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燈
自主招生、特色教育已是近年來我們耳熟能詳?shù)拿?。然而伯樂常有,千里馬不常有,這些“偏才”“怪才”或是發(fā)展方向過于單一,或是高考發(fā)揮失常,這往往導致他們與理想中的大學失之交臂。以中山大學為例,盡管是面向全國招生,但2009年中山大學自主招生B類錄取資格僅有一人入圍。這唯一的“幸運兒”,就是溫州中學當時僅16歲的女生慈琪。
13歲開始寫小說,14歲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作品被知名作家稱為“天才的作品”,16歲已當選為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初中時,請假在家補習,中考竟考上溫州中學。高中時,發(fā)表詩歌、童話和小說上百篇,并如愿考上中山大學博雅學院。她到底是怎樣一個女子?類似于曾經的韓寒,游離在傳統(tǒng)學校、家庭教育之外,還是在無涯學海中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本期慈琪將為我們講述她的成功之路。
揭秘1:書海中的成長路
出生于1992年的慈琪,3歲就已在時任中學教師的母親的教育下學會了簡單的拼音規(guī)則,可以獨立讀故事畫冊;4歲就入了父親執(zhí)教的小學讀書。她喜歡看書在同學里是出了名的,她隨時隨地都可以看書,而且一看書別人就很難跟她搭上話。她看的書,以童話、奇幻、故事類為主,安徒生、鄭淵潔、周銳等人的作品,被她看了又看,《西游記》則被她翻爛??釔圩x書的慈琪從小就對書籍有著超乎常人的著迷,以至于經常把課外書帶到課堂中來,偶有靈感便隨意寫寫畫畫……
都說父愛深沉、母愛細膩,這話一點也不假。讀書之余,慈琪開始從事寫作,爸爸媽媽常常做她的第一個讀者。當慈琪還是個不經世事的孩子時,在網上找雜志社郵箱、發(fā)表文章這些事一直都是媽媽在操持著。多年來,媽媽一直為慈琪收集整理著所有有關她的出版作品,而爸爸對慈琪取得的成績似乎并沒有大加贊賞,只是常常告訴慈琪要往前看。父母為慈琪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在向來推崇傳統(tǒng)教育的中國,慈琪的爸爸媽媽為她阻擋了世俗的叨擾,營造出了一個寬松融洽的創(chuàng)作氛圍。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想必一定是她成功路上最為堅固的基石。
長期的閱讀讓慈琪有了比較厚實的文學積淀。慈琪得知比她小1歲的女孩趙荔出了3本書,感覺不服氣,認為自己也能行,便決定在自己14周歲生日時也要完成一部長篇小說。
果不其然,在慈琪14歲生日當天,她的第一部作品《漫畫世界傳奇》順利“出爐”,次年10月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耙菍憙和膶W以外的其他作品,我可能還比不上身邊的同學。”慈琪說,她目前主要是在兒童文學、兒童詩歌里盡情發(fā)揮,對于創(chuàng)作與成人領域相關的作品,還沒有足夠的閱歷來支撐。
慈琪寫東西一般不會提前構思,都是隨著感覺走,漫步在自己想象出來的無限空間,如草原、森林等等。在這個屬于她的“空間”里,她可以塑造各種動物、植物等等“意象”,并對它們“組合”,“導演”一幕幕情節(jié)。
她的代表作《夢游的孩子》,原是一首短詩,后來她忽然產生了繼續(xù)探索下去的欲望,計劃寫成33首的組詩。在備考期末的同時,她一鼓作氣地完成,有時一個晚上寫四五首,“下筆如有神”,擋也擋不住。后來該組詩被《少年文藝》(江蘇)精選,于2008年第10期開辟新欄目“第一推薦”頭條刊發(fā);被《中國兒童文學》開專欄部分轉載,并配發(fā)主編評論。
慈琪詩選:
這樣的魔法有沒有
世界上有沒有一個魔法
讓哭泣的小孩子能夠快樂起來
世界上有沒有一個魔法
讓凍僵的小花兒在春天柔軟地綻開
世界上有沒有一個魔法
可以把會噴火的魔鬼變得不那么壞
世界上有沒有一個魔法
讓蒲瑪 讓蒲瑪不要再這么笨笨呆呆
第一個魔法
是好心腸的摘莓子老奶奶實現(xiàn)的
這個季節(jié) 她做了一大罐莓子果醬
所有的小孩子都吃得 忘了哭
第二個魔法
是山坡底下那只鼴鼠實現(xiàn)的
它將洞里的棉絮全都搬了出來
第二年春天 開心地欣賞
那美麗的小花兒
第三個魔法
是魔鬼的媽媽實現(xiàn)的
因為無數(shù)個媽媽的告狀
她再也不能容忍
這個頑劣孩子的胡來
第四個魔法……
嗯,真好!
