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菊
為首閃出一將,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為中常侍曹騰之養(yǎng)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瞞,一名吉利。
操幼時,好游獵,喜歌舞,有權(quán)謀,多機變。操有叔父,見操游蕩無度,嘗怒之,言于曹嵩。嵩責(zé)操。操忽心生一計,見叔父來,詐倒于地,作中風(fēng)之狀。叔父驚告嵩,嵩急視之。操故無恙。嵩曰:“叔言汝中風(fēng),今已愈乎?”操曰:“兒自來無此??;因失愛于叔父,故見罔耳?!贬孕牌溲?。后叔父但言操過,嵩并不聽。因此,操得恣意放蕩。
時人有橋玄者,謂操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颙見操,言:“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比昴显S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見之,問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問,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辈俾勓源笙病?/p>
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初到任,即設(shè)五色棒十余條于縣之四門,有犯禁者,不避豪貴,皆責(zé)之。中常侍蹇碩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責(zé)之。由是,內(nèi)外莫敢犯者,威名頗震。后為頓丘令,因黃巾起,拜為騎都尉,引馬步軍五千,前來潁川助戰(zhàn)。正值張梁、張寶敗走,曹操攔住,大殺一陣,斬首萬余級,奪得旗幡、金鼓、馬匹極多。張梁、張寶死戰(zhàn)得脫。操見過皇甫嵩、朱俊,隨即引兵追襲張梁、張寶去了。
本文段是小說中曹操首次在讀者面前亮相,原屬于人物出場,但是因交代了曹操的籍貫、姓名、官職、為人、政績等,完全可以稱之為小傳。它具備了傳記的兩個基本特征:真實性和文學(xué)性。首先,客觀地介紹了曹操的個人信息:身高、本姓、現(xiàn)姓氏的來歷、喜好、為官情況等,這些都符合歷史事實;接著描寫了抵觸叔父的管教,詐倒作中風(fēng)狀欺騙叔父,又謊言蒙騙父親的情節(jié);后來敘述了不為橋玄、何颙“有定國安邦之大才”所動,聞許勛“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卻大喜的情態(tài)。這些內(nèi)容,文學(xué)色彩濃郁,形象地展示了曹操有雄才大略而又十分奸詐的性格特點和“寧教我負(fù)天下,不教天下人負(fù)我”的思想本質(zhì),這就為整部小說奠定了人物性格史的基調(diào),也揭示了人物思想史的本源。
劉 備
山東省濟南市十一中2010級5班廖燁
劉備,字玄德,生于涿縣,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兩耳垂肩,雙手能摸到膝蓋,眼睛能看到自己的雙耳。早年以賣草鞋為生,專好結(jié)交天下豪杰,素有救百姓于危難之中的大志。
在涿縣時,與關(guān)羽、張飛結(jié)為兄弟,并一同討伐黃巾軍,因功被封為縣尉。公元194年,陶謙在徐州被曹操圍困,劉備奉命前去救援。陶謙見劉備氣宇軒昂,語言豁達,心中十分高興,便對劉備說:“如今天下大亂,我年事已高,君是漢室宗親,應(yīng)當(dāng)接管徐州?!眲涔笆窒喟菡f:“備雖是漢室后代,但沒有什么戰(zhàn)功,今只為大義而來,莫非懷疑我有吞并之心?若懷有此心,蒼天不容!”陶謙搖搖頭說:“我說的是心里話?!眱扇嗽偃谱?,劉備始終不肯接受。徐州解困后,陶謙設(shè)宴,又欲將徐州交與劉備,劉備堅決地說:“備為大義而來,不是來占徐州的,我不想讓天下人認(rèn)為我是無義之人?!睆堬w、關(guān)羽、糜竺等人勸他接受,他生氣地說:“你們想要陷我于不義嗎?”陶謙也只得作罷。不久,陶謙病重,將劉備叫到身邊握著他的手說:“君若接受了徐州,我死也瞑目了!”劉備還是推讓:“備怎能擔(dān)此大任?”陶謙死后徐州無人掌管,眾人皆勸劉備,劉備這才勉強接了徐州印。劉備去攻打袁術(shù)時,徐州被前來投靠的呂布占領(lǐng),劉備只好投奔曹操。
