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應該達到怎樣理想的作文水平呢?“內(nèi)容方面:中心非常明確,內(nèi)容具體充實,思想健康,感情真摯,觀點正確。表達方面:文體規(guī)范,語言流暢,無病句。結(jié)構(gòu)方面:結(jié)構(gòu)完整,條理清楚,分段恰當?!保ㄕ阅暇┦兄锌颊Z文之作文一類卷50—43分的標準)那么,針對不同的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如何因材施教,既注重學生的共性,又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從實際出發(fā),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情況實施教學?筆者在初一學生的作文教學中做了初步的探討。
一、有話講
初一不少學生作文時內(nèi)容千篇一律,語言枯燥乏味。他們覺得天天重復著“昨天的故事”,無新鮮的話可講。如何才能打開學生的話匣,讓他們平時有話講、作文時有話寫?
古人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里的“源頭活水”是什么?就作文而言,應該是生活,關(guān)注生活中的人情世故,觀察生活中的草長鶯飛,傾聽生活中的清風流水,捕捉生活中的花開花落……打開感官,張開觸角,讓心靈融進生活,自然就有話講,就能講!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竭?!?/p>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平時做好素材的積累是有話講的重要因素。備個“百寶箱”,把自己平時耳聞目睹的趣事、樂事、看不順眼的事、令人思考的事……及時記下來,再分類收集起來,作文時一般就不會有擠牙膏的感覺,也不會大腦倉庫中只有“陳芝麻爛谷子”,寫出來連自己都讀不下去了。例如,寫親情類的文章,一些學生馬上就想到雨天送傘、生病送醫(yī)院這類老掉牙的事。其實,平日若留意,就會另有一番發(fā)現(xiàn):下班疲勞的父親為你修自行車,怕影響你休息的母親,咳嗽時用毛巾緊緊捂住嘴巴。比如媽媽戴著老花鏡,為愛喝魚湯的奶奶細心地剔除魚卡等等。生活豐富多彩,作文素材就多姿多彩,認真積累,作文時怎么可能無話可講?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睘槭裁磳W生作文時幾句話之后就沒話可說,無事可寫?常常是因為學生缺少發(fā)現(xiàn),缺少觀察,難以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不會捕捉事物的特征,閉門造車、生搬硬套、想當然已是目前一些學生作文的通病,類似“秋天麥浪翻滾”的常識性錯誤屢見不鮮,脫離生活實際,成了學生作文的一大弊端。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是根治這一弊病的良藥。例如,在進行作文片斷訓練——場面描寫時,有個學生先后兩次描寫了小販賣菜的情形。
觀察前:
賣菜的叔叔站著,“小伙子,來三塊錢青菜?!币晃焕夏棠烫岣呱らT。叔叔抬了抬眼睛,把稱好的菜遞給了老奶奶,老奶奶買完菜走了。
觀察后:
賣菜的叔叔站在攤位前,眼睛四處張望著。這時,一位老奶奶走近了。叔叔的臉上頓時堆起了笑容,熱情地招呼著:“老人家,想買什么菜我來拿?!?/p>
“你這菜新鮮嗎,什么價呀?”
“新鮮,不好您不要。一元錢一斤,買幾斤?”
“三斤,來三塊錢?!?/p>
“好嘞?!?/p>
叔叔一邊答應著,一邊手腳麻利地挑菜、裝菜、稱菜、收錢,動作一氣呵成,“老人家,您看看,拿好??!”