到現(xiàn)在還沒有人實現(xiàn)
因此 我可以繼續(xù)奔跑在世界的每個角落
和所有可愛的小東西
都打個快樂的招呼
揭秘2:在家自學迎高考
“高三的時候我很少去學校上課,一個人在家里做題,一本接一本,做完‘一課一練再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做完了把錯題答案涂掉重頭再做一遍,直到不會錯為止。做累了就寫東西。我高三那一年生活特別簡單,除了做題就是寫東西,除了寫東西就是看書,偶爾去學校圍觀一下同學們的高三生活。很慚愧地說,我當時幾乎沒有感覺到什么壓力,高考之前我完成了三個組詩,整整一百首?!贝如鬟@樣講述自己的高考之路。
高考對中國的家家戶戶太重要了。父母會給孩子選擇收費較貴的幼兒園,為的是“不輸在起跑線上”,而賽道的另一端就是十幾年后的高考。但是,慈琪當年的學習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初二下學期結束時,老師通知家長,說慈琪的成績連普通高中都別想考上。
“當時,慈琪的成績考上普高的希望也很渺小”,慈琪的母親曾說。他們并不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但面對中考,不得不重視起來。
初三時,慈琪的父母親商量后,向學校申請長假,讓慈琪在家“自學”,并請了科學和數(shù)學兩個家教,一周來兩次。“當時,主要是補習基礎知識,并對自己做錯的題,反復糾錯,直到再也不犯為止?!贝如髡f,雖然那樣的生活非??菰?,但是相比在學校,還是自由得多。她更樂于按自己的安排來學習。
慈琪自學六個月后參加中考,并且超水平發(fā)揮,自然科學滿分200分狂得195分,數(shù)學滿分150分也竟有140多分,很爭氣地成為全班唯一進入溫州中學的學生。習慣了在家的自由,年方13歲的慈琪在進入溫州中學學習的頭兩個月,“舊態(tài)復萌”,便常常在課堂上“開小差”,常常在聽著課的時候就走進了她的童話王國,成績則跌回倒數(shù)之列。按照這樣的狀態(tài),考上大學非常困難。面臨高考,父母只好再次拿出讓她回家自學的法寶。
相比在學校端坐著上課,慈琪更喜歡待在家里,想看什么書就看什么書,無拘無束。慈琪笑言,自己跟其他同學不一樣,很難跟上老師上課的節(jié)奏。
于是,慈琪索性休學了?!靶輰W是出于兩方面的考慮,慈琪在經歷過中考后,我發(fā)現(xiàn)她的自學能力很強,就想讓她試試通過自學,在高二時參加高考。另外,慈琪的年齡比同屆高中新生小兩三歲,休學一年也無大礙?!贝如鞯母改高@樣說。
能在家“自學”的慈琪自然是非常欣喜,不過她往往拿起的是自己喜愛的童話書,而不是高中教科書。慈琪的父母親看在眼里,但并沒有對女兒有什么指責,而且還帶她到云南、深圳等地游歷,增長見識。
休學過去之后,此后在溫州中學讀書時,由于她的創(chuàng)作才能已被激發(fā),便經常請假在家寫作或學習。
“有些家長會怕看閑書、寫作影響學習,而我的父母對我的教育很寬松,任我無拘無束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只是要我做事必須持之以恒,不能輕言放棄、半途而廢?!贝如髡f起自己的父母,無比自豪,并充滿了感激。
啟示:“學業(yè)”“愛好”兩不誤
2009年,力拼高考的千軍萬馬中,在浙江溫州的一個考場里,有個瘦小的女孩叫慈琪。跟別的孩子略有不同的是,慈琪除了參加了高考,還在備考期間陸續(xù)完成了種種寫作。似乎還不能說“陸續(xù)”,因為慈琪跟爸爸媽媽約定每天在文山題海間擠出1小時用于文學寫作。這種寫作已不能用“愛好”來概括了,在高三令人窒息的水深火熱中,詩和文學就像微風和花香,能起到清醒頭腦的作用。慈琪用能寫出詩來證明自己還是一個正常的人。
如今,參加大學自主招生考試的考生越來越多,這些學生大都有著單純考試以外的“本領”,然而這些考生往往由于學習成績并不是很突出,可能會在“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時被擠落。無疑,無論學業(yè)還是愛好,慈琪都是他們當中的佼佼者。
我們希望看到,以慈琪為代表的這類有著自己個性與理想的孩子,能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地求學,社會也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古話不要再在他們身上上演。
特別訪談:用童話構筑美好的未來
心靈內秀,敏而好學,學而不厭,就這樣一個女生,不僅得到了國內最優(yōu)秀童話作家們的高度稱贊,同時學業(yè)有成,牢牢掌握住了自己的命運。自13歲始就在兒童文學道路上蹣跚學步,時至今日,已嶄露頭角的慈琪,仍能保持著一份寵辱不驚的心態(tài),這對當下浮躁的社會來說,真的是難能可貴的。
新作文:當初為什么選擇了童話創(chuàng)作這條文學道路?
