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語教學常以繁雜多變的詞匯及語法形式為重心,忽視對俄語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但在實際學習及運用俄語的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因一些文化因素導致不解、誤解、誤譯,甚至交際障礙等現(xiàn)象,因此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俄語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的語言學習與文化知識互相促進,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關(guān)鍵詞:語言與文化;文化差異;俄語教學;文化引入;
[中圖分類號]:G633.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1-0236-01
一、俄語教學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性
語言詞匯是文化信息的積淀,語言交際模式和各種習語是社會文化觀念和交際習慣的體現(xiàn),任何偏離習慣的行為都將改變原有的結(jié)構(gòu)所表達的產(chǎn)生新的意義。所以,俄語教學過程中特殊信息文化傳統(tǒng)的講解和文化知識的傳授應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俄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必要性拉多在《語言教學科學的方法》一書中就指出過:“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在進行俄語教學的同時,需要導入與目的語有關(guān)的文化內(nèi)容。這在目前已成為俄語教學界的一種共識,因為俄語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技能,而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在交際實踐中正確運用所學知識,就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到在俄語教學中傳授俄語的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性,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俄語的興趣,更能使學生深刻理解俄語的內(nèi)涵。
二、中俄文化背景的差異
中俄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宗教文化、語言習慣、地理環(huán)境、思維方式、傳統(tǒng)習俗等幾個方面。
2.1、宗教文化差異
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文化現(xiàn)象。西方文學大師艾略特認為,文化本質(zhì)上是一個民族宗教的化身,文化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無不是與宗教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反映著人類各個歷史時期紛繁的社會生活和日常生活。這一切都離不開語言,必然在語言中留下許多印記?!盎浇涛幕?”常被看作西方文化的縮影,而佛教文化也被認為是漢語發(fā)展變化的一種文化源。例如,基督教說上帝 (Бог),圣經(jīng)( Библия),禱告( молитва)等,佛教中講涅槃,緣,禪等,俄語中說”ПередБогомвсеравны”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漢語中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2.2、語言習慣差異
中俄兩國語言中有很多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而各自的文化現(xiàn)象也是以自己的語言為基礎(chǔ)的,比如文字游戲、諧音等。中俄兩國人民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使用習慣。例如: 漢語中在表現(xiàn)謙虛時常自稱“鄙人 ”,尊稱對方時則為“閣下”;俄語中對人尊稱用“вы(您)”,如果是具體的人或人名,會有小名,昵稱,愛稱,鄙稱,卑稱等來表達豐富的情感。漢語中所說的紅茶,俄語則會用 “чёрныйчай”來表示,而 чёрный是指黑色的。
2.3、地理環(huán)境差異
一個民族所處的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常常對該民族的文化產(chǎn)生相當大的影響,中俄兩國由于地理位置不同,生活環(huán)境各異,氣候條件差別大,這些都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制約著文化。比如,我們在形容事物發(fā)展迅速時說“雨后春筍 ”,俄羅斯氣候寒冷無法生長竹子,但他們由于森林多盛產(chǎn)蘑菇,雨后林中遍地蘑菇,所以俄羅斯人說“雨后蘑菇 ” (Кагрибыпоследождя)。
2.4、思維方式差異
人類共有的思維能力和思維規(guī)律使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人群對同一事物有的能夠取得共識,但由于各種原因,不同民族的思維又有很大差異,具有自己的民族個性。西方人常以物本為主體,中國文化卻以人文為中心。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也突出反映在語言表達上,比如,中國人講“民以食為天 ”,人們見面時,習慣性問:“吃了嗎?”,如果把這話講給俄國人,會以為要請他們吃飯。
2.5、傳統(tǒng)習俗差異
中俄兩國雖然是鄰邦,但傳統(tǒng)習俗差異卻非常大。比如在送花上,俄羅斯人送花很講究,首先一定是鮮花,而且花束上的花朵必須成單數(shù),因為奇數(shù)(除十三外)在俄羅斯被視為吉祥的數(shù)字,而成雙的花束是用以悼念亡者的。這與中國人喜歡成雙成對的心理恰恰相反。
中俄文化背景差異具體來說還有很多,這些各方面的不同甚至禁忌,都必然鮮明的體現(xiàn)在語言里,所以,在進行俄語語言教學的同時,必須重視文化背景知識的引入。
三、俄語教學中文化引入應注意的問題
從外語教學的角度,把主要的文化教學項目分作詞語和話語兩大類簡明扼要,又方便可行,具有實際可操作性,教師易準備材料,學生也容易理解的接受??梢哉f,中俄文化差異幾乎涉及俄語教學的每個領(lǐng)域。為了加強文化教學,更好地使學生掌握俄語、利用俄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3.1、明確地把文化教學納入俄語教學內(nèi)容
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選擇材料時應有意識地提供典型材料或者一些反映民族文化特點的文章。也就是說,教師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還應多讓學生了解該國的文化特點 進入該國的語言環(huán)境中,更好地掌握語言文化知識。
3.2、應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與俄羅斯人進行交流
現(xiàn)在,中國北方許多院校都與俄羅斯的一些學校建立友好關(guān)系,派教師和學生出國留學。他們在這種具體的文化氛圍中,俄語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和飛速的進步。這是因為俄羅斯人本身就是其民族的文化縮影,所以學生常和他們接觸和交流,進行語言實踐,就能親身體驗到俄羅斯真正的風土人情,而非虛擬的外語語言環(huán)境。
3.3、俄語教學中須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
俄語教學中須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如開辦講座、開設(shè)選修課、看俄文電影等,讓俄國文化灌輸?shù)綄W生的頭腦中去。
總之,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一切文化活動、文化創(chuàng)造和文化發(fā)展都離不開語言,語言是文化產(chǎn)生、傳承與發(fā)展的重要形式,是文化存在的重要標志,無語言則無文化可言,而文化又為語言的發(fā)展與豐富提供了素材和可能。語言與文化是相輔相成,水乳交融的。對于俄語學習者而言,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視了文化因素,使語言學習脫離了文化背景知識,學到的語言也將是生硬的、毫無生氣的。因此,在俄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引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及其對交際的影響。教師在進行語言基礎(chǔ)教學的同時,要滲透交際語言文化,最終提高學生對俄語的實際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薄艷華、謝琳,《試論語言國情學與語言文化學的關(guān)系》, 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2003.3。
[2]薛秀晶,《俄羅斯文化與俄語教學》,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2。
[3]胡文仲、劉光準、黃蘇華,《俄漢語言文化習俗探討》,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陸永昌,《俄漢文學翻譯概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劉麗輝,《論大學俄語教學中的文化輸入》,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