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中國油畫先驅者的作品屢屢在市場上創(chuàng)出高價,受到了市場和藏家的認可,著實令人欣慰。
其中,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廖繼春等大名家的早期油畫作品更是備受藏家追捧,當之無愧地成為早期油畫市場的領軍者,并且只要這些大名家的作品拍出高價,早期油畫市場就會受到大眾矚目??梢哉f,正是這些名家引領著整個早期油畫市場逐步走高。
記得有一年筆者曾與幾位畫界朋友在談論20世紀中國繪畫時,其中一位竺先生以自己的獨到眼光闡述了20世紀中國繪畫的三條脈絡,一條是以張大千領銜的傳統(tǒng)派畫家,代表畫家還有吳湖帆、溥儒、賀天健、鄭午昌、謝稚柳,稍后有陸儼少等;第二條為民間派畫家,代表畫家為齊白石;第三條為海歸派畫家,代表畫家為徐悲鴻和林風眠,這一路有影響的畫家尚有劉海粟、高劍父、高奇峰、陶冷月等。
而海歸派代表人物徐悲鴻和林風眠的藝術主張卻是各有側重。徐悲鴻畢生高舉改造中國畫的大旗,影響很大,他是中西結合的倡導者,也是以寫實主義改造中國畫的實踐者。應該說,徐悲鴻走的是“以西潤中”的道路。林風眠是中西結合的探索者和成功者。早在1924年,林風眠就提出把東方傳統(tǒng)藝術與西方新風格融為一體的藝術主張。他認為,中西藝術,前者側重于情感抒發(fā),后者偏重于理性刻畫,兩者可以互補兼得而求平穩(wěn)。尤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現(xiàn)代兩所國立藝術學府的執(zhí)掌者,他提出的“介紹西洋美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chuàng)造時代藝術”的辦院宗旨,影響巨大。他在教學中主張兼收并蓄,中西并存。
徐悲鴻和林風眠都是中國現(xiàn)代繪畫的先驅者。在現(xiàn)代中國美術史上,徐悲鴻、林風眠無疑并稱“雙璧”。在當前的藝術品市場上,林風眠與徐悲鴻也是早期油畫市場領域的領軍者。不過,僅就他們兩位的油畫藝術來說,徐悲鴻的油畫市場行情要高于林風眠。
林風眠和徐悲鴻的存世作品都不多,尤其是油畫實屬鳳毛麟角。徐悲鴻的作品很早就有市場行情,其國畫作品更是備受買家追捧。2011年,徐悲鴻國畫《九州無事樂耕耘》拍出了2.3億元的天價。相比國畫,徐悲鴻的油畫作品價格還沒有過億元的,但市場行情也頗為理想。2005年,其《珍妮小姐畫像》在北京保利以2200萬元成交,轟動一時。有意思的是,到了2007年,《珍妮小姐畫像》再現(xiàn)拍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2496萬元成交,成為了名家經(jīng)典作品進一步走強的信號。到了2011年秋中國嘉德的拍賣臺上,這件估價待詢的徐悲鴻經(jīng)典油畫拍出了5750萬元的高價——時隔4年,“珍妮小姐”的身價翻了一倍,從中也可以看出,中國早期油畫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大。
此外,2006年,徐悲鴻《愚公移山》油畫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獲價3300萬元,創(chuàng)造了當時徐悲鴻油畫拍賣的新記錄;同年,該記錄又被香港佳士得推出的《奴隸與獅》打破,成交價為5603.52萬元;時隔不到一年,徐悲鴻1939年創(chuàng)作的《放下你的鞭子》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7200萬元成交,此價不僅是徐悲鴻油畫作品的市場最高價,也創(chuàng)下了當時中國油畫拍賣的新記錄,并為其他早期油畫家作品的價格上升打開了空間。
目前,徐悲鴻已成為油畫市場的龍頭股。筆者認為,由于徐悲鴻的油畫作品數(shù)量不多,加上徐悲鴻是中國油畫的開拓者、實踐者,對中國油畫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后市徐悲鴻的油畫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至于林風眠,無論是彩墨畫還是油畫價格都不能與徐悲鴻要抗衡。目前,林風眠的油畫最高價為《漁獲》,2009年在香港蘇富比獲價1437.92萬元。
與徐悲鴻同為中國現(xiàn)代繪畫先驅的林風眠,在中國現(xiàn)代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他的作品價格不僅明顯低于徐悲鴻,而且也低于他的學生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在筆者看來,林風眠作品的價格被嚴重低估,除了市場的錯位外,其作品真假問題難以辨別也是重要的原因。
實際上,目前林風眠的贗品數(shù)量要少于徐悲鴻,林風眠的作品其實不易造假。因為林風眠的作品大多為中西糅合,突出了人對大自然視覺感受的新鮮感、質量感,贗品一般色彩不協(xié)調、不鮮亮,作偽者用色沒有章法,反復堆涂,使色彩變得更臟。此外,林風眠作品的線條往往果斷、疾速、遒勁,顯示出一種獨立的個性,贗品的線條則不夠流暢。但由于一些歷史和個人原因,林風眠的作品大多沒有明晰的傳承線索,也缺少重要的出版物作佐證。近年來,無論是其紀念展覽,還是美術機構主辦的學術活動,都有大量的林風眠作品被人質疑證偽。而在拍賣場上出現(xiàn)的林風眠作品也不乏廣受爭議者,這些都使得林風眠的作品雖然“粉絲”不少,但始終沒有大的行情。
鏈接
徐悲鴻與劉海粟
除了經(jīng)常與林風眠相提并論外,在早期中國油畫史上,徐悲鴻與劉海粟也時常被提及并相互比較。這兩位中國畫壇巨匠,一個是改革派,一個是傳統(tǒng)派,二者的藝術軌跡、名聲技藝不相伯仲,對中國油畫藝術的影響綿延至今。二人之間的“恩怨”更被視作中國美術史上的公案。
劉海粟的西畫藝術受近現(xiàn)代繪畫大師塞尚、梵高、高更、馬蒂斯、畢加索等影響很大,功底深厚扎實,因此深得海外市場的青睞,近一兩年來其作品價位也大幅攀升。由于劉海粟的作品現(xiàn)大多藏于美術館,市場流通量非常小,早年油畫精品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加之市場上贗品泛濫,使得劉海粟作品此前的價格遠遠低于徐悲鴻。然而,隨著對其藝術成就和地位的重新認識,其作品的市場表現(xiàn)也必將越發(fā)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