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長志
[摘 要]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各分中心采用的網絡傳輸服務模式形式多樣,手段互不相同。深入分析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北京市分中心所采用的兩種網絡傳輸服務模式的特點及實現方式,期望這些建設經驗能夠對全國各分中心的文化共享工程傳輸網絡的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視頻資源;網絡傳輸;專網
[中圖分類號]G250.72[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12)01-0069-03
1單向網傳輸服務模式
單向網傳輸服務模式在早期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設中應用比較廣泛,如衛(wèi)星網、有線電視網主要采用的就是單向網服務模式。這種服務模式具有以下優(yōu)勢:1)由于采用的是廣播方式,所有用戶的通訊帶寬均相同,比較適合傳輸較大的數據資源,并且不會因服務網點的增多而增加網絡負載;2)可同時傳輸多路流媒體節(jié)目和視頻文件,能夠滿足不同級別用戶的需求;3)相對于雙向網傳輸服務模式,單向網用戶的通訊費用低廉,文化共享工程終端用戶無須再次支付網絡通訊費用;4)單向網的廣播方式較為適合互聯(lián)網未能覆蓋的地區(qū),通過單向網絡的傳輸方式可以讓這些地區(qū)的用戶收看到最新的文化共享工程資源。
文化共享工程在建網初期就采用了衛(wèi)星廣播的資源傳輸模式,并且這種服務模式一直沿用至今。通過衛(wèi)星網絡,遍布在全國各地的基層網點每天不但可以接收到由管理中心統(tǒng)一下發(fā)的最新共享工程資源,而且還可以在線流暢收看到多路流媒體節(jié)目??紤]到架設衛(wèi)星系統(tǒng)的成本較高、維護較困難、數據傳輸受天氣的影響較大、推送資源的內容不太靈活等因素,北京市分中心只在鄉(xiāng)鎮(zhèn)級的基層服務網點統(tǒng)一架設了衛(wèi)星接收系統(tǒng),其他村級和街道級的基層服務網點主要是利用有線電視網絡接收數據資源。北京市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傳輸資源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北京市的各個基層服務網點每天都能夠自動接收到由北京市分中心統(tǒng)一下發(fā)的各種數字資源。北京市分中心在有線電視平臺中開通了兩路視頻直播節(jié)目,能夠將“首圖講壇”等講座節(jié)目實時傳送到各個基層服務網點。由于有線電視平臺的節(jié)目更新、維護工作由北京市分中心統(tǒng)一管理,由此實現了省級分中心和基層服務點之間資源傳輸的無縫鏈接。
北京市分中心在利用單向廣播網絡傳輸資源的同時,還考慮到了如何利用接收平臺監(jiān)督各個基層服務網點對資源的接收及使用情況。各個基層服務點在首次使用接收軟件時會被要求輸入該網點的站點標識,該標識由北京市分中心統(tǒng)一分配,并且每個站點都有一個唯一的編號。用戶啟動操作系統(tǒng)時資源接收分發(fā)軟件和日志記錄模塊會在后臺自動運行,資源接收分發(fā)軟件能夠自動接收存儲共享工程資源,日志記錄模塊能夠自動記錄各個基層服務網點每天設備的開關機情況、資源接收與收看情況等日志信息,并能根據各基層站點當前的網絡情況手工或自動將記錄的信息通過互聯(lián)網或政務外網上傳至北京市分中心,便于北京市分中心能夠實時掌握各個基層服務網點的情況,督促各網點開展好共享工程的服務工作。
由于每個基層網點都有唯一的站點編號,北京市分中心還可以根據各基層網點的實際需要將共享工程資源推送到指定區(qū)域或指定的基層服務網點,其他網點并不會接收并存儲該資源。北京市分中心充分利用了有線電視網絡在安全性、流暢性等方面的優(yōu)勢拓寬資源類別,現已開始測試利用有線電視傳輸平臺向部分基層服務網點傳送體積更大的數字電影節(jié)目,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單向廣播網絡能夠將最新的文化共享工程資源實時傳送到各個基層服務網點,可實現分中心到各基層服務網點的無縫鏈接,但該服務模式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由于是單向通訊,基層服務點的用戶不能與分中心主站或其他用戶之間進行交互通訊,不能主動去挑選資源,而只能被動接收資源;2)共享工程資源數量龐大,各基層服務點只能接收并存放部分資源,存在資源更新頻率較慢、不支持數據庫類交互資源的使用等問題;3)用戶需要較長時間開機被動去接收數據資源,經常會出現資源接收不全以致無法正常收看的情況;4)接收軟件的安裝、使用較復雜,操作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基礎。
2 雙向網傳輸服務模式
相對于單向網傳輸服務模式,雙向網的傳輸服務手段靈活多樣,在具備單向網的部分優(yōu)勢特點的同時,還很好地解決了單向網的一些不足。就各分中心采用的共享工程雙向網絡的種類而言,主要有網站模式、VPN模式、IPTV模式、VOD模式等,這些服務模式都是互聯(lián)網或專網服務模式的延伸。在這些服務模式中,利用共享工程網站的服務模式最為常用。
文化共享工程網站的建設不但要保證用戶在線收看、下載共享工程資源的流暢性,還要考慮到如何讓登錄網站的用戶能夠利用多種手段檢索到自己所需要的視頻資源。各分中心在設計雙向網時,一方面要考慮到如何利用本地的網絡將最新的資源快速下發(fā)到各支中心和基層服務點,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如何監(jiān)督、指導好各個基層網點共享工程工作的開展情況。這需要在設計網站時增加站內資源的統(tǒng)計功能,包括網站登錄用戶的管理、站內資源點擊率的統(tǒng)計、各基層網點對網站的點擊率統(tǒng)計等功能。利用網站的統(tǒng)計數據,共享工程管理人員一方面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多增加一些用戶關注度比較高的資源,另一方面還可以監(jiān)督到各個基層服務網點對文化共享工程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而可監(jiān)督到各基層網點共享工程活動的開展情況。
