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周作人對西方宗教方面的研究有獨到見解,認為西方宗教的慈悲與殘忍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上的,是以征服和皈依為目的;舊約與新約之割裂是由于他們的不同之處體現(xiàn)在人性及社會最基本的東西——人比律法重要;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而非別的民族,耶穌同樣是上帝的選民,猶太人同時認為耶穌是一位偉大的學者。周作人認為中國人崇信外國的宗教不是明智之舉,這樣既不利于民族之覺醒,也會產(chǎn)生丟失了祖先之根之害處。周作人對猶太教的論述對我們今天研究了解西方宗教及猶太教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周作人;猶太教;基督教;耶和華
作者簡介:邊曉曉(1985),女,湖南湘潭人,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在職研究生,韋斯特德(北京)科技公司。
[中圖分類號]:B9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1-0213-02
近日拜讀周作人的雜文,驚訝他的知識面之廣,甚至連一般作家忽略的宗教層面都曾涉入,且非淺嘗輒止。周作人對宗教方面的研究和對猶太教獨到的見解都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今從周作人對西方宗教的評論分析,淺談基督教與猶太教的糾結(jié)恩怨。
1、耶和華的慈悲與殘忍
在《愉快的工作》和《印度與以色列》二文中,周作人引述了朋友的話表達自己的觀點:“耶和華可怕得很,動不動就把一地方殺的雞犬不留,所以奉這教的西洋人也因此知道崇奉這樣上帝的外國的可怕不是無因的”。
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人似乎被外國人的堅船利炮嚇怕了,“向西方學習”也沒學出什么名堂,戊戌變法,洋務派,辛亥革命也沒取得應有的成效。入侵的照樣入侵,搶資源的照樣搶資源,亂世人不及順世犬。外國人到底“強”在哪里?
周作人認為中國的儒道思想骨子里就是“守”,“天不變,道亦不變”。而西方看重革新,西方的歷史處于“尋找規(guī)律—打破規(guī)律—定出新規(guī)律”的循環(huán)中。宗教方面,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和猶太教都是一神論。中國人信奉有求必應,哪個神仙靈拜哪個,認定許了神仙足夠的香火就一定會達成愿望,這種盲目崇拜是一種泛神論。西方教民虔誠,每天有飯前禱,一周有兩次晚禱,周末有禮拜,時刻懺悔、反省。
侵華的列強們多數(shù)國家的國教是基督教,基督教認為殺人是不道德的行為,但若是上帝的旨意,殺戮則是神圣的,無罪的?;浇绦磐接袀€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自己的宗教最優(yōu)越,老把異教徒當做未開化的愚民并致力于感化異教徒皈依基督教,否則就跟他們翻臉。《新約》中有相當大的篇幅是講述傳教經(jīng)歷的。如果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使人信服,門徒便打著“基督”的口號摒除異類。耶和華在《舊約》中盡管可怕,但將殘忍成性發(fā)展到極致的,卻是基督教?!秵⑹句洝分兴枋龅哪┤諏徟袝r的各種災變和兇兆,正好反映了基督教嗜血成性的本質(zhì)。
我小學時看過一本世界出版社的《圣經(jīng)故事》,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耶和華向以色列人發(fā)怒”。出埃及后的每個故事中幾乎都有這句話??墒前l(fā)怒歸發(fā)怒,上帝還是讓以色列人在建安安居樂業(yè)了下去。一面發(fā)脾氣一面許給人好東西的做法不自相矛盾嗎?這個問題我從沒問過任何人。
初中時去過一次教堂,買了本和合本《圣經(jīng)》,被《利未記》的一堆戒律和冗長的宗族名字攪得沒了耐心,放棄看《舊約》?!缎录s》倒是無阻力看掉了,覺得耶穌很了不起。大學畢業(yè)后總算靜下心看完了《舊約》,原來《利未記》后頭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的故事。