慈琪:我想閱讀童話,寫童話,讓童話來凈化這個世界。那時我的閱歷還很淺,無法寫出成人作品,我只能寫童話、詩歌和身邊的故事。然而童話的文字,無端蒙上了深深的孤獨,在眾人的眼中童話卻很幼稚。
在一次作家班的討論活動里,很小很小的孩子都言必稱韓寒、郭敬明,這些愛好文學的同齡人對童話不屑一顧,一些獲獎作品選也拒絕童話入選。我周圍的大人,包括一些老師和作家都認為童話的創(chuàng)作層次低,甚至認為童話是兒童文學中最容易的文體,只要有點胡編亂造本領的人,都可以操起筆寫上幾篇。
我在班上曾和同學們探討過關于文學的問題,但基本上沒有人對兒童文學感興趣。他們是抱著或深沉或玩味的態(tài)度來對待文學的。兒童文學相比之下就冷清了好多!不過后來有人告訴我,其實讀兒童文學的孩子比讀青春文學的孩子多。也許造成上面那種誤解的,是前者比后者更靜默。相對于后者,前者在自己的書桌前讀著童話,很少在網絡上抒發(fā)情感。
話外音: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是沒有年齡、國界之分的,《格林童話》《哈利波特》的讀者年齡跨度是非常大的。在西方,兒童文學與成人讀本并沒有明顯劃分,《安徒生童話》是西方僅次于《圣經》的讀物。
新作文:你將永遠在這條路上堅守下去嗎?
慈琪:我13歲開始寫作,以一部長篇童話為開端;到16歲,我依然熱愛著童話,并將這種熱愛以詩歌的方式表達;17歲,我開始對散文認真,結果獲得了意想不到的贊賞,而我也越來越喜歡這種表達方式。我徘徊在童話的邊緣,回頭看著漸漸遠去的永不長大的小島,又遙望那越來越近的茫茫大陸,一點點靠近現(xiàn)實,卻又懷著一種畏懼之心。我坐在一只詩意的雙桅船上,從孩子的叢林駛向更廣闊的世界。
話外音:時光荏苒,童年的記憶被隨之而來的日子匆匆抹去,而我們看到慈琪這細膩的文字,一種微妙的感覺頓時在心中升起。究竟是怎樣一顆不經斧鑿的心靈,才會使得慈琪一直用兒童般純凈的雙眸來打量著這個世界?
新作文:能讓學業(yè)與理想相得益彰,你的愛好給了你怎樣的力量?
慈琪:我一直期盼出現(xiàn)一個小小的奇跡,一個小小的閃光。我在手背畫一個太陽,舉起來給所有人欣賞,自己假裝向日葵,抬頭仰望,喏,世界多好看。我在手心畫一個悲傷的小人,沒有人看見,順著我的胳膊,爬進心里,獨自睡著了。
話外音:魯迅說過,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慈琪將兒時的不經意用精妙的文字記錄下來,用超乎常人的想象搭建著一個又一個的童話王國。慈琪筆下的每一只蝸牛都會思考,每一棵小草都有自己的風景,每一個精靈都是孩子們最親密的伙伴,充滿了童真童趣,使得自己永遠獲得了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