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簡介】
肖復興,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河北滄縣人,1947年生于北京。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當過大、中、小學的教師,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現(xiàn)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他曾專門為中學生寫有長篇小說《早戀》、報告文學集《和當代中學生對話》《和當代中學生通信》,并獲中學生題材作品金獎。
肖復興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創(chuàng)作較為活躍、收獲頗為豐厚的多產(chǎn)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樸實無華,向人們講述著一個個看上去頗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這一系列似乎誰都可能經(jīng)歷過的故事中,作者寫出了他對生活的獨到感受,寫出了人的處境、人的精神渴求,寫出了社會在其演進發(fā)展過程中的細微變化。
肖復興的散文創(chuàng)作涉獵范圍很廣,主要涉及風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樂藝術(shù)等方面。這些作品文筆細膩,意味雋永,寫出了水之經(jīng)典、山之精魂、音樂之永恒,引導讀者漫游于自由廣闊的藝術(shù)天地間。
【鏈接中考】
各地中考語文試題中選用肖復興作品的有:2007年浙江省紹興市,《生命的平衡》;2008年江蘇省淮安市,《喝得很慢的土豆湯》;2009年河南省,《前方遭遇塌方》;2009年湖南省婁底市,《母親》;2010年江蘇省淮安市,《荔枝》;2010年江蘇省鹽城市,《去遠方》;2011年安徽省蕪湖市,《窗前的母親》;2011年江蘇省泰州市,《擁你入睡》;2011年山東省菏澤市,《苦瓜》。
【文章閱讀一】
公交車上的漂亮售票員
如今,公交車上漂亮的女售票員少了,稍微有點兒姿色的,比較容易在別處找到工作,一般不大愿意端著票夾子整天撕扯著嗓子吆喝著“到站了,到站了”。
倒退到三十多年前,公交車上,可以常常遇到賞心悅目的女售票員的。那時,我正在中央戲劇學院讀書,有時會和同學一起乘坐公交車去人藝看話劇,或到小西天看內(nèi)部電影。呼啦啦一幫人從寬街擠上公交車,不乏碰上漂亮的女售票員。一般,我們都不買票,因為有表演系的幾位帥哥,擠到前面售票臺旁,和售票員一搭訕,再漂亮的女售票員也就暈菜了。
我們戲文系的同學,比不上表演系的,一般長得歪瓜裂棗,怎么也可以大搖大擺地逃票呢?有一次,我和一位四川的同學擠上公交車,我有點兒做賊心虛,想買張票算了。誰想,我的這位同學擠到漂亮的女售票員身邊,也如表演系的帥哥一樣,和女售票員天南地北地搭訕起來。我心想,橘已經(jīng)變成了枳,人家買賬嗎?還別說,真買賬!我發(fā)現(xiàn),這位漂亮的女售票員忽閃忽閃的大眼睛,一直盯著我這位同學胸前的?;湛?。從此,出門擠公交車,沒有表演系的同學相跟,也不怕,只要戴著?;?,就是我們的通行證。
如今,這招兒還靈嗎?不知道。
前些日子,我從國家大劇院看完戲坐公交車回家,難得見到女售票員長得不錯,秀氣的臉蛋,彎彎的眼睛,睫毛很長。夜班車人少,她有點兒昏昏欲睡,像是瞇著眼睛做著幻夢,很可愛的樣子。在東單站上來一男一女兩個農(nóng)民(或者是農(nóng)民工),還扛著行李卷。人還沒有站穩(wěn),女售票員就喊:買票!買票!兩人買了票,坐下來后問到西客站哪兒下車?女售票員頭也不抬說了句:坐錯車了!她的睡意被打攪了,一下子來了精神,開始雨打芭蕉數(shù)落起人家來:長眼睛干什么使的,也不看看站牌?你們的行李還沒買票呢,快補兩張票……
前兩天,我也是匆忙中坐錯了車,卻還不以為然,在座位上坐穩(wěn)后問售票員:4號地鐵線哪兒下車?女售票員抬頭看了我一眼,對我說:上錯車了!便沒有了下文,我才注意看清了她,彎眉細眼,長得挺漂亮,正在忙于數(shù)票袋子里的錢和票夾子上的票,大概要交接班。立刻想起了前幾天在公交車上發(fā)生的事情,心想別惹她,如今哪一位漂亮姐兒不長了行市?旁邊的老頭老太太仿佛也知道我的心理,同病相憐地拉著我的衣袖告訴我哪兒下車倒哪路車。自然,坐車經(jīng)驗不同,說法不一,但畢竟都屬于老人之間的惺惺相惜,讓我涌起同是天涯乘車人之感。
下一站到了,我起身要下車,女售票員抬起頭對我說:你再下一站下車,那兒有好幾路車能倒。然后,她遞給我一張小紙條,指著紙條又說:你坐上面哪路車都行,都坐到終點站,下去就是地鐵4號線。這是票夾子上票的最后襯底的那一頁,黃褐色的薄紙,上面寫著三行小字,分別是三路公交車的號碼,字很秀氣,就像她的人一樣。
我收藏著這張小小的紙條。也不盡是女售票員越是長得不錯就越是脾氣大呢,時代再怎么變,總還是有一些東西是恒定的,不僅珍藏在我們的回憶里,也綻放在今天的日子里。
(選自《今晚報》2011年5月31日)
閱讀品悟
作品采用以小見大的方式洞察社會和感悟生活。表達出漂亮售票員不能僅顧自身外在美,更要兼修內(nèi)在美的看法,意在告訴我們,心靈美才是永恒的美!