比較新舊約的上帝不難發(fā)現(xiàn),舊約的上帝獨斷專橫、愛生氣,新約的上帝無條件地寬恕人。可我卻不喜新約之上帝。喜怒無常的耶和華更平易近人?!秳?chuàng)世紀》中記載“耶和華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因此,人對上帝做不到永遠恭敬和虔誠,偶爾拜一拜異族的偶像,朝三暮四一下,也給上帝一個發(fā)火的機會。而新約中空有不完美的人與完美的上帝和耶穌,使我感到十分無聊。另外,盡管基督教主張“博愛,但卻一味排斥其他宗教,布道每每充斥“逆我者亡”的囂張氣焰。光十字軍東征就搞了十來次,更別提無法計數(shù)的宗教法庭,給人明一套暗一套的形象。
《舊約》的耶和華真十分不寬容嗎?我看不出來。原因有二:其一,《舊約》的幾個作者本是猶太人,《舊約》也是記敘戰(zhàn)勝者豐功偉績的史書,因此屠戮異族,焚燒城池的行為便被視為正當?shù)?。正如《古蘭經(jīng)》中阿拉伯人同猶太人打仗,真主安拉很英明、猶太人表現(xiàn)得很愚蠢一樣。其二,耶和華絕不偏心,絕不遺忘,絕不勢利,絕不收回。談到懲罰時上帝自稱為“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1],而談到恩典時則說,“向他們發(fā)慈愛直到千代” [1]。
2、舊約與新約之割裂
《基督教放棄〈舊約〉》中說:“猶太人奉《舊約》為經(jīng)典是對的,基督教只要《新約》已夠”,《印度與以色列》一文中也贊成基督教與猶太教分家,因為《圣書與中國文學》中曾提到:“近代文藝上人道主義思想的源泉,在《新約》里,思想更加顯著,《新約》是愛的福音文學”。
基督教是在猶太教的基礎上誕生出來的,猶太教扔開了《新約》自成體系,而基督教除去《舊約》卻不行。就好比沒有根的樹結(jié)不出果子。神學家致力于在《舊約》中尋找耶穌是救世主的章句,《馬太福音》一開篇便羅列耶穌的家譜。兩教共用一個上帝名注定了基督教不可能脫離《舊約》而存在。
舊約一開始就將人性以及社會最基本的問題呈現(xiàn)出來,如分裂、疏離、懷疑、虛偽,耶和華所呼召的列祖也各有自己的軟弱與缺陷。族長們在救贖歷史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約與律的承受者,而非被用來作為讓后來的后代學習道德行為的榜樣。新約則相反,耶穌在四福音書中被當成救世主般崇拜。耶穌、保羅、還有彼得,他們身上現(xiàn)有缺點,他們不斷把寬容和仁愛賜給身邊的人。傳道者保羅認為,從來就沒有人能夠遵守全部律法,人比律法重要。律法是為人而設立的,人不是為律法而活著。舊約是律法的時代,新約是恩典的時代[2]。
3、猶太人的選民意識
《基督教放棄〈舊約〉》有言:“中國基督教徒自稱是亞當?shù)淖訉O不僅虛假,拋開家譜,冒認祖宗的謬誤會導致中國信徒作了帝國主義的聽差,反過來毒害中國人?!薄队《扰c以色列》也強調(diào),“《舊約》里上帝的選民乃是以色列子孫,中國人當然不是?!敝袊耸乾F(xiàn)實的民族,佛教道教扎下了根,基督教難成氣候。雖然太平天國打著基督教的旗幟造反,但長毛骨子里做著翻了身當皇帝的美夢。
至于猶太人,他們其實不稱自己是亞當?shù)暮蟠莵啿钡暮蟠膩啿钡街Z亞有十代,從諾亞到亞伯拉罕有十代。上帝和亞伯拉罕立約,猶太人成了上帝選中的民族。在西奈山上,上帝把“十誡”傳給摩西,從那一刻起猶太人接受了《托拉》。從此,捍衛(wèi)《托拉》這一神的啟示成了猶太人的主要職責。
然而,盡管猶太人是上帝選中的選民,但這并不是要讓猶太人得到特殊的恩寵。從物質(zhì)的角度看,這種被選中的結(jié)果不僅使猶太人遠遠沒有得到比其他民族更優(yōu)越的地位,恰恰相反,猶太人承擔了更重的責任,遭受了更多的懲罰。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就曾對猶太人的分離十分敵視,他們把這種分離主義看成是出于驕傲自大和一種特殊的優(yōu)越感。自中世紀以降,猶太人曾無奈地屈服于基督教的上策當權和下層暴民加諸他們身上的不公。但是猶太人不放棄他們獨有的語言、風俗、習慣和宗教?!叭藱嗪吞貦嗟膯适Ыz毫沒有削弱猶太人的自尊,正因為他們被排斥在非猶太人的社會生活之外,反而獲取了能夠在來世進入特權階層的保障而得到了足夠的補償?!盵3]
