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是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shù)。當你看著舞臺上搭出的背景,聽著別有韻味的詞句,你一定很好奇:這些唱出來的故事都發(fā)生在哪里?現(xiàn)實中,這些地方像戲里唱的那么迷人嗎?“曲藝之旅”帶你揭開塵封的記憶,走進良辰美景——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牡丹亭·皂羅袍》
你一定對這讀起來口角噙香的句子很熟悉。這是明代末期戲劇家湯顯祖的著作《牡丹亭》中的一段。真有這樣一座亭子嗎?它在哪里呢?
從何而來
牡丹亭的來歷要從唐朝說起。那時候世人爭相栽種國花牡丹。地處南方的大庾縣(今江西大余縣),水土并不適合牡丹生長,卻栽培出了一批名貴的牡丹,為此,人們驚喜之余特地修建了一座精巧的八角亭作為紀念。這座亭子正是牡丹亭。據(jù)學者考證,明萬歷十九年,湯顯祖路過大余縣,在游覽當?shù)氐拿麆俟袍E時,被牡丹亭的景致所打動,突發(fā)靈感,寫出了《牡丹亭》。
樣貌別致
現(xiàn)在的牡丹亭亭高6.67米,占地面積20平方米;設計別具一格,具有中國古典庭院獨特的秀美與清雅。它建在約2米高的花崗巖石基上,拾級而上便可欣賞到這座千古名亭。
亭子最高處立有端莊大方的葫蘆寶頂,寶頂從上而下分出八道頂脊,與檐角相連,整體線條十分流暢。亭頂鋪滿了綠色琉璃瓦,在陽光照射下散發(fā)著溫潤的光澤。亭檐呈八角形,共有十六只角,向上翹起的造型仿佛是飛鳥揮舞著的翅膀,靈動喜人。
影響深遠
牡丹亭因其充滿魅力的景致吸引了湯顯祖,最終催生出了傳世佳作《牡丹亭》?!赌档ねぁ芬粫謶{借著文字的魅力讓牡丹亭為更多人所知,使其聲名經(jīng)久不衰。從古到今,有無數(shù)人依循著《牡丹亭》中的描寫追訪至此??上v經(jīng)朝代更替與戰(zhàn)火紛飛,原建筑已不復存在。
建國后,海內(nèi)外許多知名人士紛紛前來牡丹亭舊址參觀,并題詩以示紀念。1963年,戲劇家田漢參觀后,寫下詩句“浦添眉翠嶺魂香,若士歸來寫麗娘,今日江山倍嬌俊,斗爭猶待好詩章”。1981年冬,葉圣陶、巴金、曹禺、冰心、劉海粟、艾青等三百多位知名文化人,紛紛為牡丹亭題詞、賦詩、作畫,企盼牡丹亭“重生”。牡丹亭終于在1995年得到了大規(guī)模的整修,如今位于大余縣東南方的這座古樸重檐的八角亭,就是在原址上照原樣建起的牡丹亭。
今天,《牡丹亭》又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舞臺劇、芭蕾舞劇等等,而只要最原始的昆曲上演,仍然場場爆滿。你也走進劇院去尋找一下杜麗娘的倩影,去感受一下精妙唱詞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