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 艾青
語文新課改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在語文這片芳草地,各種課改之花競相吐露著嬌艷和芬芳。行走在這片氤氳著淡淡花香的熱土,我不禁有點眼光迷離,在熱鬧之余又感到一絲孤寂和落寞。我發(fā)現(xiàn),曾幾何時,“語文”這位知心的朋友正愈行愈遠,漸漸的讓我有了陌生感。于是,在語文新課改的園地,我猶豫過、彷徨過、掙扎過、放棄過、甚至背叛過。但值得慶幸的是,最終我戰(zhàn)勝了自己。我終于走出了教改困惑,重新建立了教學自信。我重新在語文身上找到了自己,在自己身上發(fā)現(xiàn)了語文。其間,經(jīng)歷了一個矛盾斗爭的心路歷程。
新課改培訓:
霧里看花,水中望月
新課改的浪潮,以銳不可當之勢席卷了全國各地的學校,我們徐州地區(qū)的學校也不例外。那時,學校領導在會議上時不時提出了一些新鮮詞匯,譬如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多媒體教學等。不過,開始時,自己還是懵懵懂懂的。但很快,我就和新課改有了一個“親密接觸”——我被學校推薦到徐州教育學院參加一個市級的新課改骨干教師培訓。
記得那時我懷著激動而又自豪的心情來到了培訓地,進行為期一周的新課改培訓。各地的教學骨干齊聚在這里,授課教師也是大學教授,這就決定了這次培訓的規(guī)格不低。教授們知識淵博,講話時旁征博引,開放自如。他們闡述了許多關于新課改的理論、理念。也許是講得過于專業(yè)、過于精深、過于學術,不少老師都聽得昏昏欲睡。一些清醒的教師有的在發(fā)短信、有的在交頭接耳地談笑、有的甚至在織毛衣。我也聽得頭腦一片茫然,好幾次只看得到教授的嘴唇在有節(jié)奏地顫抖著,至于講的內(nèi)容則沒有入耳。好在自己還是一個紀律性較強的教師,一直到培訓結束,我沒有缺過一節(jié)課,也沒有遲到和早退,一直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那兒。至于培訓內(nèi)容,說實在話,現(xiàn)在幾乎記不得了。模模糊糊只記得一個詞語——建構主義,還有,似乎教授在課件中出現(xiàn)過一個似魚非魚的什么東西,好像是用來解釋“建構主義”的?,F(xiàn)在想起這件事,感覺挺遺憾的。那次的培訓對我來說可謂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收獲不大!
其實,我并不否認高屋建瓴式的理論培訓,但我反對凌空蹈虛地演說。如果培訓能再務實些,和一線教師貼近些不更好嗎?如果采用啟發(fā)式、對話式、研討式的培訓不是更契合新課改的精神理念嗎?也許,我的想法過于理想化,但一些培訓的內(nèi)容和形式的確需要改變一下,卻是事實。
公開課作秀:紅旗不倒,彩旗飄飄
我參加過許多次“展示語文新課改精神”的公開課和示范課的聽課活動。感覺語文課堂真的變了:老師的“滿堂灌”現(xiàn)象似乎很少了,老師的講解也少了,課堂變得更熱鬧了——合作、討論、辯論、演講、還有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這些都讓課堂聲光色電俱全。這讓我感覺自己是個“落伍者”, 因為我的課和這不一樣,我的課冷清多了,樸素多了。但始終有個問題縈繞在我心中,揮之不去——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就是這樣的嗎?他們平時也是這樣上課的嗎?我還是認為那些“示范課”好像缺少了些什么。缺少了什么呢?——我好像一時又說不出。不過,面對新課改的潮流,我沒有勇氣說出自己的困惑,反而認為自己不太符合“潮流”了——畢竟這是一些頗有名氣的教師的課呀!于是,我猶豫了、彷徨了,最后,我決定向他們“學習”——盡管我感到自己心中隱隱作痛!
