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在國家出版局和新聞出版署工作時,有幸接觸胡喬木,聆聽他的教誨與指導。他既有政治家的高瞻遠矚,又有專門家的廣博學識,而且這兩者又是高度結合著的。他對出版工作的指導,從不停留于一般號召和原則指示,而總是聯(lián)系實際,體現(xiàn)在對方針的闡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對書稿內容的要求和出版隊伍的建設上。這樣的領導人,真是難得,也使人難以忘懷。
在胡喬木對出版工作的指導中,他在為新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統(tǒng)領全局中所作的努力,給我印象極深。在同胡喬木接觸過程中,我感受到,他是把完成《中國大百科全書》當做他晚年要做好的一件大事。從1978年黨中央批準立項到完成編纂,這套新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的各項工作,無不凝聚著總編委會主任胡喬木的智慧和心血。
親筆致函商調出版社社長
在胡喬木擔任總編委會主任統(tǒng)領大百科全書編纂全局的工作中,從國家出版局到新聞出版署的歷屆領導班子,都盡心盡力地協(xié)助胡喬木做好大百科全書的出版工作。我任署長后,就數(shù)次到胡喬木那里領受任務,其中1990年4月和7月的兩次,更使我牢記在心。這時,在前任總編輯姜椿芳和時任總編輯梅益的領導下,“大百科”已出版42卷,尚有32卷正在編纂或印制中,按計劃要在1993年全部出齊74卷,編輯出版工作進入了最后決勝的緊要關頭,各項工作都要抓緊,以確保完成計劃。時間短,任務重,困難多。這時,在大百科出版社內部,梅益年過80歲又身兼總編輯和社長雙重職務,負擔過重;領導班子不夠健全,也不夠協(xié)調;社內部分干部在壓縮卷數(shù)等問題上思想不夠統(tǒng)一,影響積極性;出版社總編輯書中署名的紛爭難解;這套書需要增加大量資金投入,尚無解決之法。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將影響既定的出書計劃。胡喬木同我的這兩次談話都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進行的。
4月25日那次談話,胡喬木一開頭就嚴肅而又不無憂慮地說:“1986年我向中央報告,1993年大百科全書出齊。梅益同志提出爭取1992年。我們是抱著這樣一種心情,希望早日完成‘大百科’第一版,我和梅益同志的任務就結束了。那時成立新的總編委會,不想給‘大百科’今后留下任何問題。這是一個人應有的聰明,不希望形成任何障礙?!蔽疑钪苣切﹩栴}的拖累,胡喬木在為1993年能否出齊“大百科”而焦慮。他要求各方面都做出努力,而他對自己更是嚴格要求。這使我深受感動。我當即接過話茬說:“不存在什么障礙,百科事業(yè)是喬木同志支持下搞起來的,沒有喬木同志的支持,就沒有‘大百科’的今天。喬木同志最關心1993年出齊百科第一版,我今天領受這個任務,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來完成?!蔽倚睦锵?,這是我向胡喬木立下“軍令狀”才說這些話的。
創(chuàng)造什么條件?最迫切的是加強和調整社領導班子,首先是選一位社長;同時化解社內矛盾,處理署名紛爭,解決資金不足,以實現(xiàn)1993年出齊74卷的計劃。
對調整領導班子,胡喬木語重心長地說:“要逐步更新這個集體。梅益同志和我要造成便利,讓出版署勇于下決心?!痹谡{整過程中,我向胡喬木報告,并在全社干部會上講明,大百科總格局不變,總編委會不變,在喬木同志領導下,梅益同志作為總編委會副主任和總編輯不變。在這個前提下,根據(jù)當前和長遠建設的需要,調整領導班子,選調一位社長,調整幾位副職。
大百科出版社班子調整工作進展順利,但在選調社長單基夫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一點波折。單基夫曾任四川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四川省新聞出版局局長,出于緊急需要,在征得四川省委同意后,就先行讓他來京工作,隨后才到中組部辦理進京審批手續(xù)。當時單基夫已年近60歲,這樣的年齡一般是不批準進京工作的。中組部這樣掌握是完全正確的,是我犯了“先斬后奏”的錯誤。胡喬木出于大百科事業(yè)的需要,主動為我承擔了責任。他于1990年11月3日親筆給中組部部長呂楓寫了一封信:“頃接宋木文同志來電話,說到單基夫同志的調動問題。大百科出版社急需一位社長,幾年來因梅益同志兼職而無法兼顧,致使困難成堆,新聞出版署選中了單基夫同志,單已來了幾個月,與梅益同志合作得很好,我和鄧力群同志都對單有所了解,感到他任此職很合適并很難得。問題是單年已60,且新聞出版署事前未向中組部請示報告(宋對此點深感不對)。我個人以為,出版社是一個文化企業(yè),不同于一般黨政機構,在目前情況下可否請中組部格外通融一下?