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興華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細節(jié)的好壞往往成為一節(jié)課成敗的關鍵。因此,我們不僅要追求課程改革的深刻性和精致程度,還要在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下反思常見的教學細節(jié)。在我們認為“正?!焙汀皯摗敝畷r,在我們忽視和漠視之時,常常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最佳時機。
1.如何正確對待學生的“插嘴”
低年級學生自我約束力較差,“插嘴”現(xiàn)象較為普遍,有的極具價值,有的則讓人哭笑不得。對于這些“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既要維護課堂應有的教學秩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又不能挫傷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學習3的乘法口訣時,我準備了很多小棒,每3根小棒擺成了一把漂亮的小傘,一共擺了9把,想用它們幫助探究口訣。剛剛板書好課題,就有一個學生插嘴說:“我早就會背3的乘法口訣了。”接著,又有好幾個學生說:“我也會背。”沒等我說一句話,班上的好幾個學生已經(jīng)“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地背起來了。我很生氣地說:“會背了也要學,你們知道乘法口訣是怎么來的嗎?每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規(guī)律嗎?”我的話一下子讓學生的積極性消失得無影無蹤。
反思下來,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難道那幾個學生錯了嗎?還是我在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時出現(xiàn)了問題?其實很多教師已經(jīng)習慣了自己做好充分的準備面對毫無準備的學生,設計一個一個地“圈套”讓學生去“鉆”。一兩個學生的“插嘴”其實代表著大部分學生對上課內(nèi)容的興奮和迷惑,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毫無約束的教學情景中“插嘴”,這種個性的張揚是真實的、積極的、有意義的,給他們留有思考的空間,讓他們?nèi)ヅ袛唷l(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當然,學生的插嘴也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這就對教師對課堂的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合理利用學生的“插嘴”教學,讓其成為教學的資源,成為學生探索新知識、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掌握新的學習方法的新起點。
2.如何正確對待學生的“出錯”
老師在課堂上怕什么?害怕被學生問住,顯得自己無能;害怕學生出錯,特別是在公開課上,顯得自己教得不到位,甚至課下對出錯的學生大批一頓“長腦袋干啥的?”試想:學生一聽就會,還要教師做什么?
在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設計了一道練習題,并根據(jù)學生做的速度和質量,從六個組中評選出了前三名,在黑板上分別貼上了二組,一組五組 ,然后問:“老師一共貼了多少個笑臉?”學生異口同聲地說12個,6+4+2=12。繼續(xù)提問:能把這個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嗎?很明顯不能,因為每個加數(shù)不相同。接著又提問:能不能移動其中的笑臉,讓每個加數(shù)相同,并改寫成乘法算式嗎?學生的積極性頓時高漲,想出了以下兩種方法。
方法一: 6+6=126×2=12
方法二: 4+4+4=124×3=12
這兩種方法都在預案之中,此時覺得這道開放題已順利完成,可這時又有一個學生邊舉手邊說:“還有一種!”我裝做沒聽見??赡莻€學生還是把手舉得老高,沒讓他回答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這個孩子平常很調皮,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總是答非所問,怕他說錯;二是我也認為只有這兩種方法了,就算抽到他回答肯定也是錯的,對于一節(jié)公開課老師最擔心的就是學生說錯,所以課堂上這個學生始終沒有機會說出他的第三種方法。課后才知道他極力要說的就是把每個笑臉分開,變成3+3+3+3=12,3×4=12。難道不行嗎?就因為怕學生說錯而扼制他的積極性是不對的。教師要正視學生的錯誤,不要刻意追求不出錯,而要把教學中的“錯誤”看做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善于挖掘并運用形形色色的“錯誤”,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感悟、體驗由錯誤到正確,由模糊到清晰。從“錯誤”中找準“豁口”,因勢利導,讓學生在不斷改錯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
3.如何正確對待學生說“不懂”
課堂上,常常聽到這樣的問話:“你們聽懂了嗎”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懂了”。聽懂了固然是好事,就怕“濫竽充數(shù)”,有時我們在課堂上聽不到“真話”。沒有聽懂,不是錯誤,學生的認知需要一個過程。
如:在教學“比較1000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思考題:百位上的5比十位上的5多( )?很多學生陷入沉思,有一學生舉手:“老師,這道題我不懂!”緊接著,又有一學生發(fā)問:“老師,這里是填數(shù)字,還是打‘√?”看來,這些都是善于思考的學生,這樣的“不懂”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究,通過探究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出判斷,于是我反問:“你說呢?”很多說“不懂”的孩子開始認真思考,只見在括號的后邊有填“√”的,有填“450”的,還有填“多得多”的。課堂正需要這樣的“不懂”,這樣的“不懂”有利于他們對知識更深入地探究,這樣的“不懂”正是他們思維的靈感與智慧火花的碰撞點,將會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更為扎實的基礎。
4.如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每個孩子都有較強的自尊心,都渴望自己在老師和學生的心目中是最棒的,一旦失去了自尊心,學習就會很被動,好多小學生因此還沒來得及表現(xiàn)就淪為了“差生”。記得有一次利用課堂競選數(shù)學科代表。有了競選“數(shù)學科代表”的刺激,很多孩子都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通過一系列的評比,評出了“數(shù)學科代表”,新任科代表高興得手舞足蹈,而原任科代表卻滿臉沮喪。像這樣把一個人的高興建立在另一個人的痛苦中還算得上好的評價嗎?為何不改成評選“每周一星”“每月一星”等呢?這樣就可以保護好每個學生的自尊心。自以為很成功的一次激勵活動,卻沒有注意到其中的細節(jié),反而弄巧成拙,事后還得做補救工作。
小學生的課堂其實有很多比中學生還要復雜的情況,處理得不好,可能真的會貽誤學生的一生?!凹毠?jié)決定成敗”,我們應留心觀察自己的教學行為,在細節(jié)上多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上露出燦爛、陽光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