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高等職業(yè)院校公共基礎課程教學難的問題,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在充分分析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學習特點、性格特征后,對癥下藥。合作的師生關系、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實質性的評價體系這三種教學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能解決教學難這一問題,讓高等職業(yè)院校公共基礎課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
關鍵詞:公共基礎課;師生關系;合作學習;實質性評價
作者簡介:雷蕾,女,(1982.1—),漢族,重慶人,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助教,學歷: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英語課程與教學論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1-0078-01
這些年來,我國在轟轟烈烈進行基礎教育改革的同時,高等職業(yè)院校也在進行著大規(guī)模的改革和發(fā)展。招生名額的增加、招生方式的多元化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進入大專院校進行學習深造。然而,與此同時也涌現出不少尷尬與挑戰(zhàn),招生難、教學難、管理難、就業(yè)質量差成為了制約高職教育發(fā)展的障礙。
一、教學難成為高職院校的英語課面臨的最大問題
筆者通過對重慶幾所高職院校的調查了解到,英語課堂普遍缺乏活力,整個課堂是死氣沉沉,師生缺乏有效的交流,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究其根源是教師對學生特性沒有足夠的了解,雖然備足了課但是卻沒有備足學生,沒有“量體裁衣”地制定合適高職英語課的教學方法。面對課堂出現的諸多問題必須“對癥下藥”才會“藥到病除”。
二、以合作、開放為原則的教學策略分析
“每一種教育活動,每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每一種行為都應該被置于人道、合作和發(fā)展的可靠基礎上”。[1]每位教師都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各有智力特點和發(fā)展方向的可造之才,教學之所以難是因為我們還沒找到最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通過建立合作的師生關系、采取合作學習形式、進行實質性評價能在很大程度上打開充滿活力的高職英語課堂的大門。
(一)建立合作的師生關系
合作的師生關系的建立首先需要教師在教育思想上來一個根本的轉變,必須承認,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師生是教育過程的共同創(chuàng)造者,是志同道合的戰(zhàn)友,是平等的教育伙伴。其次,教師對學生的情感的關注、精神的支持和人格尊重,可以得到學生的信任,清除教師同學生之間從身份、學識和意識上的差異所形成的障礙,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樂意學習,參加到教學過程中來。第三,課堂是建立合作師生關系的主要場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和知識水平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生動活潑的、師生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信任,感到在課堂上自己和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
創(chuàng)造合作的師生關系不但可以讓教學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有效地進行,更重要的是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學生對教師的成見、偏見和排斥,幫助學生從心里接受教師,從而接受教師的教導,激發(fā)學習動機,找回對學習的興趣,從而能夠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
(二)采取合作學習形式
合作學習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為完成共同學習任務而進行的個體間寫作的最高水平行為。[2]合作學習的形式多種多樣,從組織形式來看主要有:同伴互助合作學習(主要是課堂的同桌之間的合作學習、業(yè)余時間好朋友之間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如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學習、研究性學習、興趣小組學習等)和教學活動過程中全員性的合作學習(又稱合作教學,如班級授課過程中的討論學習、角色扮演活動等)。[3]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合作學習的方式。
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在高職英語課堂上采取:學成團隊——成就分配(STAD)以及團隊——競賽——友誼賽(TGT)這兩種合作學習形式[4]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種組織形式中對各團隊的特性給予了足夠的關注,讓學生自由選擇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在對團隊的評價中也充分考慮了其他學生的感受,避免了教師的主觀判斷。而TGT則在STAD的基礎上加入了團隊之間的競爭,在一些適當的教學情境中可以有效地利用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求勝欲望。
(三)運用實質性評價體系
筆者通過對合作教育學理論的研究和對自身的英語教學經驗的反思,總結了如下幾點對英語課程的評價方式:1、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成績三者進行綜合考慮,確定作業(yè)的分數。在課程中就要不斷提醒學生態(tài)度的重要性,希望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的改變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面對學習。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充分注意學生學習水平的個體差異,根據不同水平層級制定不同的評分標準,只要學生盡自己最大努力,就能取得理想的分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心。2、一直可以增加的分數。教師在對學生的每次作業(yè)或表現給出一個最初的分數評價之后,應該在該分數之后留有一定的修改空間,如果學生對自己的分數不滿意,可以通過修改作業(yè)、重新完成等方式把扣掉的分數掙回來。這樣做可以促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己要求自己的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尊感,增強學習的自覺性。3、外在性評價與內在評價相結合。對于學生的作業(yè)可以讓學生自己先做一下簡單的評價,然后讓其他同學或小組提出意見和建議,最后通過教師做出一個總結。由三方按照一定的百分比率給出一個分數。這種評價方式能更容易地讓學生發(fā)現在自己身上很難發(fā)現的問題,同時,通過教師的評價活動,學生潛移默化地汲取和接受一定的評價標準,掌握某些評價互動的形式和方法。
三、結語
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合作學習形式和實質性的評價的教學策略從根本上說是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對教學進行的改革。面對高職學生這一比較特殊的群體,教師更應該以寬容公平的態(tài)度、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應對教學工作,要始終相信每個學生都是一樣的,每個學生都會取得進步,每個學生都會有美好的明天。
注釋:
[1]阿莫納什維利等.到新學校去[J].外國教育資料,1989(1).
[2]王鑒.課堂研究概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鑒.合作學習的形式、實質與問題反思——關于合作學習的課堂志研究 [J]. 課程.教材.教法,2004(8).
[4][美]加里. D. 鮑里奇著,易東平譯, 有效教學方法[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