如能讓單工作幾年時間,積極物色新的年輕的人選,這對于一個陷于困境的企業(yè)確是如解燃眉之急。我因擔任大百科總編委主任,對此事亦甚焦慮。過去只知道并同意出版署調單來任此職,而未查問是否已得中組部同意,亦應負相當責任,懇切希望得到中組部的諒解?!眴棠就竞灻笥肿ⅲ骸耙蚪裢砑磳㈦x京,來不及面談,故寫此信?!碑斘铱吹絾棠就咎庌D來此信的復印件時,久久不能釋手,想了很多。由于喬木同志的特殊支持,由于中組部對喬木同志的尊重和對百科事業(yè)的特殊支持,單基夫同志調京任職的正式手續(xù)很快就辦下來了。我感謝喬木同志,感謝中組部,正如喬木同志信中所說,我深感不對,但中組部并未追究。單基夫同志任社長后,對梅益同志非常尊重,兩人合作得很好,調整后的社領導班子逐漸形成合力,第一版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一年后,在一次會議上,胡喬木高興地對我說,大百科新任社長選對了。我當即回答說,這主要得益于您和中組部的特殊支持。胡喬木還在另一場合說:“現(xiàn)在大百科出版社出現(xiàn)了好苗頭,有了新的轉機,可以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p>
1990年全書已由編輯高峰進入出版高峰,資金需要量大增,由于爭取到國家財政支持和署里增加撥款,使之得到解決。根據(jù)實際需要,還在上海建立了直接由署里管轄作為企業(yè)的上海分社,除負責紡織、宗教等6個學科卷的編輯工作外,主要承擔全書的全部印制和發(fā)行業(yè)務。大百科北京總社則為事業(yè)單位。這種體制有些事需要署里出面解決。我遵照胡喬木的指示,做了必要的協(xié)調工作。上海分社在最后關頭,確也一如既往地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保證了全書的印制和發(fā)行?,F(xiàn)在,上海分社已改名為東方出版中心,歸屬于中國出版集團,但它的歷史貢獻必將寫入中國百科全書出版史中。
未拍成影像新聞終成遺憾
1992年,胡喬木患病在305醫(yī)院治療。這時,“大百科”已出版50余卷,未出版的各卷也已全部完成編輯工作。也在這時,我想起胡喬木一生為黨和黨的領袖所做的一切,而他卻從不在意這其中有多少能與他的名字相聯(lián)系,難道我不應該設法把他對新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所做的歷史性貢獻留下一點聲像資料嗎?我覺得全部完成編輯工作就是一個好時機。我設計了一個方案:在病房的會客廳擺上已出版的各卷,總編委會幾位著名學者和大百科出版社主要負責人出席,請胡喬木坐在沙發(fā)上(此時已不能站立),聽取全部完成編輯工作的匯報,并講幾句話,由中央電視臺錄制一條新聞播放。此事,中宣部王忍之、廣電部艾知生均表示支持,業(yè)已開始操作,但終因胡喬木病情惡化而未能實現(xiàn)。1992年9月17日下午,我和梅益、單基夫來到醫(yī)院,喬木同志正在打點滴。我把事先準備好的一束鮮花敬獻給喬木同志(由喬木夫人谷羽接過)。醫(yī)生協(xié)助拔下輸液管。我握著喬木同志的手,在他的耳邊說:“喬木同志,這些年來,您不僅親自主持《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輯出版工作,而且始終一貫地關心和支持我國的出版事業(yè)。今天,我們是代表出版界來看望您。”只見喬木同志點點頭,笑了笑,輕聲地說:“謝謝同志們?!蔽覀儜阎y以名狀的惜別之情離開了病房。而這次病房探視竟成為我與喬木同志的最后訣別。難得的是,工作人員拍了幾張?zhí)揭曊掌?,這雖然不能同原來設計的錄制新聞的方案相比,但畢竟留下了雖帶有遺憾卻又值得珍惜的紀念。
1993年10月8日,在中國百科事業(yè)中,在當代中國出版史中,都是一個重要日子。這一天,在人民大會堂為《中國大百科全書》74卷全部出齊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會。我還沒有經歷過,有哪一本哪一套書,能夠使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學科第一流專家學者、各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同黨和國家領導人齊聚一堂,共舉慶典。當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代表黨和政府講到“參加這一科學文化事業(yè)重要工程的有來自各方面的專家學者,他們付出了辛勤勞動,向祖國、向人民獻上了一份珍貴的厚禮。有的同志已經不在人世了,我們對他們表示深深的懷念”時,我的腦海里頓時浮現(xiàn)出喬木同志的音容笑貌,我從心靈深處對喬木同志,對所有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事業(yè)做出貢獻的人們,發(fā)出了最誠摯的敬意!
(責任編輯 劉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