有個“授予十誡”的笑話是這樣的:在猶太人以前,上帝曾向別的民族傳授過十誡。他到了德國人那里,德國人指著第六條“不可殺人”說:“宇宙的君主啊,我們祖先的本性就是殺人?!鄙系塾謥淼椒▏四抢?,他們卻說:“‘不可奸淫’我們恐怕做不到。我們這個民族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不貞潔的行為?!鄙系劢又フ抑袊?,他們說:“那個菩薩靈我們就信哪個,‘除了耶和華以外不可有別的神’很荒謬?!比缓笊系廴フ野⒗?,他們說:“我們祖先正是依靠偷搶才得以生存,‘不可偷盜’要求過高?!弊詈笊系蹃淼搅霜q太人面前,問:“你們愿意接受十誡的石板嗎?”他們反問道:“有何好處?”答曰:“你們將成為選中的民族,被賜予以色列的土地。”猶太人說:“不錯,兩塊板子我們都要了!”[4]
4、猶太人對耶穌的看法
《圣書與中國文學》中說,“耶穌在《新約》四福音書言行上的表現(xiàn),便是愛的福音基調(diào)?!备R魰杏锌鋸埖某煞?,耶穌被描寫得毫無半點人格上的缺陷,一味地愛和寬恕,完美無缺的其實人很難存在。基督教總是想盡一切方法淡化耶穌是猶太人這一事實,教民們確實做到了,把他當成救世主般禮贊,于是他們向三個猶太男人和一個猶太女人鞠躬了兩千多年(向拿撒路的耶穌,向漁夫彼得,向地毯匠保羅,向瑪利亞),真是荒謬。[5]
而猶太人,并不是完全否認耶穌的。耶穌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學者,他發(fā)揚了《利未記》中“愛鄰如己”的思想,對律法活學活用,遠比法利賽人機智。可猶太人不承認耶穌是他們期待的彌賽亞,耶穌的確不是。猶太人并沒有通過耶穌獲得拯救和得到想要的來世,正好相反,基督教的創(chuàng)立開始了猶太人受迫害的苦難歷程。被迫改宗的猶太人多極了,海涅曾講過:“猶太教不是一種宗教,而是一種不幸?!痹斐刹恍业模悄菐托麚P寬容博愛的基督教信徒。
盡管基督教徒把殺害耶穌的罪名加在猶太人身上,可樂觀的猶太人很喜歡編一些關于耶穌那個木匠兒子的笑話,因為教會的權勢在塵世間實在太強大了。而作為少數(shù)派的他們,保留下來的只有這些幽默了。下面是笑話一則:
一個哭喪著臉的猶太人快步走進猶太教堂,他不停地哭訴著、捶打著自己的胸膛、撕扯著頭發(fā)喊道:“上帝啊,上帝啊,我的兒子受洗了,他皈依了基督教!”突然,從遙遠的高處傳來一個模糊的、悲凄的聲音:“我的兒子也是!” “那——你是怎么做的?”那個絕望的猶太人發(fā)問道。接著便響起了上帝的聲音:“我為他寫了新約?!盵4]
關于耶穌存在的和理想也是長期爭論的話題?,斃麃喪恰皬氖レ`懷了孕”,耶穌從遺傳學上來說是只有半條染色體的單倍體,可他呈現(xiàn)出男人的相貌,謎一般的Y染色體從何處而來?反對的人說:“上帝連世界都創(chuàng)造出來了,更何況一個人?”如果上帝是萬能的,那他為什么只有一個兒子?上帝向來就不吝嗇,光是選民就一大堆,多一些兒子有何大礙?
西方宗教的慈悲與殘忍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上的,是以征服和皈依為目的;舊約與新約之割裂是由于他們的不同之處體現(xiàn)在人性及社會最基本的東西——人比律法重要;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而非別的民族,耶穌同樣是上帝的選民,猶太人同時認為耶穌是一位偉大的學者。周作人認為中國人崇信外國的宗教不是明智之舉,這樣既不利于民族之覺醒,也會產(chǎn)生丟失了祖先之根之害處。
注釋:
【1】《舊約·出埃及記》,20:5,20:6。
【2】陳俊偉:《舊約導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3】馬丁·布伯:《論猶太教》,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
【4】 Paul Spiegel,《Was ist Koscher?》,Ullstein TB, Kartoniert,2010。
【5】尼采:《道德的譜系》,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
參考文獻:
[1]鐘叔河:《周作人文類編》卷8,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
[2]亞伯拉罕·柯恩:《大眾塔木德》,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3]亞伯拉罕·約書亞·海舍爾:《覓人的上帝:猶太教哲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