本文最突出的亮點是成功地使用了對比手法:既有“我”過去與現(xiàn)在乘車過程中不同情況的對比;又有女售票員過去與現(xiàn)在不同情況的對比;更有同是現(xiàn)在,不同女售票員美與丑的鮮明對比。結(jié)尾“也不盡是女售票員越是長得不錯就越是脾氣大呢……”既是對上文的總結(jié),也是對主題的揭示。文末的哲理性感悟給人啟迪,令人鼓舞!
【文章閱讀二】
關(guān)于好心情
好心情是人生中最好的伴侶。
好心情是自制的一劑良藥。
好心情能讓自己妙手回春。
誰都會有壞心情的時候。陽光燦爛的日子不會每天擁有。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的日子,就是這樣一段好一段壞地串起來的。上帝就像是個賣東西的,好賴非要一起搭配賣,并不那么和善、講道理。這是客觀,這是規(guī)律,誰也奈何不得。
都會有個病,甚至大??;都會有個災(zāi),甚至大災(zāi)。失戀,失業(yè),失學;缺錢花,少友誼,沒愛情;兒子不孝,父母不公,婆媳不和;升級沒指標,職稱沒希望,房子沒盼頭;領(lǐng)導不器重,孩子不爭氣,老婆不可心;要文憑沒文憑,要年齡沒年齡,要后臺沒后臺……
陰郁的心情,就是這樣隨著陰郁的日子一起按下葫蘆起了瓢,影子一樣追隨著你??赡軇偱鲋愕哪X袋瓜,緊接著又砸著了你的腳后跟。這是沒法子的事,誰也興許得碰上。俗話說得好:看見狼吃肉的時候,你沒看見狼挨打的時候;有在人前笑的時候,就有背后自己偷偷哭的時候。
所有的事情就是這樣相輔相成,陰陽契合,像枝頭的蘋果一樣有紅的一面,就有青的一面;再好再甜的果樹,也有有蟲的果。
怎么辦?愁眉苦臉?垂頭喪氣?悲觀消沉?怨天尤人?罵天罵地?破罐破摔?咬到一個有蟲的果子,就憤憤地把一棵樹都砍掉……管用嗎?能得到別人的同情嗎?即使得到同情又管什么用?《國際歌》里唱得好:“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靠我們自己什么?首先靠我們自己有個好心情。這是個首要的也是個必要的條件,有了這個條件,才有可能邁出第二步,去創(chuàng)造一個未來。
好心情,會讓陰雨連綿的日子出現(xiàn)陽光;好心情,會讓沒有希望燃起一簇火苗來;好心情,會讓你驟然綻放一種新的面容,像是點一根爆竹的捻兒,能響起你意想不到的聲音,怒放出你意想不到的花朵。
別不相信,好心情,有時能創(chuàng)造奇跡。
就像虎豹為了抗寒需要一身漂亮而結(jié)實的毛皮;就像樹木為了果實需要一樹茂盛而芬芳的花葉;就像鳥兒為了飛翔需要一副拍天的翅膀;就像船兒為了航行需要一桅赴湯蹈火的風帆……
好心情就是虎豹的毛皮,樹木的花葉,鳥的翅膀,船的風帆。
好心情可以伴你飛翔,幫你航行,助你御寒,鼓起你的勇氣,樹起你的自信,去努力結(jié)出命中注定的本來就該屬于你自己的那一份果實。
好心情,確實是人生中的最好伴侶。
也許,你可能會失去別的心愛的伴侶,包括你的錢財、你的珠寶、你的寵物,甚至你的愛人……這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但你千萬別失去你的這個最好的伴侶。
好心情伴我們一生!
