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人人都知道,美蘇在冷戰(zhàn)期間是彼此最大的假想敵,然而在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初,美國總統(tǒng)伍德羅·威爾遜和蘇俄領導人列寧之間還曾有過“互為知音”的一段插曲。
幾乎人人都知道,美蘇在冷戰(zhàn)期間是彼此最大的假想敵,然而在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初,美國總統(tǒng)伍德羅·威爾遜和蘇俄領導人列寧之間還曾有過“互為知音”的一段插曲。
《和平法令》與“十四點”
1917年11月8日即十月革命勝利后第二天,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就通過了列寧所倡導的《和平法令》,提出民族自決、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立即就締結公正、民主、不割地賠款和約展開談判、廢除秘密外交等原則。英、法等歐洲強國出于自身利益本能抵抗,但威爾遜卻認為,必須對《和平法令》予以重視并主動回應,否則蘇俄的影響將不斷擴大。
1918年1月8日,威爾遜在國會發(fā)表《十四點和平綱領》,提出反對秘密外交、戰(zhàn)后以民族自決原則劃分民族國家邊界、給予被壓迫民族自決權以及建立“國聯(lián)”以協(xié)調國際關系等。這“十四點”日后成為凡爾賽條約的談判基礎,初步奠定了一戰(zhàn)后的國際框架。盡管未曾明言,但研究者普遍認為,威爾遜的“十四點”正是對《和平法令》的回應,“十四點”中第六點還明確提到“尊重俄羅斯人民自決權”和“一切外國軍隊撤出俄羅斯領土”。當然,“十四點”提出初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美國自身戰(zhàn)略利益的考慮,但在提倡民族自決、倡導國家平等等方面與《和平法令》有很多共同之處。
對于威爾遜的“十四點”,列寧不僅讓《消息報》全文刊載,還親口稱贊“十四點”是“邁向世界和平的一大步”。在由他授意發(fā)表的《消息報》社論中說,“威爾遜總統(tǒng)所規(guī)定的條件是爭取民主和平的偉大斗爭中的一次偉大勝利”、“我們可以希望,美國人民是這場斗爭中的一個真正的朋友”。
雙方留有余地的對抗
耐人尋味的是,本意不想干涉蘇俄內政的威爾遜,最終還是干涉了。1918年3月,蘇維埃和德國簽署《布列斯特條約》,從東線騰出手來的德軍大舉進攻西線,感到軍事壓力的英法開始醞釀對蘇俄武裝干涉。威爾遜先是表示拒絕,但由于陸軍部長和國務卿等人都被英國說服,最終他同意參與協(xié)約國對蘇西北部的軍事干預,并派出7000名美軍和英、法一同出兵。1918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占領海參崴、日本軍隊大舉入侵遠東后,威爾遜唯恐日本獨占遠東利益,又同意派出7000名美軍參加遠東軍事干預。
但在干預同時,威爾遜又發(fā)表聲明,聲稱美國不打算推翻布爾什維克政府,也無意用任何途徑干涉蘇俄內政,出兵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捷克人撤出俄羅斯(捷克斯洛伐克軍團本是被釋放遣返的戰(zhàn)俘)”。美軍也在多數(shù)情況下避免和蘇維埃軍隊正面沖突,且拒絕積極參加英、法在南高加索的軍事冒險。威爾遜甚至授意美國政府向批準《布列斯特條約》的蘇維埃發(fā)出賀電,盡管英、法堅決反對這一條約。
在列寧的主張下,蘇俄對美國的譴責始終明顯輕于對英法。1918年3月,《消息報》社論說,“只有美國懂得如何善意對待蘇維埃俄羅斯”;當英、法、美軍事干預業(yè)已開始,蘇維埃政權大批逮捕英、法等協(xié)約國外交官時,美國外交官卻不在其列。英國駐蘇俄特派員洛克哈德曾說,蘇俄官方抗議“始終把美國排除在外”。直到一戰(zhàn)結束后的1922年,《消息報》仍然說,美國政府是“協(xié)約國政府中沒有立即對蘇維埃政權采取敵對行動的唯一國家”。
當然,列寧和威爾遜這種留有余地的對抗是出于對各自國家戰(zhàn)略利益的考量,但這畢竟表示,雙方仍將對方當做可打交道的對手。
兩人的峰會最終流產(chǎn)
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法國總理克里孟梭成為和會“三巨頭”,而蘇俄則被排斥在和會之外。英法極力拉美國一同繼續(xù)對蘇俄實施國際干預,但威爾遜堅持認為,“必須允許俄國人民在沒有外來干涉的情況下,解決他們的內部問題”,“共產(chǎn)主義革命的根源是對極端不公正、不公平的反抗,只有鏟除革命的根源才能消滅共產(chǎn)主義,武力干預是無濟于事的”。
