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要養(yǎng)好血,就不能隨意讓氣耗散,這需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如避免不停地講話。我國古代很早就有“寡言”養(yǎng)生的觀點。道教仙人呂洞賓提倡“寡言語以養(yǎng)氣”,孫思邈也認為“多言則氣乏”,要求人們莫多言,宜少語,少語可使氣得以充養(yǎng),反之則令氣耗散。
少說話能減肥養(yǎng)血
說話靠的是氣,少說話可以避免耗氣。人說話發(fā)聲,雖出自喉嚨,但卻是體內(nèi)氣息推動聲帶的結(jié)果。氣足則說話時聲音洪亮,像那些“大嗓門”的人,都中氣十足。當感到疲憊時,會感覺連說話的力氣都沒了,就是因為說話需要耗氣,身體氣力全無,自然就不想張口了。
不僅說話要靠氣,人體內(nèi)的一切生理活動都要靠氣的推動,氣是人體的動力。就像減肥,要想真正解決肥胖問題,需要養(yǎng)好氣,氣足才能消脂。只有氣足了,推動力強大了,那些痰濕淤滯和脂肪才不會淤阻經(jīng)絡。
氣虛不僅會導致肥胖,還會造成血虛。氣與血都是構(gòu)成人體的基本物質(zhì),都源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和腎中精氣,兩者之間有“陰陽互根”的關(guān)系。
值得一提的是,鼓勵少言養(yǎng)生,并不是說不讓說話,女性愛閑聊、愛嘮叨,本來就是一種情緒的宣泄,有益于身心健康,整天不說話也不行,這里強調(diào)的是一種寡言養(yǎng)氣的習慣和方法,有利于女性朋友們養(yǎng)血。具體可參考以下四個方面。
吃飯時莫講話
在孔子的養(yǎng)生之道里,曾有“食不語,寢不言”,吃飯時要避免講話,因為吃飯時,身體里的能量大部分在脾胃,氣血往下走。若吃飯時不停講話,不僅耗氣,還會和脾胃爭奪氣血。另外,吃飯時說話會吞下大量空氣,容易嗆食,引發(fā)胸背疼痛。
走路時莫講話
一邊走路一邊講話,是古人養(yǎng)生所忌諱的,因為說話和走路都需要以“氣”為動力,既言且行,則加重對“氣”的消耗。女人逛街,都喜歡結(jié)伴挽著胳膊一邊走一邊聊天,有時因街上喧嘩,還扯著嗓子歡歌笑語,這是中醫(yī)很不提倡的,快走時高聲說話,會給外邪可乘之機,而且耗氣后人會感到很疲倦,使您沒怎么逛街就開始累了。
躺臥后莫講話
年輕女性都有個共同點,就是喜歡晚上睡覺之前“煲電話粥”。肺主一身之氣,這樣長時間耗氣很容易傷肺氣。肺屬金,肺氣虛,心火必會旺盛(火克金)。心藏神,心火飄著,神收斂不住,人就容易失眠,同時還會影響心主血的功能。
如廁時莫講話
中醫(yī)養(yǎng)生很忌諱上廁所時講話,因為易傷腎氣和肺氣。肺與大腸相表里,大便的排出,需要肺氣來推動,如果一邊如廁一邊打電話或聊天,肺氣就會耗散。腎主水液,小便排出靠腎氣推動,如果一邊小便一邊說話,則會損耗腎氣,使腎虛的人更虛。因此,腎虛血虧的女性,要改掉上廁所聊天的習慣。
古人不僅意識到如廁講話傷腎氣,還教給人們?nèi)绾卫蒙蠋棠I氣的方法,就是在大小便時,一定要咬牙,但不是咬著牙齒不放,而是“腎齒兩枚如咬”,就像有兩個棗核在兩個后槽牙之間,輕微咬著?!耙а馈笔且粋€吸氣、氣往里收的狀態(tài),您會感到氣在往身體里下沉,這樣就不會開泄,可補腎氣,同時也可健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