(選自《肖復興散文集》)
閱讀品悟
好文采對于像本文這樣的說理性文章而言是頗為難能可貴的,也不可或缺。本文語言亦莊亦諧,在論述好心情對于人們生活的重要性的過程中,作者引用了許多民間俗語,為文章增添了不少趣味。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歷數(shù)普通人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實似一位知心朋友與你促膝而談,與你交流心聲,如此貼近讀者的寫法,使文章更有說服力。還有大量設(shè)問句的使用,既增強了文章語勢,又能喚起讀者去思考??傊?,本文既有議論文的邏輯嚴密,又有散文的靈活多變,還有詩歌的意蘊優(yōu)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上乘美文。
【文章閱讀三】
親筆信
如今伊妹兒和手機短信盛行便捷,傳統(tǒng)的信,早已經(jīng)沒什么人寫了。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在郵局里只有不到百分之十是私人信函,這些信封和信瓤,不知又有多少是打印出來的。
所謂傳統(tǒng)的信,是需要自己用筆來手寫。過去寫信時常用的一句話,是“見字如面”,那是要看見信上親筆寫的字才是,每個人的字體都不一樣,即便寫的字再歪歪扭扭,也是自己寫的,沾著心情和體溫,讓收信人親切,一望便知,而為自己獨有。所以,過去才有魚雁傳書的美麗傳說,才有“家書抵萬金”的動人詩句。
在最近一期的《萬象》中,看到前輩學者陳樂民先生的遺作《給沒有收信人的信》,全部毛筆書寫,信中拳拳心意是隨蠅頭小楷字字花開的,和電腦鍵盤里機械打出的信件無法同日而語。陳先生這樣的信,大概是一襟晚照,屬于最后的古典了。
一個一輩子沒有親手寫過一封信的人,或一輩子沒有收到過別人親筆寫給自己一封信的人,都是不完整的人生。如今電腦非常發(fā)達,點擊幾下鍵盤就可以輕松地發(fā)出一封信。最可怕的是手機短信,它是“伊妹兒”的縮寫版,那里早已經(jīng)儲藏著無數(shù)條短信,按你所需,任你所取,就像是一副撲克牌,可以來回地洗牌,組合成不同的條目,供你在任何節(jié)日里發(fā)給任何人。據(jù)說,編纂手機短信已經(jīng)成為了現(xiàn)今的一種職業(yè),和過去替人代寫書信的職業(yè)相似。不過,也不像,過去代寫書信,總還帶有代寫者手上的一縷墨香,帶有屬于你自己的一份真實,手機短信卻如煙花女子一樣,很可能在剛剛發(fā)給你之后,又馬不停蹄地發(fā)給了另外一個人,在幾乎同一時刻大家不約而同地接受到同一條一字不差的短信。有時候,真覺得科技是人類情感的殺手,用貌似最迅速的速度和最新穎的手段,扼殺人類心底最原始的也是最樸素的訴說。
我要說,還是要珍惜手寫的家信,特別是在春節(jié)的大年夜前,起碼該給自己的親人親手寫一封平安的信、祝福的信。家書抵萬金,家書抵萬金呀,僅僅從電腦或手機里發(fā)出的信,還能夠抵得上萬金嗎?
可能正是看到了親筆信的力量和意義所在,有人想竭力挽住已經(jīng)漸行漸遠的親筆信??醋钚碌囊黄凇禩ime Out》雜志上介紹,有一網(wǎng)站,舉辦這樣一個活動,叫做“陌生人,讓我手寫一封信給你”。它這樣說:“你多久沒收到過信了?你多久沒給人手寫過信了?讓我手寫一封信給你,讓我的心情化成字跡、裝進信封、貼上郵票、扔進信筒,讓郵差交到你的手里?,F(xiàn)在開始,留下地址,讓我寫一封信給你?!蔽也恢罆卸嗌偃四軌蚪o他們留下自己的地址,換取一封久違的親筆信,因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還在乎一封親筆信。
不管怎么說,還得是自己親筆寫的信才好。親筆寫的信,無論對于看的人,還是寫的人,感覺都不一樣,滋味都不一樣。就像清風和電扇或空調(diào)吹來的風不一樣,就像鮮花和紙花或塑料花不一樣,就像肌膚之親和隔著手套握手或戴著口罩親吻不一樣。
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親筆信,只有親筆信,才能讓你有這樣的心情,又能讓你如此的動情。
(選自《經(jīng)典美文》2010年第9期)
閱讀品悟
親筆信,曾經(jīng)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和交流的重要平臺,曾經(jīng)是人們生活中真誠和理解互動的舞臺;如今,卻因為科技的發(fā)展,人類通訊手段的多樣,使親筆信日益被邊緣化,幾乎可有可無了。而這種變化也不禁讓我們感慨:有信的歲月,寄出的是傳說,是思念,是情感,是個性;無信的歲月,缺少了那份真,那份等信讀信的心情,還有那份久違的美麗生活。所以,還是讓我們親自動筆寫寫信,在一盞香茗熱氣氤氳中,醞釀情感,帶著真誠,去書寫一種別樣的溫情歲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