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應試能力的飲食配膳
NO.1 飲食清淡易消化、適量、不油膩 孩子考試時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非常活躍,大腦需要更多血液供應。每餐吃適量清淡、易消化、不油膩的食品,可使大腦血液供應充足,保持清醒,思維靈活,考出自己的水平來。
NO.2 三餐品種要多樣 考生的主食要有米有面、有稠有稀、軟硬適度,不能太干、太硬、太黏;菜盡量做得色香味俱佳,清淡可口,不要做油炸、熏烤、辛辣刺激的菜肴。這能讓考生既有食欲,吃后又容易消化,還會在一日三餐中增添好心情。
NO.3 烹飪平日愛吃食品,慎用補品和生冷飲品 對考生來說,不改變飲食習慣,遠離不安全食品,能避免腸胃不適、上火、腹瀉等一系列影響健康的不良反應及意外情況發(fā)生,保證健康的應考狀態(tài)。
“低碳飲食”是阿特金斯醫(yī)生在1972年撰寫的《阿特金斯醫(yī)生的新飲食革命》中首次提出的,低碳就是低碳水化合物,同時增加蛋白質(zhì)和脂肪的攝入量。低碳飲食的好處在于減肥、保持體重、預防疾病,從而更健康。但也有些人誤解了低碳飲食,鬧出一些差錯來。
只吃果蔬少吃主食?
碳水化合物容易被人體吸收,進而使人發(fā)胖,所以,有些人在飲食上避開淀粉、糖等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改吃海鮮、果蔬。其實,碳水化合物可分為簡單和復合兩種。前者(主要存在于水果和奶制品等中)比后者(主要存在于淀粉類食物中,如谷物、麥、豆及部分根莖蔬菜等)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使人發(fā)胖。
我國傳統(tǒng)飲食的主食結(jié)構就是碳水化合物,如果每天只吃蔬菜、水果,很少吃谷物等主食,長期如此,容易出現(xiàn)頭暈目眩、皮膚干燥等癥狀。所以這種低碳飲食的方式不可取。
只吃素食不吃肉?
另一種流行的低碳飲食是只吃素食。素食主義者認為,在眾多食物中,生產(chǎn)過程排碳量最高的就是肉類。所以,減少或杜絕肉類的攝入,就成為這類人群的飲食原則。
雖然低碳的素食生活方式有利于環(huán)境,但長期不吃肉并不利于身體健康。中國營養(yǎng)協(xié)會謝祥云會長建議適當吃些肉類,攝入脂肪。首先脂肪的保暖功能很好,有利于保持體溫;其次,脂肪有固定器官的作用,一些瘦人會胃下垂,就是脂肪少;再次,人體對很多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都是依賴于脂肪的。人們應該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有選擇地將功能不同的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都攝入些。像關節(jié)炎患者就不適合吃植物蛋白質(zhì)豐富但嘌呤含量也不低的黃豆,否則會加重病情;瘦人可以多攝入些動物蛋白;胖人可多攝入些植物蛋白。
既環(huán)保又健康的低碳飲食方式是:多吃主食,少葷多素;糕點、奶油等含脂肪酸太多的食物盡量少吃;選用傳統(tǒng)的蒸、煮等烹飪方法,取代排碳量高的燒、烤、炸等烹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