終于,我也有了展示公開課的機會。一次,局里領導來進行業(yè)務檢查,校領導安排我上一節(jié)展示課,并且反復囑咐我只能成功,不許失敗,因為我的成績直接和局對學校的考核掛鉤。校領導還告訴我必須使用多媒體,否則后果將很不利。接到學校的任務,我有點如坐針氈的感覺,感覺到自己的擔子很重。按照計劃,我該上《老王》這節(jié)課了,我已經(jīng)布置學生預習這一節(jié)課了。我不好意思出爾反爾,再換一節(jié)課上。但是,這一節(jié)課使用多媒體有意思嗎?我總感覺這節(jié)課該讓學生讀書、品味作者的語言風格和體會作者的感情為主,這節(jié)課多媒體又有何用呢?但是不用多媒體,學校領導怪罪下來,我又吃不消。為了學校的名譽,也為了自己的“利益”,我屈服了,決定使用多媒體。我把文章“肢解”為好幾個問題,每個問題都呈現(xiàn)在課件上,為了設計好問題,我熬了幾個小時的夜。為了取得成功,第二天,我還讓學生進行了“過度預習”,希望課堂有學生的精彩發(fā)言而不至于出現(xiàn)“冷場現(xiàn)象”。上課前,我還“創(chuàng)造性”地告訴學生,上課一定要大膽舉手、積極發(fā)言;會不會的都要舉手,會的舉右手,不會的舉左手。一切布置妥當,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了課。課在我的“精心安排”下,上得很順利、甚至獲得了局里那位領導的贊揚。校領導也喜笑顏開了!可我總感覺不是滋味,因為我喪失了最基本的誠信的美德,而且我“背叛”了我的語文課,也“背叛”了我的語文新課改,盡管我知道,多媒體并不等同于新課改,但我卻讓所謂的多媒體破壞了我的語文課!因為多媒體的濫用而剝奪了學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間。也因為預設太多,導致課上得很機械,缺少隨機生成的精彩。那一次,我自責和內(nèi)疚了很長時間。
新課改反思:回歸真實,追求本真
后來,針對語文新課改背景下語文常態(tài)課的上法,我思考了許多,也對自己的教學反思了許多。我發(fā)現(xiàn),其實新課改之前我的許多做法和新課改的精神理念相契合。譬如,我原來的語文課追求真實、討厭刻意地修飾雕琢。也許它不完美,甚至有很多瑕疵,但至少我做到了“以學生為本”,尊重了語文教育規(guī)律。課堂上,學生讀書鑒賞、思考探討、質(zhì)疑發(fā)問,課上得扎實,可是為什么一遇到新課改,特別是新課改中的示范課和公開課,我就不自信了?甚至迷失了自己?我并不否認,一些公開課和示范課自有其價值,不少的確也體現(xiàn)出了新課改的精神。譬如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等,師生的關系也民主了許多。但是,不少公開課和示范課還是有些致命的弱點:形式主義太嚴重,上課的目的不是基于研究和探討,而是基于展示成果,功利性太強。而我恰恰被一些表象所迷惑了。由于教學上的不自信,我盲目地學習一些所謂的新模式,幾乎陷入了“形式主義”的泥沼。我把表演式的語文教學搬上了自己的課堂,導致語文課失去了最可貴的品質(zhì)——真實!其實,“真實”才是語文課的生命,語文課堂應當是師生共度的生命場,語文課也是師生生命建構的過程,在這里,師生都要追求一種真實基礎上的精神上的超越。任何形式上的東西都要為它服務!
還有語文課的本真問題。答案很明確:語文課姓“語”!語文課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何謂“語文素養(yǎng)”?實際上就是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和語文學習習慣,至于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因素應自然而然地滲透其中。因此,語文課就要以語言為依托來學習語言。這里的語言包括語言內(nèi)容和語言形式。尤其要抓住語言形式的學習,因為這才是語文課獨特價值的體現(xiàn)。
語文課還要上出語文味。何謂語文味?我想用北師大張銳教授的一句話:聲情并茂的朗讀,激情四溢的演說,惟妙惟肖的演示,富有哲理的感悟,妙趣橫生的話語——應該是語文課誘人的無可替代的教學特征。我想,這句話和語文新課改的精神不矛盾吧!不知各位同仁,以為然否?
總之,我們不是要趕著師生走向新課改,而應讓新課改自然而然地走向師生。所有的關于新課改的培訓和學習都應尊重師生的感受,而不應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自上而下地下達,應當是“春風化雨”,而不應是“電閃雷鳴式”的培訓。另外,新課改并不只是教學方式的變革、也并非只是學習方式的變革、更不只是教學設備上的更新、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新課改從根本上來說是教育理念的變革。對于語文新課改,我的理解是:語文新課改旨在引導我們師生過一種真實的、本真的、有尊嚴的、幸福的語文生活!
(路世成,徐州市銅山區(qū)何橋中心中學,22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