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動詞為例,從釋詞、被釋項和生詞表體例等方面入手,分析《世界漢語》(上下冊)、《綜合教程》(Ⅰ、Ⅱ冊)和《漢語初級教程·綜合課本》(Ⅰ、Ⅱ)這三部教材生詞處理部分尚待改進之處。結合二語習得規(guī)律和教學實踐,嘗試著給出參考建議。
關鍵詞:對外漢語初級綜合教材 釋詞 被釋項 體例
一、引言
隨著漢語熱潮的來襲,編寫符合第二語言學習特點及需要的漢語教材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界的一項迫切任務。近幾年該類教材層出不窮,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也有待改善之處。由于生詞處理欠妥帖,因而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擾,也影響著二語學習效果。
本文以三部初級教材為研究對象,以動詞為例,結合教學實踐,從釋詞、被釋項和生詞表體例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尚待改進之處,并嘗試著給出修改建議。其中,釋詞項是指生詞表中揭示字、語素和詞甚至短語的語義、詞性、功能等特征的對譯詞和說明補充性符號、圖片等。被釋詞項是指被選為生詞的字、語素、詞甚至短語。比如“有vYǒu have,possess甲”中,v、Yǒu、have,possess和“甲”都屬于釋詞項,“有”為被釋項。三部教材是:
王德春主編的《綜合教程》Ⅰ、Ⅱ冊(以下簡稱《綜合》),主要針對初級階段的學生。
肖奚強主編的《漢語初級強化教程·綜合課本》Ⅰ、Ⅱ(以下簡稱《強化》),主要針對初級階段的學生。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對外漢語編輯室主編的《漢語世界》上下冊(以下簡稱《漢語》),適用于漢語言專業(yè)本科生、進修生和漢語預科生第一學年使用。
二、釋詞項的處理
據釋詞項內容,下面從對譯詞的選擇、數量、詞性揭示和形式等方面入手,研究其符合度及待改進之處。
(一)重復釋義,即用同一個英譯詞解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漢語被釋項
《綜合》中用“travel”同釋“旅游”和“旅行”?!奥糜巍睆娬{“游覽、游歷”,它涉及到旅游資源、社會、娛樂和文化等復雜的領域,而“旅行”只要去了某地就算。例如“去北京旅行”,只要去了就算完成旅行,而“去北京旅游”則必須要游覽了才算。另有“旅游資源、旅游文化”,但不可換成“旅行”。再如“recover”同釋“康復”和“恢復”,“read”同釋“讀”和“閱讀”,“feel”同釋“感覺”和“覺得”等。
(二)釋詞量不合適,或多或少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綜合》的釋詞量以一個為主,其它兩部多為兩個,但也存在單一釋詞和多個釋詞現象。比如,《綜合》只用“know”對譯“知道”,易誤導學生造出“我知道游泳”,因“know”亦有“會”之義?!稄娀酚谩皊ee,lookat,watch,read”釋“看”。但據文意前兩個釋義已足夠,且“read”和“watch”意思較豐富具體,尤其是“read”,常用義更偏向于“讀”。
有些學者認為選擇多個釋詞可以利用語義重合排除歧義。但過多的釋詞反而會讓學習者感到困惑,尤其是對于英語水平不是很高的學生。有些學者則主張只給出一個釋詞,但受詞語多義性影響,易導致理解偏差。綜合以上看法,筆者認為在保證被釋項基本意思的基礎上,最好選擇兩個具有重合語義的常用詞語。這樣,既可減輕釋詞太多造成的負擔,也不會因語義揭示不夠導致理解偏差。
(三)被釋項附加意義揭示不足或者缺失
語言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同的語言即使理性意義基本相同,含有的文化特征和語用功能也會存在差異。比如,《漢語》中用“bury”釋“安葬”并不合理,至少不確切。因“安葬”除表示“埋”的意思外,還含有說話者對死者的敬意。而“bury”的對象包括任何有生命的東西,缺少敬意。再如,《綜合》(Ⅰ)用“cold”釋“感冒”,未能揭示其詞性。針對以上不足,可采取如下措施:
