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中旬一個炎熱得讓人不安的下午,在中國惠普工作了10余年的錢越離職了:其實,在官方公布的前一晚,“惠普內部郵件稱錢越離職”的消息早已傳得沸沸揚揚,但那又怎樣呢?對于惠普內部的員工來說,這幾年高層的變動早已司空見慣了。
要知道,自從1999年到現(xiàn)在,惠普公司光是首席執(zhí)行官(CEO)就換了3次,這也是惠普跌宕起伏的10多年,這家擁有70多年歷史的老公司幾乎一直身處時陰時晴的臺風眼里。
1939年,兩個年輕人在美國加州帕羅奧多艾迪生大街的一間小車庫里丟硬幣,他們不是為了賭錢,而是在用硬幣決定即將開業(yè)的公司叫什么名字——時隔多年以后,這間誕生了惠普的車庫,成為了硅谷的重要景點之一。
但現(xiàn)在,說到惠普,人們大多會說“惠普怎么了?”這個曾經(jīng)名聲顯赫的公司,現(xiàn)在卻透出一股物是人非的荒涼味。惠普就像一個突然遭遇詛咒的倒霉蛋,主帥輪流換的厄運在1999年就埋下了種子。
“叮咚,巫婆死了。”
1999年惠普迎來了一位重要的女CEO,她叫卡莉?菲奧莉娜,為了從朗訊挖到這個精明的CEO,惠普花了大價錢:這一年菲奧莉娜的收入包括150萬股股票(當時價值6500萬美元),外加300萬美元的簽約費。
菲奧莉娜最初學的是中世紀歷史和哲學。20世紀末,IT業(yè)剛剛經(jīng)歷一場經(jīng)濟泡沫,當時的惠普各部門安于現(xiàn)狀。菲奧莉娜上任惠普CEO后即著手改造惠普的企業(yè)文化。首先她把惠普的名稱從Hewlett Packard改為了極簡的HP,把家族色彩的影響力降低了不少。這在當時的惠普公司內部倒沒有受到多少抵觸。
但菲奧莉娜的下一個強硬舉動則招來董事會的反感。她摒棄了惠普成立幾十年來的分權管理模式,將80多個部門壓縮成了前方產(chǎn)品推銷和后方生產(chǎn)研發(fā)兩個部分共17個部門,裁員達到了6000人,她說,需要重新喚醒他們的速度感和緊迫感,誰受不了請你離開。
當時菲奧莉娜希望并購康柏公司,根據(jù)她的規(guī)劃,兩家公司合并后所結合的資源與專業(yè),每年可省下25億美元的經(jīng)營支出。
但很快菲奧莉娜就遭到了董事會的狙擊。提出最大反對意見的人是惠普創(chuàng)始人威廉?休利特之子沃爾特,他說服了惠普另一個創(chuàng)始人戴維?帕卡德的兒子伍德利,他們一起設立網(wǎng)站,以此拉選票反對并購。當時菲奧莉娜正在《華爾街日報》整版整版地刊登廣告宣傳并購,而伍德利也針鋒相對,在《華爾街日報》刊登整版廣告反對并購。
這場與并購有關的競爭,一度被美國的財經(jīng)媒體形容為“堪比美國競選”,甚至交鋒的雙方都提出了自己的“競選口號”。盡管最后菲奧莉娜如愿收購了康柏,但幾乎大多數(shù)業(yè)內人士都對此表示質疑,兩家公司的股價在合并消息公布后連續(xù)走跌。
菲奧莉娜得到了價值至少2110萬美元(一說4500萬美元)的“補償費”,自動提出了辭職,這多少令惠普在面子上好看許多。
人們認為惠普董事會解聘菲奧莉娜就和當年蘋果公司解聘喬布斯一樣失敗。而一封在惠普公司內部流傳的電子郵件中則說:“叮咚,巫婆死了?!?/p>
風光的赫德
新上任的CEO馬克?赫德在紐約證劵交易所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了25年,但接手惠普CEO后所采取的措施和前任菲奧莉娜差得不算太多:精簡人員,節(jié)約成本。接任惠普 CEO 半年內,赫德即對外宣布裁員1.45萬人的計劃。
迷戀于數(shù)字的馬克?赫德?lián)碛袠O強的成本控制能力,他削減了1.52 萬個工作崗位(相當于當時全惠普公司員工的 10%),許多員工的基本工資都被削減,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
在其掌舵的5年中,惠普股價上漲超過兩倍,市值上升400多億美元。惠普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IT企業(yè)。
在赫德掌管惠普一年多之后,因為公司董事會長期不和,陷入分裂,到了嚴重失控的地步,以至于部分董事向媒體泄露秘密,曝出了令人尷尬的丑聞。當時為了查出對外泄露惠普董事會討論內容的幕后人物,公司董事會對董事、員工和記者進行監(jiān)視,甚至調用他們的電話記錄。美國國會就此召開聽證會。赫德親自出席了聽證會,惠普承認曾雇用了一些私家偵探,對公司董事會成員和一些記者進行監(jiān)視。當時惠普董事會的董事長帕特里夏?鄧恩辭職。
2010年,赫德“眾望所歸”地與公司里一名女承包商傳出性丑聞,并在這一年的8月“辭職”了。
最差董事會?
惠普的極品事件足夠HBO電視臺制作出連續(xù)播放一個月的劇集了:惠普的董事們常常相互指責或者用拒絕共處一室來表達自己的憤慨,而在選擇首席執(zhí)行官,他們的條件往往是:與上一任相反就好。
李艾科,歐洲軟件公司SAP前高管,就這樣接替了赫德的位置。上任伊始,惠普員工的待遇開始得以改善。2011年8月,他宣布收購英國第二大軟件制造商Autonomy,以補救赫德在研發(fā)部門投入不足的缺憾。
但在無意之間,這個被SAP棄用的德國人無意間透露出他考慮分拆惠普PC業(yè)務的想法,PC是惠普的主要業(yè)務,于是瞬間引發(fā)了惠普高層的強烈不滿。
而惠普董事長萊恩的舉動更加令人費解,他在一次接受公開采訪時明確表示:“我們無意剝離PC業(yè)務,我們?yōu)槭裁匆艞?30億美元的PC業(yè)務呢?” 就這么一句話,投資者就讓惠普的股價當天下跌了20%,市值一日之內縮水160億美元。這也是惠普繼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暴跌以來又一場“股災”。李艾科也因此委屈地被踢出局,任期一共11個月。
2010年9月,綽號“電商教母”的梅格?惠特曼接替李艾科任惠普CEO。惠特曼上任一個月后,她的表態(tài)開始變得與萊恩一致。她和萊恩私交甚篤,認識時間超過了20年。這也是在外界看來,惠特曼出任惠普CEO的一個有利條件。
惠特曼眼前的惠普,似乎比她所有的前任都更糟:到2012年7月,惠普市值已滑坡到400億美元,這只為蘋果的十分之一,IBM的五分之一。
而在惠普內部,幾乎沒人買這位來自董事會內部人員的賬,似乎沒人認為惠特曼還能拯救惠普。因為她面對著“史上最差的董事會”(《紐約時報》語)。但惠特曼畢竟比李艾科的遭遇要好多了。當然,除了惠普,也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在過去幾年內如此頻繁、倉促地撤換CEO了,哪怕這樣的撤換看不出太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