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際過程是跨文化交際,在這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障礙,特別是和陌生人交流,這種障礙會更明顯,甚至?xí)菇浑H中斷以致無法進行??缥幕泻湍吧私涣鞫紩霈F(xiàn)哪些障礙,如何解決這些障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關(guān)鍵詞:跨文化、障礙、交流、文化
作者簡介:王淼,女,吉林四平人,東北師范大學(xué)留學(xué)生教育學(xué)院,2010級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中圖分類號]:K825.4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1-0237-01
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在交流中我們才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信息,也是在交流中,才可以增進感情,增加信任,彼此了解。和陌生人交流是交流的一種,但因其對象是陌生人,所以有著和其他交流不同的特殊性。
陌生人這一概念由猶太裔德國人西摩于1968年提出,指“屬于某體系的成員卻與該體系沒有緊密的聯(lián)系”,即沒有完全為該體系的成員所接受,在一些重要方面與他們不同。根據(jù)該定義,陌生人最初用于同文化或同群體內(nèi)成員與所屬文化或群體的離異感。
一.跨文化中和陌生人交流的障礙
跨文化的交流本身就可能成為一種障礙,因為兩種不同文化的人交流,如果對對方不了解,就很容易形成障礙,而和陌生人交流,我們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知道對方的性格、喜惡、愛好等等。所以在跨文化基礎(chǔ)上和陌生人交流則更加容易形成交流上的障礙。
(一)文化差異
1.寒暄語方面的差異
中國人在交際時,講求“卑己尊人”,體現(xiàn)在寒暄上就會視謙虛為美德。說到自己和家人時,在措詞上會叫自己的妻子為“賤內(nèi)”,兒子是“小犬”;在別人贊揚我們時,我們會自我貶低一番。西方的客套語則較為直接,受到贊揚時總會很高興地說“謝謝”。
由于中西方在寒暄語認識上的差異,我們會認為對方過于自信張揚,毫無謙虛美德,而當(dāng)西方人則會認為中國人不誠實,從而產(chǎn)生交際障礙。
2.隱私方面的差異
中國人的集體觀念強,隱私觀念淡薄,主張個人要歸屬于一個集體。中國人愿意去了解別人,包括家庭、愛好、喜惡。西方人非常注重個人隱私,不愿讓人了解,所以在隱私問題上中西雙方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具體表現(xiàn)就是中國人在和陌生人交流時往往會詢問對方的年齡、家庭、職業(yè)等,這就會被西方人誤解為侵犯了他們的隱私。
3.時間觀念的差異
西方人的時間觀念,很重視對時間的把握和控制,而且常和金錢觀聯(lián)系在一起。而在語言上,凡是能表現(xiàn)時間的詞語,也往往能表現(xiàn)對金錢的看法。他們會珍惜自己和別人的時間,拜訪前要預(yù)約,要事先打電話。中國人在時間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可以預(yù)約拜訪,也可以臨時拜訪,以給對方一個驚喜,但西方人往往對此會感到極不適應(yīng)。
(二)語言及非語言障礙
1.語言障礙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所以說語言障礙是交流中最大的障礙。如果交流雙方有著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語言,而且對對方的語言一無所知,他們往往會借助肢體動作等來表達信息,但這樣的信息的傳遞往往沒有語言表達的貼切。
2.非語言障礙
在交流中,語言交流是最有效的,非言語交流也是很重要的,它能起到言語交流起不到的作用。在和陌生人交流中,有很多信息我們是不知道的,我們很難知道對方心里的想法,而非言語障礙就彌補了這種遺憾。
但非言語障礙有著它本身的障礙,首先,非言語行為信息具有模糊性。這一點在和陌生人交流中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在中國人的觀念里,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反對;但在土耳其,點頭表示的是不同意。其次,非言語信息有時是非常微妙的。非言語行為作為一種肢體上的表達不會給對方發(fā)出警報,所以都是發(fā)出者做出的一種信息的表達,但也由于它的個性化,使它很容易被忽略。
手勢語在中美文化中表達的意思不盡相同,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際障礙。中國人跺腳以示憤怒;美國人把此解釋為不耐煩。當(dāng)給予或接受禮物時,中國人使用雙手以示敬意,而美國人對此卻不以為然。
3.怎樣才能做到有效交流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的價值觀念對跨文化交際造成一定影響和障礙,由此,如何在交際中避免這些障礙的出現(xiàn),如何做到有效交流就顯得極為重要。
4.了解不同的文化特點
在跨文化交際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認識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文化的特點。西方文化較多地體現(xiàn)個人價值,而中國文化注重集體價值。由于西方社會中對個人價值的尊重,個人隱私受到重要的保護。在和陌生人交際時涉及個人經(jīng)濟、婚姻、政治傾向、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都要回避。而在亞洲社會里,個人價值常被淡化,集體價值被重視和強化,在交際時可避免過分談?wù)搨€人方面的話題。
(二)重視交際策略
加強針對文化差異引起的失誤的交際策略,由于歷史、政治、地理環(huán)境、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原因,各民族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這在語言中得到了反映。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應(yīng)“入鄉(xiāng)隨俗”,遵循所使用語言的語用規(guī)則和文化規(guī)范,最大限度地避免語用失誤。最后,應(yīng)該在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礎(chǔ)上,做到對兩種文化信息的正確轉(zhuǎn)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交流,達到對話的目的。
總結(jié)
跨文化交際本身就是一種很難的交際,而和陌生人交流則更為困難,不僅因其交際的對象,也是因其對對方的文化背景了解甚少,對交際策略的認知度不夠,還有自身很難避免的思維定勢等。除此之外,兩個不同的人交流一定會有障礙,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更何況是不認識的人。只要我們端正態(tài)度,真誠對待別人,多理解、多包容兩種不同文化的特點,并接受這種不同,從對方的角度去交流,這樣才能避免交流中的障礙,從而使交流有效進行。
參考文獻:
[1]程翠英.論跨文化交際深層障礙[ J ]. 華中師范大學(xué)(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3, (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xué)概論[ M ].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9.
[3]蔡榮壽.跨文化交際中的潛在障礙及對策[ J ]. 學(xué)術(shù)論壇,2009年1月.
[4]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xué)綱要[ M ]. 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7.
[5]蔡榮壽.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言語交際[ J ]. 廣西工學(xué)院學(xué)報, 2004年, (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