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只會說“好”,不敢說“不”,他就會壓抑不少的東西。比如,沒有滿足的需求,沒有表達的愿望,沒有說出的話,沒有表明的態(tài)度,等等,都壓抑到內(nèi)心深處去,就會成為情緒的陰影。陰影積累多了,一個人就被遮蔽了,他在陰影里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別人。如果一個人太多用陰影看自己,就成了心理障礙者,他會常常折磨自己;如果一個人太多用陰影看別人,就成了人格障礙者,他會常常折磨周圍的人。如果一個人在陰影里,既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別人,就成了精神障礙者,既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
直面心理學講三樣最根本的東西:一是關系,一是拒絕,一是覺察。關系,就是與好的東西建立連接;拒絕,就是跟不好的東西斬斷聯(lián)系。這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需要發(fā)展的兩種能力。前者說“好”,后者說“不”。
如果一個人不說“好”,只說“不”,也麻煩。這樣的話,他在生活中會失掉許多的資源,因為他建立不起關系來,就沒有了資源的渠道。他會變得很單薄、貧乏、封閉,也可能很固執(zhí)。只會說“不”的人,是在關系能力方面發(fā)展受阻的人。
因此,在人生成長上,需要有一個平衡;要達到平衡,就需要“覺察”。
兩種覺察
覺察即辨識,或者,辨識是覺察的表現(xiàn)。當一個人覺察了,他就會辨識;一個人覺察越深,他就辨識越明。到了高的境界,他對人對己,都能夠明察秋毫。直面心理學講覺察,把覺察分為兩類:一是釋放性覺察,一是發(fā)展性覺察。
先說釋放性覺察。每一個人都有缺點,每一個缺點,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種阻礙,這都沒有問題。問題在于,一個人有缺點,有阻礙,他又不知道,生活在盲目中,遇到事情,就跌到溝里。有的缺點或阻礙,存在于我們的潛意識里,別人能看到一些,我們自己卻看不到,或者,別人和自己都看不到。它們潛伏在深處,暗暗發(fā)揮作用,遇到一個機會,就有可能把一個人毀掉了。
在我們不覺察的地方,就有陰影。陰影在哪里,阻礙就在哪里。這暗中的阻礙,如同繩索,捆綁著我們,我們卻不知不覺。只有我們覺察了,看到這束縛我們的繩索,才會斬斷這繩索,讓自己得釋放,有自由,才會從各樣的阻礙里突破或穿越。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解放者,解放的路,就是覺察。
在許多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別人身上的束縛或阻礙,卻看不到自己的;要獲得釋放,不一定要單靠自己去覺察,也可以打開自己,讓別人幫助我們覺察。心理咨詢是一條幫助他人覺察的路。
再說發(fā)展性覺察。每一個人都有優(yōu)點,優(yōu)點是我們的資源,可以幫助我們發(fā)展自己、實現(xiàn)自己。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有許多人對自身的資源習焉不察。為什么會這樣?原因也很多。例如,有這樣的人,他們覺得自己必須是完美的,有一點不完美,他們就對自己不滿意,就盯著不完美的地方看,就看不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資源了。也有這樣的人,他們習慣于跟別人比較,總是去看別人有什么,總想要別人有的,就看不上自己有的,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以為別人的需求,就是他們的需求。他們雖然有優(yōu)點、有資源,也不會去用的,這就成了“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托缽笑貧兒”。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在生活中隨波逐流,也不大去管自己有什么優(yōu)點或資源,對于他們來說,優(yōu)點有沒有,無所謂,他們有多少資源,就會浪費多少資源。
只有當一個人覺察了,他才會充分看到自己的資源,也才會有意識地去使用它們,才會因此獲得自我的發(fā)展與實現(xiàn)。
問自己兩個問題
每個人都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啟動自己去覺察。
一,“在我身上最大的阻礙是什么?”
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需要小心。因為有些人習慣去看自己的錯誤,甚至任何一個缺點都不放過,看多了,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我所說的覺察不是這個做法。在問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知道,作為人,都會有缺點。如果一個人過于關注自己瑣碎的缺點,他會跟自己進行一場持久而無意義的戰(zhàn)斗。我所說的覺察,就是讓我們走到深處,走到根本處,去看到在潛意識里是否隱藏著某種阻礙,它很大很深,在暗中阻礙著我們,我們自己一直都不知道。
在進行這個方面的覺察時,有幾點需要提醒:在我們受傷的地方,會留下傷口,傷口的下面有疼痛,我們對之很敏感,不敢觸碰,總想回避。在我們被剝奪的地方,會留下空缺,這空缺會控制我們,要求我們用各樣的方式給它補償,但它是潛意識的空缺,貪得無厭,無法補償。這時候,我們需要回轉(zhuǎn)來直面一下,朝深處看一看,那里可能隱藏著某種阻礙,它一不小心就在暗中把我們絆倒。
二,“我最大的優(yōu)點是什么?”
并不是讓我們羅列自己身上一般的優(yōu)點,而是去發(fā)現(xiàn)我們身上某種主導性的優(yōu)點,它是我們生命中最深的資源,成了我們內(nèi)在的動力,讓我們在生活中深深扎根。對于這樣的優(yōu)點,我們時??床坏?,或者偶爾看到了卻不以為然。當我們真正覺察到它的存在,并且確認它,它的力量就釋放出來,幫助我們充分發(fā)展自己、實現(xiàn)自己。當我們發(fā)現(xiàn)了自身最大的優(yōu)點,并且去充分使用它,我們身上的缺點就不再阻礙我們,我們身上那些好的部分反而更會聚攏來,讓我們的生活如同錦上添花。
如果我們覺得沒有必要問第一個問題,我們至少可以問自己第二個問題:我最大的優(yōu)點是什么?我時?;仡^看自己的生活,發(fā)現(xiàn)自己是從一個資源貧乏的地方一路走來,不管是自身的條件,還是家庭環(huán)境的條件,還是社會關系的條件,都是貧乏的。但我卻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勤奮。過去有一句話,叫“勤能補拙”,很能說明我的情況。我看到這個優(yōu)點,確認這個優(yōu)點,并且一直都在擴展這個優(yōu)點。于是,我在勤奮里變得聰明起來了,資源也越來越豐富了?,F(xiàn)在,我在不斷涌流而來的資源里發(fā)展著自己、實現(xiàn)著自己。這樣的情形,在我生活中的每天都在發(fā)生。
在有些人身上,存在著一種沒有覺察的阻礙,可以稱為“癥狀”。它在我們里面——在我們的頭腦里,在我們的情感里,在我們的行為里,在我們跟自己、跟他人的關系里,在我們對事情做出的反應里……影響著我們生命的各個部分,阻礙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卻不覺察。
因為“癥狀”的遮蔽,我們看不到自身的優(yōu)點、條件、資源,仿佛它們根本就不存在一樣,或者,我們也偶爾看到它們存在,但覺得它們實在是無所謂的,是每個人都有的。我們轉(zhuǎn)而去追求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它叫完美。我們盯著某一樣東西(完美的象征),一定要得到它,如果得不到它,我們就覺得其他事物都喪志的價值。
在咨詢室里,我常常看到這兩種情況在發(fā)生,它在怎樣阻礙著求助者的生活,心里總?cè)滩蛔≌f,有的人怎么這么傻?就是因為不覺察,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