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峰
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識字能力的發(fā)展制約著學生閱讀和習作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及兒童智力的發(fā)展。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盡快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教育適應信息社會發(fā)展的迫切要求??梢?,引導低年級學生盡快、盡早識字具有重要意義。根據(jù)本人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了“識字的教學策略”與“識字教學原則”。
(一)識字教學策略
1.識字教學激趣方法應多樣
(1)以圖片、實物引發(fā)興趣,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學習。
(2)以多樣活動形式保持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可以設計如下活動。①猜字謎。如“午”字:遠看像頭牛,近看牛沒頭,要問是啥字,看看日當頭;“喜”字: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兩村合一起,歡樂不發(fā)愁。②做游戲。游戲的形式很多,我們可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找朋友”——若干個音節(jié)放到若干個生字中去,各自找出自己的伙伴;“換衣服”——給一個字連續(xù)換幾個形旁,讓其余同學分別讀其音、釋其義,講其用(造句);“捉敵人”——即一群字詞到另一群字詞中找各自的“對手”(反義詞)。③小競賽。根據(jù)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們還可以把各種練習寓于競賽之中,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更好地鞏固已學的知識。
2.識字應擴寬渠道
“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可以有效地緩解識字與閱讀之間的矛盾。大量的漢字的掌握完全靠課堂教學是難以完成的,要擴寬識字渠道,通過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大量識字,形成識字能力,提高識字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給學生以課外識字的引導。學生的課外識字渠道有:
(1)引導學生利用課外讀物識字。
(2)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環(huán)境識字。生活是知識的大舞臺,提倡識字與生活相結合,不僅是識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現(xiàn)今社會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引導學生在社會上、家長和同學間、圖書、電視、網(wǎng)絡中識字,做一個識字的“有心人”。
(3)引導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識字。玩是兒童的天性,要設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知識、長才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一些實踐活動中有機地滲透識字教學意識,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言,發(fā)展語言,鞏固識字成果。
3.識字教學應形成課內(nèi)外互補,力求識用結合
識字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進行閱讀。因此一定要給孩子們盡量多的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
(1)讓學生將識字成果在生活中運用。生活是最好的教材,生活中學習機會無所不在,要爭取家長配合,讓孩子們能將在課堂中認識的漢字在生活中加以運用。
(2)讓學生將識字成果在閱讀中運用。在學生認識了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之后,就要指導學生利用課外讀物、同步閱讀等讀本進行簡單的閱讀。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讀一讀課文,認一認字,邊閱讀邊識字,這樣能認得快、記得牢,還能培養(yǎng)閱讀能力。其次,在課外書中,學生會遇到許多生字,學生可以根據(jù)拼音或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自己解決這些不認識的字,這樣又能增加一部分識字量。在閱讀中識字,在識字過程中閱讀,識字、閱讀能互相促進,識字、閱讀能力共同獲得提高。
(3)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空間。學生展示識字成果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利用“識字罐”進行識字大王的評比;通過“果子熟了”的游戲鞏固識字成果,設置展示臺讓學生將自己收集的商標、商品外包裝等貼上去等。
(二)識字教學原則
1.“識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的識字量達到1800個左右,并且要求會寫其中的1000個,識字任務比較重。通過十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在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的基礎上,切實貫徹“多識字、少寫字”的指導思想,實行“識寫分開”,提出“認識”和“學會”兩種要求。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可以減輕學生負擔,防止“識”、“寫”相互掣肘,而導致認不快又寫不好。二是“多識”有利于學生盡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對發(fā)展兒童的情感和思維,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有重要意義。
2.“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原則
識字教學要讓學生達到課標確定的基本要求,具體要求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識字“量”的方面,要認識漢字1600--1800個,會寫其中的800--1000個。二是識字“質(zhì)”的方面,要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兩種方法查字典等。
3.“快樂識字,主動識字”的原則
漢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系統(tǒng),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學生帶著低落、消極的情緒去識字,識字效率低在所難免。在識字教學中,一要緊緊抓住教材的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能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的一切有利因素。二是針對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榮譽感強等心理特點,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學生體會到了識字的快樂,就一定會產(chǎn)生主動識字的愿望。
4.“承認差異,因材施教”的原則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存在著一些差異的。先天智力發(fā)育不同,家庭環(huán)境好壞不同,學生學前教育早晚不同等等都會導致學生之間存在這各種差異。教師必須清醒地看到這種差異,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識字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識字情況因材施教,真正解決以往識字教學“大鍋飯”的現(xiàn)象。
最后,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不斷擴寬識字渠道,積極探索省時、高效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愿望和獨立識字能力。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