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洲
2012年9月27日,77歲的日中經(jīng)濟協(xié)會會長張富士夫,按照計劃應該乘坐專機飛往北京,出席中日友好四十年紀念活動。不過,張富士夫當天并沒有出現(xiàn)在北京。見諸于媒體的理由,是飛機原因不能起飛。
奧田碩與張富士夫
77歲的張富士夫除了擔任日中經(jīng)濟會長之外,另一個頭銜是豐田株式會社社長,即豐田汽車的董事長。張富士夫之成為日中經(jīng)濟協(xié)會會長,也是緣于他在豐田的地位。
張富士夫是1999年從奧田碩手里接班掌管豐田的,也是奧田碩之后第二個非豐田家族人成為豐田掌門人的。
奧田碩是日本企業(yè)界的一位經(jīng)營奇20正是在他的全力主導下,豐田汽車在1980年代中后期的崛起,尤其是在歐美市場的無敵表現(xiàn),豐田生產(chǎn)方式震驚了歐美。在1990年代,奧田碩甚至被外界稱為日本財相,鋒芒已經(jīng)蓋過了松下幸之助與盛田昭夫。
奧田碩的崛起,得益于有個好搭檔,那就是張富士夫。
大野耐一是誰?
大野耐一是日本企業(yè)精細化生產(chǎn)管理之神,是豐田精細化生產(chǎn)的創(chuàng)始者。從1968年起,張富士夫埋頭跟大野學習,一學就是15年。當時,豐田的管理學的是美國汽車管理方式,粗放經(jīng)營,因此,日本汽車價格無法降低。大野耐一做的,就是深入車間,將一套工人們完全不能接受的條條框框,寫到一塊板子上,讓工人們照做。
1985年,53歲的奧田碩開始掌管豐田海外市場,50歲的張富士夫則被奧田點中,去了美國。奧田與張富士夫開創(chuàng)了豐田美國市場的黃金10年。
1994年,由于表現(xiàn)杰出,59歲的張富士夫被調回日本,接替即將出任豐田總裁的奧田碩,負責豐田的海外市場。1996年,奧田出任豐田總裁,張富士夫出任副總裁;1999年,奧田擔任豐田會長,張富士夫接任豐田總裁。
張富士夫的兩大貢獻
奧田g有個夢想,要先占據(jù)世界汽車市場的10%,然后向通用的15%份額發(fā)起沖擊。
張富士夫接替奧田之后,開始將奧田的這一夢想具體化、深入化。10年后,豐田果然超越了通用,成為世界汽車老大。當然,由于2010年美國的訴訟,加上大眾及時收購保時捷,大眾獲得了世界汽車老大的頭銜。
除了在任上完成對世界老大的超越之外,張富士夫的另一大貢獻,就是真正開辟了中國市場。正是在張富士夫掌管豐田后,豐田在2001年完成與一汽的合作,完成了天津一長春的中國大東北汽車重鎮(zhèn)布局。2005年,又與廣汽合作,完成了豐田在華南重鎮(zhèn)的布局。加上此前在成都的西南重鎮(zhèn)布局,豐田在中國的汽車布局雖然起步晚,但崛起路線圖清晰完整。
失之中國得之泰國?
與國際著名汽車公司比起來,豐田的中國步伐一直比較遲緩。然而,中國汽車消費蛋糕實在誘人,豐田一定會在合適的時候來。新千年的時機,也許就是豐田覺得合適的時機。畢竟,中國汽車消費已經(jīng)不是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消費舉措。中國二三線城市居民,也已經(jīng)有能力買轎車了。
當然,在離中國不太遠的泰國,豐田幾乎同步做了布局。盡管,在2011年,泰國洪災讓包括豐田在內的所有在泰日本企業(yè)停工半年多。對豐田來說,天災總比人禍輕微得多。
筆者以為,是日本“購島”引發(fā)的中日關系緊張,阻止了張富士夫此番的中國之行。
張富士夫的專機沒有飛成中國,很有可能直接飛去了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