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昌 楊明
1、楊葉銹病
楊葉銹病又名黃粉病,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葉柄、嫩梢和冬芽。初期被害葉片上出現(xiàn)橙黃色粉狀斑點,黃粉(夏孢子)日益增多,成為再侵染的病原中心。夏孢子借風傳播,再侵染新葉。5、6月間最為嚴重,葉片病斑相連成片,常造成焦葉、落葉。冬芽受害后不能展葉或縐縮加厚,向葉背卷縮。葉柄、嫩梢被害形成條狀病斑。雨季發(fā)病較輕,8~9月又進入第二次發(fā)病盛期。苗圃地易感此病。
防治措施:①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0倍噴霧;②65%代森鋅500倍液;③敵誘鈉200倍液噴灑,每隔15天噴1次;④發(fā)病時噴灑1∶1∶125~170波爾多液1次,以后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
2、楊樹腐爛病
楊樹腐爛病又稱為爛皮病,是楊樹枝干最嚴重的病害,尤以3~5年幼樹受害最為嚴重。本病在我國北方各省普遍發(fā)生,一般城市行道樹、防護林及用材林的發(fā)病率為20%~50%,個別極嚴重的地區(qū)高達90%,因而引起大片的楊樹死亡。
防治措施:
1.加強撫育管理,促使楊樹生長旺盛,提高抗病能力。
2.對移栽大苗,早春刷白涂劑,或用0.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160波爾多液噴干,預防感染。
3.發(fā)病期用刀刮除或劃破病皮爾后用40%福美砷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普津、50%退菌特、50%多菌靈1∶(80~100)倍液涂干治療。
3、楊樹黑斑病
病斑先出現(xiàn)在葉背面,后正面葉產(chǎn)生。初生針刺狀凹陷小點,兩天后變黑達1mm。5~6天后,病斑中央產(chǎn)生灰白色突起小點,后多數(shù)病斑匯合為多角斑或大圓斑,病重時全葉變黑枯死。一般5~7月靠雨水傳播發(fā)病,7~8月為發(fā)病盛期。高溫多雨、重茬地、苗木生長不良、低洼地和苗木過密濕度大的情況下,病害發(fā)生重。
防治措施:每10~15天噴灑1∶1∶125~170波爾多液1次進行預防;噴65%可濕性代森鋅、福美鐵250倍液;噴25%多菌靈200倍液,雨季噴藥加0.3%的膠(或豆粉、豆汁等)增加粘著性,防沖刷;噴托布津500~1000倍液防治。
4、楊樹褐斑病
病斑先出現(xiàn)在葉背面,后在正面發(fā)生。發(fā)病初期在葉片表面出現(xiàn)黃褐色小點,逐漸擴大,邊緣顏色較深而整齊。到后期病斑中心變?yōu)榛液稚仙泻邳c,即病菌的孢子。7~8月發(fā)病為害最嚴重,病斑多數(shù)相連成片。種植過密和溫、濕度較高時,發(fā)病較為嚴重。
防治建議:同黑斑病。
5、楊樹食葉害蟲
食葉害蟲是我市楊樹害蟲中的最大類群,其中以鱗翅目蛾科的楊扇舟蛾和楊小舟蛾為害最為嚴重。上述兩種害蟲在林間?;焱l(fā)生,一年5-6代,暴發(fā)成災時,最高單株蟲口達到2850頭,2-3天內(nèi)即將樹葉全部吃光,楊樹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極大地影響到樹木生長,嚴重時甚至整株枯死。研究表明,楊樹葉片失去75—100%時,可使當年胸徑生長降低21.1—50.8%,高生長降低20.5—44.7%,因此進行防治十分必要。
防治措施:1、化學防治:5月至8月,用4.5%高效氯氰菊脂2000倍液,2.5%溴氰菊脂2000倍液,40%氯化樂果2000倍液噴防治,對發(fā)生嚴重,噴藥困難的高大樹木,采取打孔注入40%氧化樂果原液防治。
2、生物防治:5月至8月,用蘇云金桿菌(Bt)懸浮劑200倍液,蘇云金桿菌可濕性劑(16000IU/mg)1200—1600倍液,25%滅幼脲III號2000倍液噴霧。
3、燈光誘蛾:在成蟲期,利用楊樹舟蛾的趨光性,用誘蟲燈誘蛾殺蟲。
4、摘除蟲苞、卵塊:利用楊扇舟蛾3齡前幼蟲群集蟲苞的特點,組織人力摘除蟲苞,可殺死大量幼蟲;利用楊小舟蛾卵塊狀集中的特點在成蟲產(chǎn)卵期間,可進行人工摘除卵塊。
5、天牛俗稱桑水牛,是對楊樹危害最大的害蟲。幼蟲蛀入木質(zhì)部向上鑿蛀隧道,使木材品質(zhì)變劣且易遭風折。
防治措施:①結(jié)合冬剪將有蟲枝條剪去集中燒毀,也可在樹干和主枝上涂抹由1份石灰、4份水加少許鹽配成的涂白劑防止天牛產(chǎn)卵。②成蟲期噴霧“綠色威雷”500倍液。③在蟲孔內(nèi)塞入磷化鋁藥片或注入敵敵畏、氧化樂果、久效磷等農(nóng)藥10倍液毒殺幼蟲。
6、楊黃卷葉螟、楊小舟蛾、楊白潛葉蛾等害蟲一年發(fā)生多代,幼蟲蠶(蛀)食葉片,尤以7-9月危害最重,可將葉片全部吃光。
防治措施:①幼蟲2齡前采用氧化樂果、久效磷、甲胺磷1000-1500倍液噴霧或10倍液在樹干基部打孔注藥(注藥量按胸徑1厘米注入1毫升)。②營造混交林。③冬季掃除枯枝落葉燒毀并深翻林地凍蛹。
(作者單位:150600黑龍江省尚志國有林場一面坡林場、尚志市國有林場管理公司尚志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