列寧也注意到美國和其他大國對蘇俄政策的不同。在威爾遜干預彼得堡市政選舉時,蘇俄采取“有禮貌地謝絕”,并未惡言相向,同時試探能否與美國發(fā)展商務往來。成爾遜從“商務自由”、“門戶開放”等美傳統(tǒng)政策出發(fā),同樣表現(xiàn)出謹慎的歡迎態(tài)度。1919年2月,他又在巴黎主動提出與列寧進行“一對一”直接會談,地點選在土耳其普林吉普島。不過,這場“峰會”最終流產(chǎn)。
必須指出的是,威爾遜并非對共產(chǎn)主義或蘇維埃制度抱有好感。盡管號稱“一對一”,但具體磋商時,他卻提出蘇俄代表不僅應包括布爾什維克,也應包括其他黨派,而會談的目的則是推動俄羅斯成立民選政府,這些都不是漸漸站穩(wěn)腳跟的蘇俄和列寧所真心期望的。
1921年3月,威爾遜退休;1922年底,列寧因傷停止政治活動,蘇美最高領導人擬議中的“峰會”就這樣擦肩而過。直到1943年的德黑蘭峰會,才由斯大林和羅斯福完成兩個大國首腦首次歷史性“面對面”,此時距1919年本有可能的美蘇會面已經(jīng)過去了24年。
邢大軍據(jù)《環(huán)球資訊》整理
未被授予軍銜的外交家耿飚
耿飚1955年未參加授銜,是一位“沒有授銜的將軍”。1960年起,任外交部副部長,駐緬甸、阿爾巴尼亞等國大使。1971年任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部長。是中共九、十屆中央委員,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78年起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常委、秘書長兼國防部部長。
他曾被國民黨部隊軟禁
耿飚(1909-2000),湖南醴陵人。1925年參加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瀏(陽)醴(陵)游擊支隊小隊長、紅三軍九師參謀、干部教導隊隊長、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團長、第一師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長征??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參謀長、副旅長兼副政委,晉察冀軍區(qū)副參謀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zhàn)軍參謀長、北平軍調處執(zhí)行部中共方面通訊處處長、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50年后,先后任駐瑞典、丹麥、芬蘭、巴基斯坦等國大使。1955年未參加授銜,是一位“沒有授銜的將軍”。1960年起,任外交部副部長,駐緬甸、阿爾巴尼亞等國大使。1971年任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部長。是中共九、十屆中央委員,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78年起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常委、秘書長兼國防部部長。1982年任國務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中共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
1946年4月的四平保衛(wèi)戰(zhàn)期間,耿飚所在的北平軍調處執(zhí)行部中共代表團第28小組,被派往四平進行調停工作。但停戰(zhàn)小組剛到達鐵嶺,就被駐扎在這里的國民黨部隊給軟禁了起來。對他們進行嚴密監(jiān)視,不準許離開,還控制了中共方面的電臺。
這樣一來,耿飚他們不但無法到四平前線去調停,就連與北平軍調處我方代表團聯(lián)系的權利都被剝奪了。
耿飚等人在鐵嶺被軟禁了十幾日后,國民黨方面終于允許他們去了四平。到了四平,耿飚才知道,原來,就在他們被軟禁期間,四平經(jīng)歷了一場空前慘烈的惡戰(zhàn)。國民黨軍動用了10個整師的精銳部隊,分幾路瘋狂進攻四平這個戰(zhàn)略要地。堅守四平的我東北民主聯(lián)軍將士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英勇抗擊,打了一個漂亮的保衛(wèi)戰(zhàn),給了敵人以沉重的打擊。在完成了預期任務后,已經(jīng)主動撤出了四平。國民黨軍隊在此戰(zhàn)中損失慘重,卻裝出一副勝利者的樣子進入了四平。
這次,國民黨一位將領盛情地為耿飚等人舉辦了歡迎宴會。晚宴結束后,該將領以聊天為由,硬要拉著耿飚這位湖南老鄉(xiāng)與他同榻而眠。談話中,他極力吹捧國民黨的生活條件好,說國民黨軍隊的武器裝備精良,飛機、坦克,大炮應有盡有,國民黨的前途才是“光明”的,并夸下??冢骸皟赡暌院?,不到三年,國民黨一定會消滅共產(chǎn)黨?!?/p>