曹操煮酒論英雄,劉備感覺到了曹操對自己志向的察覺,便借口攻打袁術(shù),趁機離開了。其后,劉備還投靠過袁紹、劉表等人,后來聽從了徐庶“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的建議,三顧茅廬,終得軍師臥龍孔明。
孔明一出山,博望、新野兩把火,大敗曹軍。但不久曹操大軍又逼來,孔明出計速棄樊城,劉備立即反對:“百姓跟隨我那么久了,怎么忍心拋棄他們?”便通報城中百姓說:“愿意跟隨的可同去,不愿者留下?!眱煽h之民,齊聲大呼說:“我們即使是死,也愿意跟隨劉使君!”當(dāng)天人們扶老攜幼,背包提兜,陸續(xù)登船。船一開,兩岸哭聲不斷。劉備十分悲痛:“為了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我還活著干嗎?”縱身跳江,幸得左右急忙攔住。百姓看到這一幕后,沒有一個人不感動得落淚。
到達劉琦的江夏后,劉備與孫權(quán)聯(lián)盟,于赤壁大破曹操,擁有了軍事要地荊州,由關(guān)羽駐守。不久,孫權(quán)在劉備進駐西川時,趁機奪取荊州,還將關(guān)羽害死。公元219年,劉備攻陷漢中,進位漢中王。公元221年,傳言漢帝遇害,劉備得訊后,終日痛哭,下令百官掛孝。因憂慮過度,致病倒,諸葛亮等人欲上表劉備為帝,朝廷之上百官也上表,劉備看后大驚說:“你們想要陷我于不義嗎?”諸葛亮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主公是漢室的后裔,理應(yīng)延續(xù)漢祀?。 眲渎牶竽樕兊们喟祝骸拔以跄苄Х履尜\的做法?”說完,拂袖離去。三天后,大臣又上表,劉備依然不應(yīng)。諸葛亮稱病不起,劉備前去探望,孔明說:“亮自出茅廬,得遇主公,言聽計從,幸有兩川之地。如今曹丕篡位,漢祀將斷,百官欲擁主公為帝,滅魏興劉,共圖功名,不想主公堅持不肯,眾官心冷,不久必將散盡,兩川難保?!敝链藙浞椒Q帝,改元章武元年。劉備即位后,就要立即傾全國兵力討伐東吳給關(guān)羽報仇。趙云勸諫說:“國賊是曹操,并非孫權(quán)。陛下應(yīng)早圖關(guān)中,希望陛下考慮?!眲湔f:“桃園結(jié)義時我們兄弟三人誓同生死,此仇不報,就是背信棄義!我要生擒逆賊,為弟報仇!”趙云又說:“漢室的仇是公,兄弟的仇是私,希望陛下以天下為重。”劉備說:“兄弟之仇不報,有江山又有何用?”此時,又折了張飛,劉備更是悲痛欲絕,立誓滅吳。伐吳,兵敗。因懷念關(guān)羽、張飛,一病不起,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永安宮托孤后離世,終年63歲。
本文開篇點明名、字、出生地、家世、外貌特異之處,后文不斷出現(xiàn)的年代、大事以及卒年、享年,均屬劉備的個人歷史,具有傳記的真實性。詳細描寫的事例:三讓徐州、攜民過江、為獻帝掛孝、命終于為關(guān)羽報仇,使用語言、神態(tài)描寫生動地表現(xiàn)了劉備仁義、謙遜、施恩不圖報、忠誠、守信的美好品質(zhì)?!度龂萘x》的精神內(nèi)核是“忠義”,其形象代言人是關(guān)羽,其實劉備品性中也有諸多“義”,對漢室、獻帝忠義,對陶謙、百姓仁義,對結(jié)義兄弟信義,本文刪繁就簡,從浩瀚的三國材料中選擇這幾個典型事例鮮明地反映了以上諸義。
劉備一生經(jīng)歷了由漢末動亂到三足鼎立的特殊時期,期間有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文中處理為略寫,這不僅可以看出他生平的功過脈絡(luò),同時能夠顯示歷史發(fā)展進程及其特點,也可看出這個人物在社會大變革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歷史的關(guān)鍵點是由一個一個偉大或者特異之人串聯(lián)起來的,劉備即是關(guān)鍵點人物之一。本文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