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語是一個文化底蘊十分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寶庫,將巧謎佳構(gòu)引入語文課堂教學,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還能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并提高其文化素養(yǎng),陶冶其品德情操,可謂一舉多得。
筆者在執(zhí)教《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嘗試著將謎語引進課文,收到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一、巧用謎語,導入新課
新課導入是一門藝術(shù),或設(shè)疑激趣,或以情動人,方法不一而足,全在教師一個“活”字。而以謎語導入新課,尤為富于情趣。筆者在上《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的時候,先在黑板上板書以下三條謎語:①朱閣枕黃粱 ②金陵地方志 ③碑文(要求各打一古典文學名著)。
學生見一上課就猜謎語,頓時興趣倍增,很快進入課堂角色。在老師的誘導點撥下,聰敏的學生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前一條是《紅樓夢》,后二條都是《石頭記》(金陵古稱“石頭城”,而“碑文”當然是記在石頭上的文章了)。三條謎語殊途同歸,教師不但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還順理成章地給學生講解了《石頭記》和《紅樓夢》這兩個不同名稱的來歷,進而一步步引導學生走進《紅樓夢》博大精深、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天地。
二、舉辦謎會,寓教于樂
《林黛玉進賈府》選自《紅樓夢》第三回。在這一回里,作品中一大批主要人物都先后登場亮相。作者曹雪芹傾其藝術(shù)匠心,將這些人物的出場寫得騰挪跌宕,變化多姿,這正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既然如此,何不組織一場“《林黛玉進賈府》人物燈謎會”,讓作品中的人物在謎語中來個“群芳會”,使這篇膾炙人口、影響深遠的名篇佳作與構(gòu)思精巧、引人入勝的佳謎珠聯(lián)璧合、添趣增輝呢?為此,筆者在完成本文的教學任務(wù)后,專門留出十多分鐘時間來組織這項活動。
當學生聽說又可以猜謎的時候,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利用多媒體展示謎面:
①和氏璧 ②不是真品 ③妃 ④巧娘 ⑤落英拂面 ⑥新年聯(lián)歡 ⑦借問酒家何處有 ⑧共君今夜不須睡 (以上打《紅樓夢》人名一) ⑨為有暗香來(打《紅樓夢》人名二) ⑩黛玉幼時即聰穎(打一我國現(xiàn)代女醫(yī)學家)
學生都被這些謎語吸引住了,每個同學都在認真思考,苦思冥索,繼而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最后,除了少數(shù)幾個沒猜中外,其余均被學生猜中。這些謎語的謎底是:①寶玉②賈寶玉(“賈”、“假”諧音) ③王夫人(別解為“帝王的夫人”)④王熙鳳(將“巧娘”別解為“巧姐的娘”,“巧姐的娘”就是王熙鳳了)⑤花襲人⑥迎春⑦探春(“借問”扣“探”,“酒家何處有”及下句“牧童遙指杏花村”扣“春”) ⑧賈惜春(謎面為唐代詩人賈島的詩,詩歌表達了詩人賈島的惜春之情)⑨迎春、花襲人 ⑩林巧稚(“林”扣黛玉,“巧”扣聰穎、“稚”扣幼時)。
謎語猜完后,我對這些謎語進行了詳細講解。學生聽了,一個個都為這些構(gòu)思精巧,渾然天成的佳謎嘖嘖稱奇。同時,許多學生第一次認識到,原來猜謎語不但如此生動有趣,可以娛情益智,并且還需要廣博的知識、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聯(lián)想能力,語文學習的天地真廣闊。
三、趁熱打鐵,以謎“煽情”
在謎會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趁著學生興味正濃,筆者最后來個以謎“煽情”:
大家還想猜《紅樓夢》謎語嗎?與《紅樓夢》有關(guān)的謎語還多著呢。不但如此,《紅樓夢》本身就是一部內(nèi)容豐富、寓意深刻的謎書。比如,《紅樓夢》為我們遺留下了十三首(其中有十首在第五十一回)沒有交代謎底的詩謎。是曹雪芹一時疏忽,還是故意留給后人去費思量呢?如何破解這部書中的各種謎中之謎、謎外之謎?至今許多紅學家還在不斷地猜測、尋味、研究。你想揭開這一切奧秘嗎?那就請你走進這部偉大的作品中去吧!說不定將來在我們的同學中能產(chǎn)生新一代的紅學大師呢!
經(jīng)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完全的調(diào)動起來,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自然就順利的多了。同時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