耿飚則不服氣地反駁道:“你們背信棄義,與人民為敵,還向我們進行突然襲擊,結果到處碰得鼻青臉腫的。我敢保證,不出兩年,國民黨就會走向失敗。最后的勝利一定是屬于我們的,因為我們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就這樣,兩人為此事展開了針鋒相對的爭論,唇槍舌劍地打了一夜的嘴仗,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后來,這位將領提出了打賭定輸贏的建議,耿飚欣然接受。
歷史的結局對兩位將軍的輸贏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兩年后,東北全境解放。隨后,全國獲得解放。后來,耿飚與這位將領會面了,宴席中這位將領當著很多人的面說:“我和耿飚曾在四平為內戰(zhàn)的前途打過賭。歷史發(fā)展已經(jīng)證明,他贏了,我輸了。”耿飚隨后也站起身來,說:“我們打賭的輸贏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革命取得了勝利,人民取得了勝利?!?/p>
他曾給跟蹤他的特務送藥
在老一代革命家中,耿飚并不是特別顯眼。新中國成立前,耿飚的最高職務是兵團副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后,擔任過外交部副部長、國防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在耿飚之女耿瑩的記憶里,父親是文武全才。1969年,耿飚作為黨的“九大”后派出的第一位大使,來到阿爾巴尼亞。毛主席臨行前叮囑他,阿爾巴尼亞是“歐洲的社會主義明燈”,我們要加強和發(fā)展中阿友好關系。
“肩負‘聯(lián)誼’重任的父親,卻看到這樣的現(xiàn)實:當我國自己黑白電視機都少得可憐的時候,阿方向我國提出,援助他們每個農業(yè)社都有電視;當我國動用本來就少得可憐的外匯,為阿方進口棉花、織成布、做出成衣時,他們反過來要賣給我們從中賺錢。我國援助的化肥被堆在地里,任憑日曬雨淋……1954年以來,我國給阿爾巴尼亞的經(jīng)濟、軍事援助,高達90億元人民幣。當時,阿爾巴尼亞總人口才300萬,人均接受中國援助3000元,而同期中國農民一年的收入,最多也就幾十元?!?/p>
該不該勒緊中國人褲腰帶,去援助阿爾巴尼亞?耿飚大膽提出調整援阿方略。“父親回國述職時,李先念風趣地對他說,你膽子真不小,敢說阿爾巴尼亞的‘壞話’!你是第一個提出這種意見的人。后來,中央肯定了父親的建議?!惫撜f:“我父親是文武雙全的將帥之才?!痹幸晃槐贝髮W者說:“耿飚是上山能打獵,下水能摸魚,出門能談判,回家能做飯的人物。放到古代,就是趙子龍、秦叔寶。”
耿飚生于湖南醴陵縣一個貧困家庭,從小讀過私塾,背過詩文。耿飚的曾祖父是靠苦讀起家的舉人,祖父是游方郎中。耿飚的父親則闖蕩江湖,混到撫臺的親兵營里學了9年武功,差點被選入皇宮。因為使過皇上賜予的虎頭雙鉤,有“雙鉤大俠”的美稱。后來回鄉(xiāng),先后學過木匠、鐵匠、瓦匠和醫(yī)術,又跟株萍鐵路的德國工程師學會了看圖紙。
1909年出生的耿飚,自小從父親那里學會了南拳、氣功、單刀、點穴等很多本事。他7歲隨父母逃荒到湘南常寧縣水口山,13歲到鉛鋅礦當童工。一般童工都瘦弱不堪,耿飚卻身體健壯,上樓梯都是用腳尖一次跳四五級。耿飚在革命戰(zhàn)爭中,經(jīng)常徒手殺敵,以一當十。他1925年入團,1928年入黨,是井岡山紅軍的骨干之一。
1940年,陜甘寧邊區(qū)正興起“大生產(chǎn)運動”,耿飚率部隊來到一處偏遠山地屯田開荒。深山叢林里野獸眾多,不僅糟蹋莊稼,還傷害人畜?!案赣H組織部隊打獵,一個月下來,打了4只老虎、七八只豹子、上百條狼和狐貍以及上千只野兔。他們把獸皮剝下來,去城里賣錢。父親將一只虎送到延安,給毛主席和朱總司令。毛主席童心大起,‘引誘’朱總司令說,‘你能不能一個人把它舉起來?’朱總司令還真試了試,然后說,‘不行’……”耿瑩邊說邊笑得前仰后臺。
“父親英勇善戰(zhàn)。長征時湘江之戰(zhàn),他的一個團阻擊了敵人整整15個團!這在戰(zhàn)爭史上是不可想象的。父親足智多謀。當年北平和平解放談判中,做地下工作也是一把好手。”一次,耿飚發(fā)現(xiàn)有個經(jīng)常跟蹤他的特務幾天沒露面,一打聽原來是生病了。耿飚就買了藥去看他。特務被感化了:“我這工作不是人干的。病了沒人管我,反倒是你們共產(chǎn)黨來照顧我?!痹陂L征途中,耿飚居然每天寫日記?!案赣H有一架相機,拍了不少照片。斯諾對長征的了解和描寫,很多得力于父親的日記。《西行漫記》里的照片,有的還是父親的作品?!?/p>
邢大軍據(jù)《湖南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