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糖果之所以“甜”,不僅因為糖分的作用,更因為吃糖的時候,我們會產(chǎn)生幸福和甜蜜的感覺,使我們不僅“甜”在口中,更“甜”在心里。而在文化經(jīng)濟思維的作用下,糖果形狀的變化,糖果故事的設計,更使糖果變成了經(jīng)久不衰的幸福文化和甜蜜品牌。
關鍵詞:文化經(jīng)濟;糖果;幸福
作者簡介:成坤(1986—),女,山西太原人,上海大學數(shù)碼藝術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學。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1-0200-01
小的時候,喜歡吃糖果,因為覺得糖果很甜,雖然那時候糖果的口味并不多,也沒有現(xiàn)在時尚的“徐福記”和“雅克”,但還是喜歡吃糖,特別是在記憶中有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糖果的歡樂時刻;長大了依然喜歡吃糖果,雖然糖果的口味已經(jīng)慢慢變多,糖果的形狀也越來越獨特,但卻覺得糖果雖然還是糖果,但已經(jīng)不止是單純糖果,因為它不僅很甜還可以吃出很多幸福的感覺。于是,在有糖果陪伴的日子里,我們慢慢的懂得了之所以哄小孩子的時候要吃糖,過年的時候要吃糖,婚慶典禮的時候要吃糖不僅因為糖果是一種簡單的食品,更因為糖果是甜蜜的文化符號,是幸福的生活解讀,吃糖的時候,會甜在口中,更會甜在心里。所以,盡管過去了很多年,很多的食品已經(jīng)不再出現(xiàn),但糖果卻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因為糖果有糖果的文化,糖果有糖果的智慧,糖果有糖果的哲學,而在吃糖果的時候我們對于文化經(jīng)濟思維也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糖,從定義來看是人體所必須的一種營養(yǎng)素,經(jīng)人體吸收后會馬上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以提供人體的能量 。所以,其實我們所吃的糖就是碳水化合物,但是在經(jīng)過文化創(chuàng)意的演繹后,糖以“糖”的身份進入我們的視野,有了不同的包裝,有了不同的品牌,有了不同的故事。于是,我們和糖的距離也在無形之中走的更近了。和他人分享快樂的時候,向他人表達情感的時候,我們都會自然的想到糖并選擇糖。
從糖的分類來看,糖主要分為單糖和雙糖,但是在文化創(chuàng)意的作用下,糖變成了硬糖、軟糖、酥糖、飴糖,糖的口味不僅可以甜,也可以酸甜疊加,更可以先苦后甜,于是我們對糖的選擇也在無形中延展的更寬了。而從糖的發(fā)展歷史來看,古代時人們利用蜂蜜制糖,由于其價格昂貴,直到18世紀還是只有貴族才能品嘗到的食品,但是在文化創(chuàng)意的作用下,糖變成了我們都可以消費得起的對象,我們可以在節(jié)慶的時候選擇吃糖,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選擇任意口味的糖果,因為糖無處不在,所以我們對糖的體驗也在無形中變的更加容易了。
由此可見,小小的一粒糖,不僅走過了獨屬于它的成長歲月,更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帶給了我們不同的文化經(jīng)濟思維啟示。啟示一:糖果不僅要好吃,還要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因為糖的神秘之處不止是在于糖的味道,更在于當我們慢慢打開糖紙的時候,會自然形成的那份期待和驚喜。啟示二:好吃的糖果從口味上來講不一定都是甜的,因為幸福的感覺不僅可以通過甜來傳遞,也可以通過酸、苦等味道表達,而糖不僅承載著我們對糖的幸福的體驗,還承載著我們對生活智慧的理解。啟示三:糖果的形象可以是一粒一粒,也可以是一個大圓形或是一個卡通人物的模樣,針對不同的消費受眾,會形成不同的糖的圖案、形狀,因為糖不僅可以吃,還可以被欣賞,甚至可以拿在手上小小的“炫耀”,而只要能甜在心里,長成什么樣其實不那么重要。啟示四:從身體健康的角度來講,對于有些吃糖的受眾而言,其實無糖才是甜蜜的最高境界,糖分多了反而會離健康遠了,于是針對不同的吃糖人群,要真正做到“對癥下糖”,這樣才能吃出幸福和健康。
我們喜歡吃糖果,在幸福的時刻,在悲傷的時候,不僅因為糖果的甜,更因為糖果帶給我們心中的那份安慰和我們對糖果幸福的寄托,而小小的糖果不僅深刻的折射出了文化經(jīng)濟的思維,它更使我們充分的明白:要生產(chǎn)一個什么樣的糖果,為什么要生產(chǎn)這個糖果,如何生產(chǎn)這個糖果,什么時間生產(chǎn)這個糖果,在什么地方生產(chǎn)這個糖果,由誰來消費這個糖果不僅是一個系統(tǒng)的命題,更是一個文化經(jīng)濟的課題。但同時,我們更應該懂得的受眾需要什么樣的糖果,如何通過糖果使受眾“甜”到心里,使糖果的甜蜜和幸福與眾不同、經(jīng)久不衰,這才是糖果真正的智慧和哲學。
而在文化經(jīng)濟思維下的糖果哲學也會使我們更好的體驗生活,體驗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同時以文化的理念,以創(chuàng)新的視角審視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許變化一下形狀,變化一下心態(tài),變化一下要素的組合,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吃著糖果笑對生活,不僅可以吃出心底的幸福,更會品味出生活的豐富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