老奶奶看了看袋子中的菜,滿意地笑了。
這兩個片段,哪個更生動細膩,散發(fā)出濃濃的生活氣息?答案不言而喻。觀察前,學生的描寫文筆枯澀,敘述單調(diào)。在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并講授了觀察的方法之后,學生的文筆一下子鮮活了,菜販待客熱情、麻利能干的形象躍然紙上。
仔細觀察,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就會感受到生活的豐富。當然,作文時也就有話可講了。
二、講真話
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闭?,是做人的根本,是生活的原貌。寫真事,令人相信;講真話,令人動容;抒真情,令人動心。只有這樣的文章,才會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純真之美,才會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自然之趣,才會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清新之氣。
講真話,源自切身體會或自己的見聞。經(jīng)歷過,體會了,方曉個中滋味。清代文學大家曹雪芹在《紅樓夢》的《序》中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睗M紙的“荒唐言”正是曹雪芹從一個極盡榮華的富貴公子墮為舉家食粥靠友人接濟生活的貧困士人真實生活的寫照,“其中味”只有作者感知最為真切。
傾心地聆聽,細心地觀察,靜靜地思考,生活的真貌就可能活躍于筆下。魯迅《故鄉(xiāng)》中的閏土這個藝術(shù)形象,就是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章運水為原型的。章運水是貧苦農(nóng)民,運水的父親章福慶租種地主幾畝土地,還是個手藝精巧的竹匠,農(nóng)閑時就上城做竹活,也來魯迅家干活,魯迅和運水哥弟相稱。章運水一生貧困,在饑餓和愁苦中死去。魯迅先生以自己的所見所聞,帶著對以運水為原型的中國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對辛亥革命后社會、經(jīng)濟等方面的深入思考,成就了這篇名作。
講真話,是負責任的生活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文風的體現(xiàn),是熱愛生活和坦率真誠的人格的折射。文學家巴金在《探索集》的《后記》中說:“……我要掏出自己燃燒的心,我要講真話?!彼摹峨S想錄》就是這樣的著作,他無情地拷問自己,揭開自己身上最痛苦的傷疤。這樣的真話是需要一定的勇氣與擔當?shù)摹?/p>
當然,我們的學生在講真話時不可能承載如此深刻的內(nèi)涵,但小而言之,有時候也需要對自我的審視,對道德的拷問,這時候的真話,就意味著一定的勇氣了。求真求實的精神,應該從讀書時開始培養(yǎng)。
三、講自我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边@就要求學生的文章中要有自我:我的見聞、我的看法、我的感情……惟有“我”,才“獨特”,才“真切”。要力求避免那些千篇一律的事,眾口一詞的話,陳腔濫調(diào)的口吻,用我之心觀察,用我之語敘寫,用我之情抒發(fā),我手寫我心,這樣的文章才會動人心弦。
在講自我時,可以講些自己真實的感受體會。例如:
我想挖一條地縫,可沒有能力,我把頭深深地埋進課本,什么也不敢看,什么也不敢想?!八焕病耙宦?,那是紙張死前的吶喊,它們扯開嗓子拼命喊著,直到它們的身子四分五裂。我心里一驚,脊椎如同被電擊了一般,背上的毛孔張開大口急促地喘息著,它們耗盡了全部的力量,使我的背一片冰涼。心中的恐懼不斷加強,它漫過我的心房,打濕了我的眼眶。我捂著嘴偷瞥一眼垃圾桶,我知道自己的精神世界幾欲崩潰,就像那幾乎粉碎的試卷。
——摘自學生作文片斷訓練《驚恐的瞬間》
這是發(fā)生在早讀課上真實的事:學生抄同學作業(yè)被老師發(fā)現(xiàn)后,老師一怒之下撕毀了試卷。這種情況在課堂上并不罕見,可這個學生以細膩的文筆描寫了自己當時真切的感受,讀來令我們久久難忘。對教師來說,看似很平常的舉動,竟會給學生帶來如此深的傷害,我們做老師的不該慎行慎言么?
在講自我時,還應該蘊含自己的看法思考。例如:
今天一早,同學們紛紛議論王虎昨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攙扶起摔倒受傷的老奶奶要求他人證明的事情。
有的撇撇嘴:“切,還證明,啥意思?想表揚唄?!?/p>
有的陰陽怪氣:“喲,學雷鋒呀?!?/p>
有的說:“王虎是好樣的!”
我想:王虎這樣做是對的,媽媽也說過有人做好事卻反被誣陷、索要賠償?shù)氖?。王虎要求別人證明,既做了好事,又避免了被誣陷的可能,是我,也會這樣做的。
其實,一個人做點好事,應該是純凈的,非功利的,每個人都在幫助別人,每個人也都在別人的幫助中感受著溫暖。但社會百態(tài),人心不古。救死扶傷本是應該的行為,可好心無好報的遭遇卻屢見不鮮?,F(xiàn)實有時就是這樣令人無奈!
——摘自學生作文《我的同學》
這個學生不僅僅描述了同學們對一些社會熱點的關(guān)注,更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不管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完全正確,但試圖通過片斷的敘寫,透視社會現(xiàn)象,表達個性的思考,作文的路子是正的。
(黃中秀,南京實驗學校,2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