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照例到陽臺給花澆水,赫然發(fā)現(xiàn)角落里已經干枯了二十多天的發(fā)財樹竟發(fā)出了兩個綠豆般大小的嫩芽,那芽兒緊緊卷在一起,點亮了清晨的陽臺??粗@遲來的小芽,我不由想到了班里的后進生,他們不就像這盆看似枯萎的發(fā)財樹嗎?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們,才能使他們“枯木逢春”呢?
一、相信你能行:
給后進生成長的空間
孩子智力水平普遍存在差異,而學校教育很多時候又以考試成績這個單一標準來衡量學生,很容易挫傷孩子,造就后進生?,F(xiàn)代教育倡導生本理念,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時時抱著“每個孩子都會成才,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一番作為”的信念,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后進生。
小宇上課從不舉手回答問題,下課從不跟同學一起玩,看人的眼光怯怯的,和他談話時總是滿臉驚恐的神色,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還習慣性地抬起手腕,緊緊擋著臉。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的動手能力特別強,壞掉的東西經他一擺弄,準保完好如初。于是我利用他的特長,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充分發(fā)揮他的作用,把吹塑板的選擇、張貼全交給了他,他做得完美無缺。我在班里大大夸獎了他一番,全班同學也開始用全新的眼光看他。
一個孩子四歲才會說話,七歲才會寫字,教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思維不合邏輯”——這個孩子叫愛因斯坦;一個孩子考藝術學院考了三年還沒考進去,被父親抱怨,說他是白癡,其叔叔絕望地說:“孺子不可教也”——這個孩子叫羅丹;還有一個孩子經常遭到父親的斥責,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他資質平庸,與聰明不沾邊——這個孩子叫達爾文。德國大詩人海涅曾是學校里人盡皆知的“后進生”,老師曾說他對詩“一竅不通”;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張廣厚在中學里曾是數(shù)學不及格的留級生。這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證明,只要教育得法,給予他們成長的空間,今天的后進生,明天就可能成為棟梁之才。
二、學會等待:
抓住機會助推后進生發(fā)展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作為一個教育者要學會等待,在等待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等待中尋覓機會。
小文上課愛講話,常常興奮地站起來,甚至大聲叫喊。雖然同桌天天給他記作業(yè)紙條,但他家庭作業(yè)從來不帶,問他總是說忘帶了。面對其他同學對他“連綿不絕”的告狀聲,我沒有立刻找他談話或批評他,而是在等待一個機會。這個機會終于到來了:學校的一個下水道嚴重堵塞,當時只有他一人毫不猶豫地把手伸進去,把里邊的堵塞物一點點地摳了出來,使水流暢通無阻。我抓住這個機會,把他叫到辦公室表揚了他。接著我問他表揚好還是批評好,他興奮地說:“當然是表揚好!”我耐心地說:“如果你能管住自己不惹別人,主動寫作業(yè)按時帶來,我天天表揚你,好嗎?”他高興得連連點頭。第二天早晨,組長高興地跑來告訴我:小文帶作業(yè)了。我拿過來一看:確實寫完了,而且很工整,這就是進步?,F(xiàn)在小文不僅能嚴格要求自己,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
如果教師總盯著那幾個后進生,會使他們時時處于緊張狀態(tài),唯恐自己的“不小心”惹來老師“暴風驟雨”般的訓斥,其結果只能是越來越糟糕。面對他們的錯誤,我們不能“上綱上線”,心急火燎,恨不得他一分鐘內就改過來。不要僅僅為了提高他們的成績,就一逼再逼,一灌再灌,“生拉硬拽”會讓學生苦不堪言。處在成長期的孩子需要在錯誤中改正、在摸索中積累,我們要有耐心,滿懷期待,抓住機會助推后進生發(fā)展,屆時定會收獲意外的精彩。
三、因“材”施教:
巧促“后進”變“先進”
蘇霍姆林斯基的《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使我受益匪淺:費佳是一名差生,作者不但沒有忽略他,還專門為他準備了“第二套教學大綱”,編了一套適合費佳等后進生的習題,由“有趣的故事”開始逐步引導他喜歡學習。五年時間,他不僅趕上了其他優(yōu)秀學生,還能解答同樣的算術應用題。六年級時他成為“少年設計家小組”的積極成員,后來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床調整技師。教育家寬容的態(tài)度、偉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影響了我。面對后進生,我少了一份沖動,多了一份理解。我開始改變自己,改變課堂,盡量使自己適應每一個孩子。備課時認真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從問題的設計到作業(yè)的布置等都充分照顧到這個特殊的群體——后進生,針對他們的特點因“材”施教。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焙筮M生不應被遺忘在角落,我們應該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用我們誠摯的心、真誠的愛,善待每一位后進生,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一句贊美的話語、一個激勵的眼神、一絲會心的微笑對我們來講并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氣力,但對于渴望得到肯定的孩子來說卻是非常珍貴的。很多時候,后進生就如暫時“枯萎的花草”,如果我們太過急躁冒進,我們將永遠看不到生命的奇跡;可是,一旦我們靜下心來,多一份細致與耐心,多一份平和與寬容,多一份期待與思索,給孩子留足等待的時間、發(fā)展的空間,“花兒”終會綻放!
【徐靜,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qū)實驗小學,小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馬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