目前各分中心基本上都建有自己的共享工程網站,但同時具備以上功能的網站并不多,個別網站只是簡單地將視頻資源的條目列在頁面上供用戶點擊收看,登錄網站的用戶無法使用站內資源檢索功能檢索、收看自己所需要的視頻資源,這給用戶帶來了諸多的不便。
北京市分中心的網絡傳輸服務模式很好地解決了文化共享工程資源的傳輸和使用問題。分中心組建了適合本地區(qū)的文化共享工程專網,網絡的建成使北京市分中心和各支中心之間不再相互獨立。在解決了版權的前提下,北京市分中心和各支中心之間的數字資源在專網中均可實現共享。北京市分中心在專網中開通了北京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通過該服務平臺,專網內的用戶能夠方便地檢索、收看、下載平臺中的各種文化共享工程資源。
為使各支中心均能夠流暢下載、收看資源,北京市分中心統(tǒng)一在各支中心的局域網中部署了資源接收下載服務器,并且在服務器上安裝了資源同步軟件。通過同步軟件,各支中心服務器端的資源能夠自動和北京市分中心服務器端的資源時刻保持同步,這樣,各支中心的用戶在收看北京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中的資源時,服務平臺能夠根據用戶的IP地址自動選擇用戶所在支中心的局域網服務器進行資源的在線收看或資源下載,無需再通過本地的互聯(lián)網絡或專網,保證了用戶在線收看、下載各種文化共享工程資源的流暢性,同時也減輕了北京市分中心服務器的壓力和網絡帶寬壓力。
由于北京市分中心在網絡部署時將服務平臺同時部署在互聯(lián)網、共享工程專網和政務外網中,平臺內共享工程資源的利用率大幅提高,無論用戶使用何種網絡都能夠方便地登錄北京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收看、下載到同樣的共享工程資源。登錄網站的用戶可按資源分類、宣傳海報、資源名稱、作者或主講人、入庫時間、資源點擊率、最近收看時間等關鍵詞檢索到自己需要的資源。由于登錄用戶進入的都是同一個平臺,管理人員能夠非常方便地統(tǒng)計出各種資源的收視記錄,包括資源的點擊情況、下載情況、收看時間、登陸IP地址等信息,便于平臺管理人員能夠及時掌握平臺內各種資源的下載使用情況,并監(jiān)督好各支中心和基層服務點的共享工程服務活動開展情況。
雙向網絡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網站的各個服務器需要有足夠的負載能力,且對網絡的帶寬要求較高,各基層服務點也需要保證有足夠的帶寬才能流暢收看、下載視頻資源。此外,還要非常重視雙向網絡的安全問題。
3 對文化共享工程網絡傳輸服務模式的思考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文化共享工程資源的網絡傳輸服務模式應以雙向網為主要發(fā)展方向,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通信技術實現資源的傳遞與回饋的實時交互,可以輔以衛(wèi)星網絡和有線電視廣播網絡等資源傳輸服務模式。
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國家管理中心主要是通過政務外網向各省市分中心下發(fā)共享工程資源,這需要各省分中心的網絡管理人員定期查看國家管理中心服務器端的資源更新情況,發(fā)現有新的資源時需手工下載到本地后再對所下載的資源進行整理加工,然后掛接在各省分中心自己的網站上開展服務。由于各個省級分中心的共享工程網站都是由各省分中心自行設計制作,網站結構不盡相同,國家管理中心無法通過網絡自動統(tǒng)計出各地的共享工程活動開展情況及資源的使用情況,只能通過匯總各地手工上報的數據進行分析。
共享工程網站的帶寬壓力主要來自于視頻發(fā)布服務器,當同時在線收看或下載視頻資源的人數超過了服務器或網絡的極限連接數后會造成其他用戶無法連接的情況。如果在各分中心統(tǒng)一部署共享工程分布式網站,則可緩解此項問題。登錄網站的用戶可以自動或手動選擇所在省、市級分中心的服務器后便可就近在線收看下載各類視頻資源。各分支中心可通過資源同步軟件,保證本地的服務器端的資源能夠時刻與國家管理中心網站服務器端的資源自動同步,讓各地的用戶時刻能夠通過網絡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獲取到最新的共享工程資源。部署分布式網站能夠大大增加用戶的并發(fā)連接數,降低管理中心和各分中心的帶寬壓力。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文化事業(y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滿足不同群眾層次文化需求,縮小東西部之間、城鄉(xiāng)之間文化發(fā)展的差距,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都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各分中心都在努力通過各種途徑讓廣大基層用戶分享到文化共享工程帶來的實惠。北京市的文化共享工程資源傳輸網絡已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廣大群眾從中獲益匪淺,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的點擊率逐步攀升,已被廣大用戶認可和接受。北京市分中心將會在國家網絡化服務理論的基礎上繼續(xù)探索資源傳輸服務新模式新渠道,以實現文化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