1.加深對被釋項的描寫,揭示其深層語義特征,盡量涵蓋其附加意義。比如,用“toplay(byhands)”和“toplay(byfoot)”分釋《綜合》中“打籃球”的“打”和“踢足球”的“踢”代替“play”,更能揭示二者的語義差別。
2.盡量選擇符合度高的釋詞。即在保證基本意思一致的情況下盡量選擇詞性和語法功能也一致的詞語,促進正遷移的發(fā)生。比如“tocatchacold”解釋為“感冒”,既揭示了其語義,也揭示了用法。
3.豐富釋義方法。針對動詞較強的動作性,可采用圖片輔佐釋義,彌補英譯的不足,加深學習者印象,提高學習效果。也可采取例舉,讓學習者對被釋項的語法特征有更直觀的了解,尤其是離合詞。比如“理發(fā)”后例舉“理了一次發(fā)”等。
4.借助詞典釋義法,給部分詞語加括注。比如解釋“臥”時可以加上“(書)”,揭示其與躺的差別。
(四)被釋項的詞性標注尚待完善
“詞類是詞的重要屬性,給詞標注詞類實際上是從語法的角度對詞進行釋義,是在標注該詞在句中的位置分布”(李曉琪,1997)。三部教材對被釋項詞性的標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錯誤:
1.同一被釋項在不同教材中詞性標注不唯一。比如在“我姓X,叫Y”句式中,“姓”在《綜合》《漢語》和《強化》中分別標為名詞、動詞和v/n。
2.具有類似語法功能的被釋項標注不統(tǒng)一。比如《強化》中把“我姓丁,叫丁榮”中的“叫”標為v,“姓”標為v/n。
3.存在羅列詞性的現象,比如《強化》把“我對他們的服務很滿意”中的“服務”標為“n/v”;把“(老師)常常幫助我們”中的“幫助”標為“n/v”。
“詞性標注必須準確,如果詞類標注不準確,就會產生相反作用,甚至會誤導學生對該詞的使用。準確性是標注詞類時第一重要的問題”(李曉琪,1997):
1.要結合課文的語境和二語習得規(guī)律,選擇合適且易于接受理解的詞性標注。比如據“姓”出現的語境和階段(初級),把其標為v更符合二語習得先易后難的規(guī)律。
2.多詞性被釋項只標注其在課文中出現的詞性。
3.多義詞的不同義項出現在同一課,可加旁注區(qū)別。比如《強化》中“先從門口的機器上取個號碼”和“我去銀行取點錢”出現在同一課??稍谖闹屑优宰⒎轴尀椤皌otake,toget”和“todeposit”,比“take,get,obtain,deposit”更清晰實用。
形式上,多采用對譯詞原型。例如,“回”的英譯是“return,goback”,“出生”的英譯是“beborn”。若譯成“toreturn,togoback”和“tobeborn”更符合漢英語言特點。因英語是形態(tài)變化豐富的語言,動詞形態(tài)變化受主語和時態(tài)的影響,而漢語缺乏形態(tài)變化,在對譯詞前加“to”可揭示其差異。所以要在本體研究基礎上加深對比,尋找異同,讓釋義更符合二者自身特點。
三、被釋詞的處理
被釋項因構成單一,所以問題較少。主要體現為選擇上的紕漏。
(一)被釋項的選擇不符合字、語素和詞之間的關系
比如《強化》只將“不客氣”的“客氣”作為被釋項,譯為“polite、courteous、modest”。筆者覺得該解釋欠妥,照此翻譯,“不客氣”易被誤解為“不禮貌”。應結合漢語字、詞和語素關系,選擇合適的分釋項:
1.只分釋與多字詞整體語義相近且能夠獨立的字或者語素。既可密切字、詞和語素間的關系,又可體現漢語構詞特點。比如,《綜合》解釋了“爬山”而未釋“爬”。若將“爬”單獨作為一個被釋項,揭示其動賓式構詞特點,則學了“樓梯”后仍不知“爬樓梯”之意的現象會減少。
2.若單字或語素與整體語義不太一致或較遠,不必單獨作為被釋項。比如“聽到”的“到”意項復雜,與整體語義關系不明顯,不必單釋為“until”。
3.分釋能產性大的字或者語素。比如分釋“駕駛證”中的“證”要比“駕駛”好。
(二)部分被釋項的選擇缺乏順序性和時代性,具有地域或書面色彩
選詞的順序性,一方面指被釋項順序要與課文出現順序或字母順序一致,方便學生查閱和復習。經研究,《綜合》和《強化》的生詞表中均有部分被釋項的順序與整體順序不一致,查找困難。該問題雖小,但給留學生留下了沒條理的印象。另一方面指多義詞或同形詞的不同義項出現順序不符合習得規(guī)律。比如在《綜合》中“來”依次出現在“您的菜馬上來”和“來兩碗米飯”中?!稘h語》第一課就出現“來,來,我來(拿)”。前兩個“來”表示“準備好”,后三個“來”表示“做某個動作(代替意義更具體的動詞)”?!斑^來”和“用在另一動詞前表示要做某動作”,均不是“來”最基本或常用意,不符合二語習得由易到難的規(guī)律。應結合二語言習得規(guī)律和教學實踐,分析各義項的難易程度,合理安排其出現順序。
