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訶德》講述了滿腦子都是騎士小說中所描寫的東西:魔法、妖怪、巨人、仗義行俠的主人公堂吉訶德的悲劇典型,揭示了16世紀西班牙社會的現(xiàn)實變遷,展示了社會階層之間的巨大隔閡,充分表現(xiàn)出來堂吉訶德生命、激情、理性,從而讓讀者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其癡性的特征。
關(guān)鍵詞:《堂吉訶德》;生命;激情;理性;癡性;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0-0015-01
下面是參孫·加爾拉斯果為哀悼堂吉訶德寫下的一首墓銘:
邈兮斯人,勇毅絕倫,不畏強暴,不恤喪身,誰謂癡愚,震世立勛,慷慨豪俠,超凡絕塵,一生惑幻,臨歿見真。
那是晚間8時21分,我讀完《堂吉訶德》中譯本的最后一頁,并且搜索到至少六百頁關(guān)于堂吉訶德的值得閱讀的英文資料,我反復思考堂吉訶德的個體形象特征和塞萬提斯提出的問題。然后開始拋開所有思考的問題,我相信,每一位體驗過“反復思考”的人都會承認的很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我需要從頭開始……
米蓋爾·臺·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生于馬德里。他一生經(jīng)歷無數(shù)滄桑,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生活窮苦困頓。但是生活的不幸并未使他屈服,反而磨煉了他的意志,增強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五十多歲的他開始在監(jiān)獄中創(chuàng)作《堂吉訶德》。盡管寫這部小說的本意看似是“要世人厭惡荒誕的騎士小說”,并“把騎士小說的那一套掃除干凈”。而且也的確使騎士小說銷聲匿跡。但是,這部作品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這些。
堂吉訶德究竟是怎樣的人?讀者最初看到的堂吉訶德是一個瘋癲可笑的騎士。西班牙最欣賞這部小說的是少年和青年人。英國早期讀者認為《堂吉訶德》是夸張滑稽的作品。英國小說家強調(diào)堂吉訶德的正面品質(zhì)。英國詩人注意了堂吉訶德有理性,講道德的方面。法國的翻譯者把這位西班牙騎士改裝成法國紳士,引進了法國社會。在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影響下,堂吉訶德又變成了一個悲劇性的角色。
這些代表性的見解,究竟哪一種面貌和解釋是正確的呢?還是他一身兼有各種面貌,每種面貌不過表現(xiàn)他性格的一個方面呢?我們且先撇開以上的各家論述,從作品本身表現(xiàn)出來的“生命”、“激情”、“理性”來認識主人公堂吉訶德的“癡”性。
一、堂吉訶德的生命
堂吉訶德出現(xiàn)時雖然渾身披掛,他卻像我國舊小說里久死還魂的人,沾得活人生氣,骨骼上漸漸生出肉來,虛影漸漸成為實體。塞萬提斯并未把堂吉訶德寫成懦夫來和他主觀上的英勇騎士相比,卻是把他寫成夸張式模范騎士。在賦予堂吉訶德血肉生命的時候,更賦予他品性和情感。在《堂吉訶德》中這樣寫道:
……我們這位紳士因為要充當?shù)氐赖尿T士,決定也把自己家鄉(xiāng)的地名附加在姓上,自稱堂吉訶德·臺·拉·曼卻。他覺得這樣可以標準自己的籍貫,而且以地名為姓,可以替本鄉(xiāng)增光。
堂吉訶德尊重生命,強調(diào)生命的平等。當看見農(nóng)夫用皮腰帶抽打安德瑞斯,堂吉訶德急忙喝止,暫時救下這個男孩。當堂吉訶德釋放了一群倒霉的囚犯,行了大好事,卻在他們手里大受虐弄,氣得不可開交。從正面來說堂吉訶德是善良的,他尊重世間的人,在他心中沒有人的貴賤,敬重和真摯地對待每個人。并且再多的困難和挫折也沒有打擊到他。堂吉訶德對人性自由和生命價值的尊重是一如既往的癡性不改,這樣的做法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二、堂吉訶德的激情
一如既往的堂吉訶德堅定地抱住自己的一套理想、滿腔熱忱,盡管在現(xiàn)實里不斷地栽跟頭,始終沒有學到一點“乖”。堂吉訶德堅持要做游俠騎士不是鬧著玩兒,而是死心塌地,拼命地做。他表面滑稽:披一身破舊的盔甲,按古禮待人接物,學騎士小說里的人物腔調(diào)。但是他的思想情感與他的外表是真摯的。他擁有質(zhì)樸,而且純真的向往,極大限度地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精神。
在作品中對眾多人物而言,堂吉訶德是滑稽的、可愛的象征。除堂吉訶德以外的其他人都去嘲笑、戲弄堂吉訶德。他們沒有看出堂吉訶德是充滿激情的鮮明個體,他身上擁有勇敢、執(zhí)著和積極拼搏的精神。相比之下,堂吉訶德生存的環(huán)境周圍的人是可悲的,他們?nèi)狈ι嬲睦斫?,對理想信念的追求以及對人性解放的向往。他們只有軀殼,終日漫無目標的活著,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而不自省。塞萬提斯先生在塑造這個奇情異想的紳士時,將自身的奮斗熱情和自我心境融入其中,使堂吉訶德的形象更加豐富鮮活。
三、堂吉訶德的理性
堂吉訶德是有理性、講道德的。我們雖然笑他,也敬他愛他,因為我們的笑不帶一點惡意或輕鄙。堂吉訶德象征沒有判斷、沒有辨別力的理性和道德觀念,然而他的侍從桑丘恰好相反,他象征沒有理性、沒有想象的常識。堂吉訶德把自己的感受撇開不顧,執(zhí)著于理性和道德。他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塞萬提斯是西班牙人文主義文學的杰出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訶德》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此階段人文主義文學著力于對人自身矛盾的關(guān)注,進而言之,由于人性的弱點所造成的丑惡現(xiàn)象進行探討。堂吉訶德就是這樣一個自身矛盾體的結(jié)合,堂吉訶德的理性表現(xiàn)在他不僅是自己欲望情感和行動的主宰,同時他的自身矛盾和行動也推動著社會關(guān)系的發(fā)展和演進。
總之,塞萬提斯把堂吉訶德寫成有血有肉的活人。堂吉訶德的確是個古怪的瘋子,可是我們會看到許多人和他同樣的瘋。堂吉訶德不是怪物,卻是典型人物。他的古怪增進他性格的鮮明生動性。但是堂吉訶德對生命的理解,對理想的堅持,對人性解放的追求都表現(xiàn)了他癡心不變的信念。這樣一位奇情異想的紳士是值得尊敬的。
參考文獻:
[1]、???瘋癲與文明:理性時代的瘋癲史[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9.
[2]、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劉大基等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264.
[3]、塞萬提斯.堂吉訶德[M].北京:譯林出版社,1995.
[4]、鄭克魯.外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向之潘.悲喜交融的藝術(shù)典型——淺談堂吉訶德與阿Q的異同[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4,(1).
[6]、王家聲.堂吉訶德的雙重人格及其社會悲劇[J].作家,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