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成本是經濟學的名詞,簡單地說,就是為選擇而付出的成本,所付出的代價。
消費如此,投資更是如此。就消費而言,如果你的錢特別多,那你就可以幾樣選擇同時做出,無需擔心錢不夠用。但是,投資者即使資金充裕,但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不大可能面面顧得到。世界上再有本事的資本家,也沒有把所有行業(yè)都做遍了的。對于多數成功者而言,基本上還是某個或者幾個方面的行家。
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選擇,因此,也就經常要面對機會成本的付出和煎熬。談戀愛時,如果能有幸只看上一個,死追到底還好,但有時往往會面對兩個以上的中意者,兩個都喜歡,哪個也放不下,但卻又只能選一個,選了這個,就意味著放棄了那個。
其實,在選擇的時候,到底哪個真的合適你,你也未必清楚。放棄的那個,就是你的機會成本。也許,多少年之后,你才發(fā)現,其實你真應該選擇那個你放棄的。由此付出的代價,十分巨大,難以言說。
至于選擇職業(yè),就更是這樣。很多人都面臨過很多的職業(yè)選擇,孰優(yōu)孰劣,一時難以判別。選擇了此職業(yè),就意味著放棄了彼職業(yè)。有的時候,覺得此職業(yè)好,但干了一段才發(fā)現,其實彼職業(yè)才真的適合于你。后悔藥,就是機會成本。
有時候,形勢變化往往超越了人的判斷水準。有個出租車司機對我說,他曾經是郊區(qū)的農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托關系花錢把自己變成了城市戶口,進了工廠做工人,結果后來他所在的村子拆遷,原來的農民都因拆遷而有了好幾套房產,光吃瓦片就發(fā)了,而他因為是城市戶口,一寸房產也沒有。工廠倒閉,他只能開出租為生。
在這個世界上,凡是機會成本付得少的人,就是成功者,因為他選擇對了。所謂的對與錯,往往要靠運氣。同樣的投資,有的投資股票,有的投資房產,其實都沒有專業(yè)的知識,無非瞎蒙,但就目前而言,投資房產的肯定多數都賺了,而投資股票的,賠的可能性相當大。
但有的時候就未必,比如職業(yè)選擇,有的人就是喜歡某個行業(yè),憑著興趣,堅持到底,往往成功的概率很高。興趣產生熱愛,熱愛帶來專注,專注得久了,事就做得好,成功的可能就高。反過來,今天看這個好,明天看那個行業(yè)也不錯,頻繁跳槽,頻繁換行,最后青春已逝,什么也沒干好,什么也不大明白,基本上不可能成功。
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即使有,也只屬于少數天生的幸運兒。大多數的人,必須靠自己的奮斗,才有可能過上好日子。所以,選擇是必須做的,成本也是必須付的。特別理性的選擇,往往不是凡人能夠做出的,凡人能做出的,往往都是有可能犯錯的選擇。其實,也無所謂錯與對,只要做出了選擇,堅持做下去就好。
責任編輯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