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建議”第三條主要闡述了如何“發(fā)展學生的獨立閱讀的能力”的新課題,并指出了具體的要求,其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推動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從而全面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但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弊端,舉其要有三:首先,在閱讀教學中,忽視學生主體性地位,“注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缺少更多的獨立閱讀的機會。其次,教師程序化的分析替代學生富于個性獨特的認知過程,削弱學生獨立閱讀體驗的能力。再次,缺乏對語文閱讀知識系統(tǒng)化的總結(jié),使得學生的閱讀體驗零散,雜亂無章,無法形成自己獨特閱讀認知。
鑒于以上的問題,再結(jié)合自己語文教學的實踐,我就來談一談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獨立閱讀能力”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學生的個性愛好閱讀,是提高獨立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這種個性化的閱讀,是從學生主體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要出發(fā),對學生閱讀的某些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讓學生憑借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對象,這種個性興趣的閱讀,目的是培養(yǎng),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習慣,錘煉自主探究性的方法,這就需要老師有一定的魄力,該放手的時候要放手。《高中語文新課標》也指出“注重個性化的人閱讀。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發(fā)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當然,這里的愛好閱讀并不是“放羊式”的閱讀。閱讀的時間、閱讀的專題,材料的搜集整理等有教師安排,還要要求學生形成閱讀筆記鞏固成果,否則一無所獲。
二、把握教師的閱讀指導
為了檢驗學生在獨立閱讀的情況下的成果,教師在閱讀方法上指導參與,能進一步提高閱讀效率和質(zhì)量,這也是提升學生獨立閱讀能力重要手段。例如:在學習歸有光《項脊軒志》時,我要求學生通過閱讀,獨立解決下面問題:
1.整體感知課文,通過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內(nèi)容和主旨。
2.文中句子“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在文中作用。
3.本文的藝術(shù)技巧有哪些。
第1題,教師提供整體感知法、理清思路法、概括要點法,學生運用方法自己解決問題,然后師生交流。
第2題,教師提導學生把句子放到文中,聯(lián)系上下文,思考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學生運用方法解決問題,然后師生交流。
第3題,教師提供寫作技巧的分析評價法,學生根據(jù)提示解決問題,然后師生交流。
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閱讀教學的任務主要有學生獨立完成,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擁有獨立的閱讀體驗,形成獨特的閱讀認知,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習慣,從而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多種閱讀學習方式
語文閱讀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jù)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diào)整閱讀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閱讀學習方法和途徑了。為改變過于強調(diào)被動閱讀學習、機械閱讀訓練的情況,特別要多鍛煉獨立閱讀的學習機會,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閱讀學習形式,同時教師也應該努力提高組織閱讀教學和引導學生閱讀學習的質(zhì)量。
為了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單一的閱讀學習方式是遠遠不夠的,除了自主、探究性的學習形式外,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也是必需的,合作閱讀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閱讀學習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獨立鉆研的基礎(chǔ)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閱讀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xié)作和分享。
綜上所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給學生充分的獨立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在閱讀中主動積極,樂于探索;潛心研究,獨立思考;質(zhì)疑問難,互動合作;善于發(fā)現(xiàn),注重總結(jié),能真正享受閱讀的樂趣,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