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天路的青藏鐵路,正在實現(xiàn)由一條路向一張“網”的延伸。
總投資129億元的格爾木至敦煌鐵路,于2012年10月18日正式開工,標志著這條正線全長506公里、旅客列車設計行車速度160公里/小時的鐵路運輸大通道正式進入了建設階段。
這條鐵路,將串起新疆、甘肅、青海、西藏四省區(qū),成為青藏鐵路與蘭新鐵路兩大鐵路干線的重要連接線,使新疆和西藏之間的鐵路交通運輸距離至少縮短1100公里。
與此同時,另一條連接新疆和西藏的庫爾勒至格爾木鐵路,也有可能在今年開工。其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基本完成。5年后,首個連接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四省區(qū)的“環(huán)形閉合鐵路網絡”將在西部地區(qū)建成。
孕育中的多元化交通網
從1984年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建成通車至今,青藏鐵路的建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2010年9月26日,拉薩至日喀則鐵路正式開工建設,意味著青藏鐵路開始走出了向外延伸的第一步。
在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guī)劃》中,青藏鐵路還包括西寧至張掖、拉薩至林芝等一系列干線鐵路及支線鐵路。
可以想象,如果這些鐵路全部建成通車,將會在西藏內部形成長達2000多公里,以青藏鐵路、拉薩至日喀則鐵路、拉薩至林芝鐵路三條鐵路構成的“Y”形鐵路網格局。
同時,以青藏鐵路為紐帶建立起來的“環(huán)形閉合鐵路網絡”還將開辟出新疆與青海、西藏以及西南地區(qū)間區(qū)域交流的便捷通道,給新疆、西藏、青海和甘肅四省區(qū)在經濟、旅游等方面的發(fā)展帶來了成倍的增長。
在我國的路網結構中,青海、西藏、新疆都地處中國鐵路路網的末端,只有通過與甘肅共用的隴海線和包蘭線才能與內地銜接。而“環(huán)形閉合鐵路網絡”的建成,是在這四個省區(qū)之間形成了一個內循環(huán)的網絡,從而緩解已經逼近運力“瓶頸”的隴海、包蘭鐵路。
青藏鐵路的未來還遠不止如此。就西藏而言,它有著非常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是中亞、南亞、中東往來的樞紐,其輻射范圍包括緬甸、印度、尼泊爾等多個國家。
也就是說,一旦形成以青藏鐵路為紐帶的多元化交通網,那么由這張網絡所連接起來的地區(qū)將直通南亞,從而形成中國西部第三條國際重要通道之一。
“屆時,西藏將成為我國通往印度洋、南亞的‘橋頭堡’?!蔽鞑刈灾螀^(qū)社會科學院經濟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王代遠這樣比喻說。
盡管這張多元化的交通網絡還在孕育中,但是,在青藏鐵路帶來的“經濟井噴”逐漸升溫的情況下,這種需求已經越來越迫切了。
鐵路經濟“井噴時代”
西藏的交通運輸、尤其是貨運,主要依靠公路,貨物運輸在西藏綜合運輸中的比重已經占到了90%以上。青藏公路一直承載著85%的物資運量和90%的客運量。
公路運輸高昂的運費,給人們增加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對比,在青藏鐵路通車前的2005年,拉薩市場上一噸煤炭賣到700多元,一噸水泥賣到800多元,其中僅運輸成本就達500至600元。在拉薩,價格100元的商品,在沿海地區(qū)僅賣54元。
青藏鐵路開通后,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廉價、高效、便捷的運輸方式,為青藏高原的經濟發(fā)展帶來了“井噴”的助力。
六年來,青藏鐵路客、貨運送量由2006年的640多萬人次、2400多萬噸增長到2011年的1000多萬人次、5100多萬噸。與之相對應的是,6年中西藏GDP接連登上300億、400億、500億、600億元四個臺階。
旅游業(yè)是受益最大的產業(yè)。2011年,西藏地區(qū)旅游收入達97.06億元,比青藏鐵路未開通時的2005年增長了4倍。
在剛剛結束的“十一”黃金周期間,青藏鐵路再次創(chuàng)下了發(fā)送旅客的歷史新高。在9月27日到10月7日的短短11天里,青藏鐵路共計發(fā)送旅客25.95萬人次,平均每天發(fā)送旅客2萬3千余人。
“這幾年在青藏公路上,自駕游車輛的增幅也是明顯的?!?青藏公路管理局路政科科長王光新介紹說。
青藏高原上正在形成一條以青藏鐵路為中軸線的“鐵路經濟帶”,對此,色瑪村的村支書尼瑪,有著親身的體會。由于青藏鐵路的火車站修到了村子旁邊,越來越多的農牧民放下牧鞭闖市場。在尼瑪?shù)膸ьI下,色瑪村辦起了自己的物流公司。
“現(xiàn)在我們全村人均收入比以前增加了2千到3千元左右?!闭f起這些,尼瑪頗感自豪。
交通新“瓶頸”
在青藏鐵路帶來經濟井噴的同時,青藏鐵路也出現(xiàn)了新的“瓶頸”。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青海采訪期間獲悉,隨著青藏鐵路運量的逐年增加,運力緊張的狀況也明顯起來。以2011年為例,青藏鐵路的全年運輸量為5100多萬噸,但不少當?shù)氐钠髽I(yè)卻感覺到,這一年是鐵路運輸最緊張的一年,尤其是關角隧道,由于新關角隧道還未修通,列車只能從單向貨物通過能力2000萬噸的老關角隧道單線通過。2011年,老關角隧道上行(由西向東)貨物發(fā)送量已經高達1800萬噸。
仔細研究后發(fā)現(xiàn),這種運力緊張的局面是進藏物資大于出藏物資造成的。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在青藏鐵路全年貨運量中,進藏物資占到八成以上。也就是說,從內地來的貨車返程在繁忙的青藏鐵路上是“千里走空騎”。
按照國家的政策,鐵路不能收取空駛費,因此,長距離調撥空車皮既浪費運力資源,又給青藏鐵路造成了較大的政策性虧損。按標準運價計算,每100萬噸空車跑2000公里就少收入2億元。
2010年,青海省通過鐵路發(fā)貨3285萬噸(其中鉀肥652.3萬噸),青藏公司虧損23.2億元;2011年,發(fā)貨3634萬噸,青藏公司虧損26億元。
對此,西藏有關部門的官員和專家認為,雖然具有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礦產和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但由于總體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制約,這些優(yōu)勢資源仍處于初級開發(fā)階段。
即便是目前已經開發(fā)或正在開發(fā)的資源,也存在特色產品數(shù)量少、企業(yè)規(guī)模小和效益不高等問題,這些都是造成“千里走空騎”的原因所在。
青藏鐵路建成無疑有利于將豐富的資源優(yōu)勢轉變?yōu)榻洕鷥?yōu)勢,但要最終實現(xiàn)西藏經濟結構從被動輸血到自我造血的質變,還需假以時日。
青海省德令哈市副市長耿晉軍曾撰文指出,要想破解這一問題,需要建設更加完善的交通網絡結構,從宏觀戰(zhàn)略上注重西部與內地之間的大通道建設,加快西部與華中、華北、西南地區(qū)之間的鐵路建設,進而實現(xiàn)東西部物流的大進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