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瑞華
〔關鍵詞〕 語文教學;高效課堂;
轉變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7—0040—01
時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無效或低效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教師缺乏激情,缺少研究,組織教學不力,教學陳設化,滿堂灌。學習主體學生在課堂中情緒低迷,被動應付,消極怠工。因而,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培訓,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實施高效教學策略,迫在眉睫。在學習領會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筆者反思自己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在努力實現(xiàn)語文課堂高效教學方面做好“三個轉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實現(xiàn)從傳授知識到培養(yǎng)能力的轉變,逐步體現(xiàn)教育的本質
語文課堂中,教師的任務應在教授好語文基礎知識,使學生掌握語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注重語言表達、人文啟智、性情陶冶和意志的錘煉。語文資源較多,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就要充分利用身邊的社會資源,樹立“大語文”觀的思想,將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教材與社會生活充分結合起來,讓學生走出教師的范圍,走出教材,走出課堂,在社會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所學的語文內容去廣泛收集信息,可通過圖書館、閱覽室查閱資料,還可通過觀察、調查了解等手段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材料;還可以從家庭、鄰居、公共場所等人們的交流中獲取知識。當然,教師應提示學生要善于傾聽、觀察、動腦筋,要善于把自己認為好的內容、有用的內容及時記錄下來,要運用已有的能力和方法對新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和歸納等,并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運用結合起來,在課堂上運用,在學習其他學科時運用,在社會生活中運用。
二、從紙質教材為主到“立體化”教材的轉變,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
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遠程教育設施及資源中的課件、視頻等,使教具“立體化”。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部動機,能為學生接受知識提供豐富的感官接受基礎,還有利于促進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接受信息離不開視聽,要使學生感知、理解就要依靠多種渠道,獲取多種信息,使多媒體多渠道、多視角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使之形象化,從而達到變深為淺、化難為易的目的。如,在學習古詩文《岳陽樓記》一文時,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圖畫與音樂的配合下進行真情朗誦,讓學生置身情、景、聲交融的場面,真正領會教學語言、畫面語言與音樂語言所帶來的綜合美感,進而更深刻地理解詞的意境與情感。
三、從傳統(tǒng)教學法到自主性、探究性、協(xié)作性學習的轉變,產生多樣有效的教學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的學習途徑。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學“語文”、用“語文”的情景中,促使其自覺、積極地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始終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當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火花時,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要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提倡學習和語文閱讀的多元化,教師要用心組織學生進行多樣的課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活”起來。要讓學生自主成立語文學習小組,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設定自學目標,互相討論,互相學習,協(xié)作進步,學生帶著問題伴著興趣積極思考、釋放情懷,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了既定的教育教學任務,進而使學生收獲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就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學生就會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開始逐漸地積累知識,久而久之,當量變發(fā)展到質變,就有了成績的飛躍和提高。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一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語文課堂教學是否高效又成為目前語文課改向縱深推進的焦點。通過語文課堂教學的三個轉變,能從更利于操作、更富于實效的角度探討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以利于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推進語文課堂高效教學的實施。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