礙。學生想要突破這道語言的障礙,對所學外語作出客觀的解釋,就必須將文化知識的學習和語言結(jié)構(gòu)的認知相結(jié)合,深刻理解外語所折射出的社會態(tài)度和情感立場。外語學習者不僅僅是在學習語言知識,同時也是在學習語言背后所處的文化。只有通過移情,才能讓學習者擺脫傳統(tǒng)外語學習中的困境,真正地去理解、感受異族文化得差異性,從而構(gòu)建起一個完善的跨文化認知模式。
三、移情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
外語教學研究以認知科學為導向,強調(diào)文本思想重要性,探討人類認知活動的本質(zhì)及規(guī)律。外語學習不單單是一個認知和言語交際的過程,也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心理過程。
1、了解學生,關(guān)愛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到:“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活動,單憑某些專門的手段是學不到這種本領(lǐng)的,只有依靠教育者高度的情感和道德修養(yǎng)方能做到這一點?!盵4]從這可以看出,教師想要真正的了解每一個學生,就不單要掌握學生們的學習特點和強弱項,還要不時地了解其需求和興趣,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去關(guān)愛每一個學生,設身處地地去體驗其內(nèi)心情感。在課堂上,教師要面帶微笑地講授教學內(nèi)容,時不時得走走到學生中間去和他們進行交流。要廣泛地提問題,盡量涉及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大家都覺得自己在被老師關(guān)注。通過有效合理的交流,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師生關(guān)系,使大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地學習。在學習上嚴格要求學生,在生活上關(guān)心熱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2、多贊揚、多鼓勵,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焦慮感
焦慮,一直以來被教育心理學研究所關(guān)注。在外語的學習中,缺乏自信是導致學生容易出現(xiàn)語言焦慮或考試焦慮的罪魁禍首。在英語新課程標準中就有明確地提到,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有較強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語進行交流與表達”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一項重要任務。布朗認為,任何認知或是情感上的成功都離不開相當?shù)淖孕臶5]。張楚廷教授則更為明確地把對學生自信心發(fā)展培養(yǎng)的教育,作為判定一個教師的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的標志?!叭绻處熗ㄟ^自己的教學活動而使學生獲得自信,那將是教師贈給學生最珍貴的禮物?!盵6]
激勵學生的手段多種多樣,能夠聯(lián)系和溝通師生感情的教學評價就是其中之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每個學生在學校暈都能抬起頭來走路。”[4]幫助每一個學生分析、認識自我、并加以合理地發(fā)展自我是教師的職責。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適時地作出一些肯定性的評價或是鼓勵,都會有重要的導向、激勵的作用。這樣不僅能讓師生之間對知識和情感的交流到達一個更高的臺階,還能讓學生進行更加有效、自主的學習,大大地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
3、合理運用教材的情感資源,多方面進行情感滲透式教學
眾所周知,學生、教師、教材是構(gòu)成課堂教學的三個主要因素。而其中,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jù),是幫助教師施教、學生學習、最終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工具[7]。外語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語言材料,不但反映了人類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各種喜怒哀樂的情感體驗,同時還蘊含著作者自身的好惡情感和寫作意圖。對于外語教材中所表現(xiàn)的情感,例如:親情、友情、愛國心、自信心、意志力、道德感、正義感等,教師首先應自己認真加以體會,而后方能充分挖掘并合理地將教材中所折射出的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滲透到語言教學中。這樣有目的、有意識地將教材中所表達出的情感與外語教學相結(jié)合起來,能有效地讓學生們包含感情地去對教材知識內(nèi)容加以學習和理解,從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積極性。例如,在學習The Necklace一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們?nèi)θ宋镄愿窦右匝芯糠治?,通過講解作者對Mathilde愛慕虛榮而成“犧牲品”的戲劇描述,使學生從心底里真實地感受 “虛榮心”的可惡和超越生活現(xiàn)實追求虛榮的可悲,從而引發(fā)學生們在情感上于作者產(chǎn)生共鳴,最終到達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的效果。
四、結(jié)束語
移情是提高外語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合理地給予學生準確的移情方式,另一方面還要善于領(lǐng)悟?qū)W生的心靈世界,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表達。移情所強調(diào)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地了解:真正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親自體驗他們的情感,以一種公平公正的方式去理性地評價其觀點、態(tài)度和行為,從而達到促進了師生交往中的自我表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移情傳達給學生,讓其有效地接收并理解,從而形成真實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段卉.論語言交際的文化與移情作用.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7).
[2]、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87.
[3]、Richards, J.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London: Longman Group, 1985.
[4]、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5]、程彥葆.論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 教學與管理,1999,(3).
[6]、張楚廷.教學細則一百講[M].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7]、張學儀.試論英語教學中情感教學的原則和策略[J].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4,(1).
[8]、何自然.言語交際的語用移情.外語教學與研究,1991,(4).
[9]、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Z].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