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它已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重要的手段。教師可以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時選用、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時選用、在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互轉化時選用、在幫助學生強化記憶和梳理知識時選用。
[關鍵詞]多媒體;歷史;探究
在歷史教學中,適時恰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實踐中值得探討的問題。筆者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證明:針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思維方式,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促進歷史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利于實現(xiàn)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
一、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時選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驅動力,對學習懷有興趣的人,必然是孜孜以求、樂此不疲、精力旺盛。采用多媒體這一現(xiàn)代化先進手段,極易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多媒體以形、聲、電、動等特點,使學生思維活躍,使學習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歷史本身不能重演,但可借助實物、圖片、模型、錄像、電影、電視等多種多教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借助它的直觀性、形象性,不僅可以調節(jié)學生的思維,還可寓學習于趣味娛樂之中,使學生在歡樂愉悅的氣氛中不自覺的學到了知識。
二、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時選用
同樣,電教手段在激發(fā)學生情感時業(yè)可大顯身手。情感,是一種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歷史本身就是復雜的,善惡美丑、是非曲直交織在一起。通過多媒體具體形象的描述,特別是通過電影、電視、錄像等著力的描述,細致刻畫,展示人物或事件的場景,更能以情動人,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陶冶情操,加上配以優(yōu)美的音樂,更能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筆者在講述甲午戰(zhàn)爭這一歷史過程時,為突出黃海大戰(zhàn),先放映《甲午風云》海戰(zhàn)的片段。在觀看時,學生有的情緒激昂,有的義憤填膺,有的搖頭嘆氣……接著,讓學生討論:簡要評述鄧世昌;為什么黃海大戰(zhàn)中國戰(zhàn)敗了?學生們在對鄧世昌的視死如歸、某些清朝官員的貪生怕死臨陣脫逃、李鴻章的妥協(xié)退讓、中國武器裝備的落后等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后,使得光明與進步得到了褒揚,黑暗與反動遭到了貶斥。
三、在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互轉化時選用
對歷史的學習,最主要的是史論相結合。一般來說,歷史材料都較為形象、具體,而有些歷史觀點、概念都比較抽象、深奧,難以理解。如何做到這兩者的有機統(tǒng)一結合呢?筆者認為,可以充分利用形象思維,多用一些史料,通過多媒體電教手段,把準備好的錄像、圖片、語言材料等資料放映出來,加上教師適當?shù)狞c撥,可快速得出精煉的論點或結論。反過來,為便于學生理解已有的定論,也可用它的史料來印證,這便于學生在直觀、形象中更完整、準確的理解抽象的論點。
四、在幫助學生強化記憶和梳理知識時選用
多媒體手段具有快捷、方便、清晰等特點,利用它進行知識的歸納、梳理、及時復習與反饋,易于刺激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記憶的持久性,貫通、理解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如講述《國民經濟恢復和初步發(fā)展》時,可聯(lián)系上一節(jié)內容《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政權的斗爭》。先讓學生復習歸納這兩小節(jié)內容中的具體措施,然后討論其聯(lián)系以及它們與下一節(jié)《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的聯(lián)系。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用所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展示無字的系統(tǒng)框架,再按合適的程序用電腦打出其具體措施、相關聯(lián)系,充分利用不同的字體,不同的顏色,閃動的特點,使脈絡清楚,關系明晰。隨著所提問題的回答完畢,所有的空格都填滿了,那么整理知識體系的步驟也就完成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的重點,還把握了節(jié)與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且易記,好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歷史教學形式多種多樣,選用多媒體教學有獨特的優(yōu)點,傳播的信息質量高、容量大、速度快、效率高,它介入教學過程后,有利于優(yōu)化媒體結構,有利于優(yōu)化教學手段,有利于選擇教學方法,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形成了人機結合的最佳的教學模式之一。使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地位,有利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交流和互動,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