選詞的時代性,指被釋項的選擇要體現時代特點,適當選擇一些有生命力的新詞新語。比如把“蹦迪”納入被釋項,可展現中國現代生活。同時三部教材的被釋項,均不同程度地帶有地域和書面色彩,比如“瞧(見)”“參謀”“告辭”“踐行”等。
四、結構體例的處理
詞表體例多是由x(x=字、詞、語素)、漢語拼音、對譯、詞性標注等部分組成。比如《綜合》的形式是“x+動詞+注音+英譯”;《強化》還據漢語詞匯等級大綱標出“x”的等級,比如“有v.Yǒuhave,possess甲”,可提高學生對常用詞的重視程度。同時對離合詞、助動詞等做了標注區(qū)別?!稘h語》把同一詞性的x集合起來,讓學生對其有語法方面的認識。然后標注x的拼音和英譯。但遺憾的是均未區(qū)別標注及物動詞與不及物動詞。所以生詞表體例需進一步完善:
一方面,生詞總結表,把多義詞不同義項、同形詞的不同詞性和意義歸納后,形成系統(tǒng)概念,既揭示了其語法特征,又可提高詞匯重現率,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以附錄的形式,在每冊書的后面做一個生詞總表,并標注每個被釋項所在的位置,如“X”第y課,這樣可以方便學生復習和查詢。
五、結語
詞匯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教材的生詞表在詞匯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生詞表的編譯和處理應結合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以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詞匯,能夠在實踐中自如得體地應用。編寫者要從體例、選詞、釋義和詞性標注等方面綜合考慮,結合漢英兩種語言的特點和第二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讓生詞更好地為第二語言學習和教學服務。對教材中存在的錯誤或者遺漏現象,也應該引起重視,早發(fā)現早改正。
參考文獻:
[1]卜佳輝.關于對外漢語生詞處理的思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對外漢語教學版),2004,(1).
[2]方清明.對外漢語教材詞性標注問題研究[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學報,2007,(2).
[3]盧偉.對外漢語教材中課文詞語漢譯英的原則和方法[J].廈門大
學學報(哲社版),1995,(2).
[4]徐品香.教材生詞英譯問題負面影響的解決對策——從詞匯教學
的角度談起[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5]王漢衛(wèi).論對外漢語教材生詞釋義模式[J].語言文字應用,2009,
(1).
[6]王素云.對外漢語生詞表編譯中的幾個問題[J].漢語學習,1999,
(6).
[7]周國光,徐品香.對外漢語教材生詞英語譯釋和漢語詞語學習偏
誤[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
[8]王德春,李月松.綜合教程(Ⅰ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
版社,2009.
[9]肖奚強,朱敏.漢語初級強化教程·綜合課本(ⅠⅡ)[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5).
[10]外研社對外漢語編輯室.漢語世界(上下冊)[M].北京:外語
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11]李曉琪.外國留學生現代漢語常用詞詞典編纂散論[J].世界漢
語教學,1997,(3).
(張娟 福建廈門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 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