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生成活動”是指在師幼互動過程中,通過教師對幼兒的需要和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價值判斷,不斷調整活動,以促進幼兒更加有效學習的課程發(fā)展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師幼共同學習、共同建構對世界、對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認識的過程。
生成活動不是平白無故出現的,是在問題情境下,當孩子已有經驗已不能解決現實中的困惑,或是經驗需要得到分享時出現的。在幼兒游戲和生活的環(huán)境中,自發(fā)性生成活動永遠會有一席之地。而當孩子的生成活動得到了支持,獲得了鼓勵,才會產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
一、善于觀察,關注興趣點
早上入園,幾個孩子不約而同地穿著彩格的衣服來到班上,聚在一起相互討論、對比著顏色、格子的大小,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有的喜歡小格子,有的喜歡大格子,有的喜歡顏色多的,有的喜歡一種顏色的,興趣很濃厚的樣子。所以我把這次生成活動的主題定位為各種各樣的格子布制品。孩子們穿的衣服上各種不同色彩和格紋的圖案的呈現激發(fā)了他們對格子的興趣。我根據孩子的興趣點生成了主題活動《會變的格子》,在孩子們的興趣被激起以后,采用了以下的策略:將格子延伸出來,采用圖案設計“會變的格子”、“格子上的游戲——棋類活動”、“跳格子”、“蘇格蘭彩格時裝秀”等形式在不同層次和領域將格子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二、關注突發(fā)與尋常的生成
1.善于觀察,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新火花
突發(fā)的生成活動在我們預設的活動中經常發(fā)生。這種幼兒自發(fā)生成的活動相對來說要比其他形式活動中產生的內容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也更具有開發(fā)和延伸的價值。一次,我發(fā)動小朋友從家里收集各種空瓶子,準備開展“各種各樣的瓶子”的活動。這天,兩個小朋友為兩個瓶子里裝的是什么而發(fā)生了爭執(zhí)。一個說裝的是酒.一個說裝的是醬油。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怎么能知道瓶子里裝的是什么”,孩子們說:“它們的包裝不一樣!我們可以在瓶子上寫字!”“可以在瓶子上做記號!”“瓶子的外形不一樣!”于是我們將小朋友帶來的瓶子進行了改裝,寫上字并作了不同的記號。小朋友又提出“瓶子里還可以裝什么呢?”于是我和孩子們把教室裝扮成瓶子的世界。
隨著活動主題的不斷深入,孩子們對瓶子進行了超級變變變。過了幾天周匡晟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畫得非常漂亮的瓶子,孩子們對這個瓶子很感興趣。于是他們又開始探索在瓶子上進行繪畫,但在作畫過程中孩子們發(fā)現玻璃瓶比較好畫、塑料的不好畫。通過在瓶子上作畫,孩子們對瓶子產生了更多的聯想:將瓶子變成樹。于是我們一起在教室里“長”了一棵超級大樹,樹上還“開”滿了許多瓶子花……慢慢地,瓶子的活動越來滲透到了各個區(qū)角。
2.巧妙轉化,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新欲望
孩子們對新生事物或事物的本質會產生本能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一個個“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串聯、累積、轉化成了幼兒的自發(fā)性活動,帶動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欲望。
在一次自主游戲中,小宇向我告狀:“戴老師,韓天鵬把鞋帶抽下來了?!蔽页n天鵬看過去,他正聚精會神地擺弄鞋帶,我本想馬上制止這種行為,但又想:也許孩子有他的理由和原因。只見他把鞋帶拿在手上扭來扭去的,一會兒弄個圓圈,對旁邊的朋友說:“零,零?!币粫河忠徽垡粡?興奮地說:“四,四,快看,這是四?!迸?原來他用長長的鞋帶變數字呢,這可是孩子們在生成活動中的創(chuàng)新體現啊,我應該鼓勵這樣的游戲才對。但如果幼兒都把鞋帶解下來,再要往鞋里穿對于孩子來說那太麻煩了。當我提出“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鞋帶也能這樣玩呢?”孩子們便唧唧喳喳起來,有的說可以用毛線代替,有的說可以用紙條代替!回到教室,他們忙不迭地自己動起手來,紛紛變出更多的不同的數字、英文字母、簡單的圖形等等,玩得不亦樂乎。
三、充分準備,提升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
在活動生成以后,我們會提供各種豐富材料,豐富孩子經驗,讓孩子自由選擇,動靜交替,交往合作,自主創(chuàng)新。在生成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有益于他們運用經驗與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有意義的交互作用,從而有效地建構知識。
如當春天的主題開始后,孩子們通過自己收集材料,外出尋找春天,制作春天的花、蝴蝶、樹等,幼兒對春天有了感性的認識。一天我們去春游時,當孩子們在賞花、聞花香、觀賞柳樹姐姐后,發(fā)現小路旁有一條蚯蚓,孩子們團團圍住了蚯蚓,對蚯蚓的外部特征、愛吃什么、會不會咬人?喜歡在什么地方生活,能存活多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春天的動物——蚯蚓的主題活動就這樣產生了。為了收集到更多更廣泛的活動材料,我們讓幼兒和家長參與收集,大家不但收集了圖片、文字介紹,而且家長帶領幼兒去公園、郊外挖蚯蚓,當孩子們帶著自己挖的蚯蚓來幼兒園時,臉上帶著無比的欣喜與自豪。
四、展示自己,畫上完美的句號
生成活動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展現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肯定和成功的喜悅。在“黑與白”這個主題活動中,幼兒收集制作,分三次展示日常生活中具有黑白對比色彩的事物,與同伴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獲得的經驗,從中生成了很多具有探索意義的問題。
一個成功的生成活動,讓孩子駐足不前,在快樂中游戲,在自主中發(fā)展,在活動中創(chuàng)新!當我們真正走進兒童自我建構生成的充滿發(fā)現和創(chuàng)新的世界中時,我們看到的是一道道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獨特風景。
(徐海燕,揚中市實驗幼兒園,2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