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類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有其獨特的個性,英語又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因此,探索藝術類學生英語的教學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獨立學院作為新興的教學力量,其藝術類學生的英語教學更有特殊的意義。本文試圖從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入手,依據藝術類學生的特點,提出若干對策,探索適合藝術院校學生的英語教學方法。
關鍵詞:藝術類學生; 獨立學院;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史瑩1982-)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現為三亞學院公共基礎教學學院老師。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0-0070-01
一、引言
獨立學院作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自出現以來,發(fā)展迅速。盡管獨立學院辦學起點比較高,一開始就是本科層次,但由于辦學歷史相對較短,有些獨立學院辦學條件尚處起步階段。據教育部統(tǒng)計,全國目前有獨立學院318所,大部分獨立學院都設有藝術專業(yè)。藝術類學生英語水平較低是我國各藝術類院系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因此獨立學院中藝術類學生的英語教學顯得困難重重。
二、獨立學院藝術類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以筆者所在的三亞學院為例,從2005年至今,學校每年都會招入包括音表、環(huán)藝、雕塑、皮具等多種專業(yè)的藝術生。根據這幾年對他們的英語教學,筆者認為該類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如下問題:
1、英語基礎差
藝術類考生除了要參加文化課的高考外,還必須參加所報考學校組織的專業(yè)考試, 他們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專業(yè)學習上,文化課的壓力感比非藝術類學生要低得多。所以,文化基礎薄弱是藝術類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有的學生英語高考入學成績只有20、30分(卷面分數為150分)。大部分學生的英語高考分數為30—75分(占全部學生的87%左右)。但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學生英語高考分數達到90分以上。
2、學習熱情不高
由于藝術生的英語基礎太差,入學水平低,缺乏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普遍不太高。每個班都只有一小部分學生愿意主動學習英語并在課堂上配合老師的講解。大部分學生自覺能力也較差,在沒有人敦促的情況下,很難主動去學習或練習英語;除了本身的問題,這也與采用的教材不合適有很大關系,有些教材對藝術類學生來說太難,他們上課完全無法跟上老師的講課,從而直接導致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大減。
3、專業(yè)環(huán)境太差
藝術類學生所處的學習環(huán)境太差。首先,學習藝術類專業(yè)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必須參加較多的藝術實踐活動,因而在對待專業(yè)課程和其他文化課程的關系上,學生往往更重視專業(yè)課程而相對輕視其他文化課程的學習。相應地,絕大部分課余時間也就被技能的訓練所占用,有些學生甚至利用英語課完成專業(yè)課的作業(yè)。其次,班里大部分學生厭學英語的氣氛也會使一些處于中間地帶的學生不太愿意學英語,導致惡性循環(huán)。
4、學習方法不科學
有些藝術生僅僅有學習英語的興趣,缺少學習英語的科學方法。由于一直以來不重視對英語的學習,有些學生不知道怎么學,結果往往是花費了大量時間學習英語而收效甚微。
三、獨立學院藝術類學生英語教學的幾點方法
藝術類學生由于專業(yè)特點和學習方式的不同,同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在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有其獨特的個性:文化課成績差、調皮、好動、不太遵守紀律,和我們心中的“好學生”相去甚遠;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很有才氣,有創(chuàng)造力,總是能出點成果抓住人們的眼球。因此在對藝術生的教學上應該結合其專業(yè)特點采取不同于一般學生的教學方法。
1、采用多種手段豐富課堂教學
針對藝術類學生活潑好動,喜歡直觀和具體事物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可加大多媒體使用的比重,將相關的圖片、影視資料等呈現給學生,加強教學內容呈現的形象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記憶,把英語學習的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講故事、辯論或英語戲劇,使表演能夠為藝術類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英語學習熱情,比如在講述《21世紀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三單元“Stevie Wonder: Sunshine in the Shadow”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發(fā)揮表演的才能,將Stevie Wonder的一生以戲劇的形式表演出來,在表演過程中復習文中出現的單詞和短語,這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課堂氣氛也比較輕松活躍。
2、與專業(yè)相結合
藝術類學生基礎比較差,如果僅采用普通學生所用的《大學英語》教材,教學進度也與普通學生的教學進度一樣,很難調動起藝術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參與的意識。以我校為例,我校根據藝術生特點,采用《藝術英語》和《大學英語》兩種不同的教材。《藝術英語》是根據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和他們的英語實際程度編寫而成的, 課文部分大多數是有關音樂、美術和服飾的文章,把一些基本詞匯和語法放入其中。這樣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既了解了專業(yè)詞匯和文章,又學會了一些基本詞匯和語法,還提高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3、創(chuàng)造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
藝術類學生的英語基礎差,信心不足,有些學生沒有足夠的信心在課上回答問題,如果教師能夠營造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來開展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學生的歡迎。而且,藝術專業(yè)的學生熱情活潑,思維活躍,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用一些幽默的語句來調節(jié)氣氛,將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會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4、組織豐富多彩的與英語有關的活動
單一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厭倦。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英語的喜愛。但在開展活動中,要注意英語使用的難度和趣味性。比如我院09年開展的藝術分院英語配音比賽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提高了藝術類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又增加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社發(fā)分院組織的《新概念英語2》背誦比賽也使學生自發(fā)的背誦英語,提高了英語表達能力。
四、結語
總之,藝術類學生英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體現和指標,尤其是新興的獨立學院中的藝術類學生教學更需要大家的廣泛關注。藝術類教學應該不再以教師主要講、學生被動聽的模式為主,而應該靈活地采用多種授課方法,改變藝術類英語教學的被動局面。
參考文獻:
[1]、金毅晶,徐蕾,高校藝術專業(yè)英語教學初探[J].英語教學,2009(10).
[2]、劉潤清,胡壯麟.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7)
[3]、周金浪.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吳禎福.英語的聽與說[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1
[5]、趙敏.藝術院校的特色英語教育[J].考試周刊,200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