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春
【摘要】伴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依法治校的不斷推進,大學生起訴高校的法律糾紛日益增多,大學生權益保護問題也日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大學生權益受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立健全大學生權益保護機制要提高高校辦學實力和水平,增強高校師生的法治觀念和維權意識,構建大學生權益保障的救濟體系。
【關鍵詞】大學生權益保障
公民受法律保護的權利和利益稱之為權益,大學生權益是指他們在接受高等教育過程中享有的權利以及因此而帶來的利益。大學生具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普通公民又是受教育者。一方面,大學生作為我國公民,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的八類基本權利,包括平等權、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權、社會經濟權、文化教育權等;另一方面,基于大學生的身份,他們又享有大學生的受教育權。就受教育權而言,大學生權益的中心是大學生自我素質的提高,是大學生的競爭力,其所指是人的價值,即大學生自我生存與發(fā)展的現實及潛在能力。大學生權益存在于他們和學校的關系之中,產生于學校為其提供的教育教學、安全保衛(wèi)、后勤服務等一系列活動中。學校是教育和管理活動的主體,在管理活動中處于強勢地位,因此容易侵害大學生的正當權益。
大學生權益受損的具體表現
隨著普法教育及依法治校的不斷推進,大學生權益保護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是,在高校中依然大量存在侵犯大學生權益的現象。受侵害的權益主要包括受教育權、平等權、人身權、財產權、知識產權、知情權等,其中最常見的是受教育權的侵害。根據大學生權益受侵的來源,可將其歸為以下幾方面:
教學質量方面的侵害。隨著高校擴招,不論重點高校還是普通院校的教學質量均受到影響。主要是由于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水平整體不夠高;教學資源不足,教學設施跟不上日新月異的科技發(fā)展水平;部分教師師德修養(yǎng)不夠,忙于兼職或科研而不能專注于教學水平的提升,由此給學生造成了知識儲備不足、能力欠缺和發(fā)展?jié)撃艿膿p害。
學術行為方面的侵害。基于高校的職能,相對于初等、中等教育而言,高校的學術行為較多,與行政權力相比,學術權力具有松散性、自主性和民主性的特征,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學術權力更難于制約和監(jiān)督,如在對大學生結業(yè)畢業(yè)的控制、學業(yè)成果的認可、知識產權等方面容易對大學生的權益造成侵害。
教育管理方面的侵害。教育管理行為對大學生權益造成的損害,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首先從制度的合法性來說,一些高校管理制度違反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guī)、教育規(guī)章的規(guī)定;其次是不合法的教育管理行為造成的侵權,如教師在課堂上當眾辱罵、貶低學生,侵犯了學生的人格權;三是不嚴格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給學生的權益造成的侵害,這是目前最為常見的現象,如學校在評定榮譽稱號時,一些老師憑主觀好惡來擬定獲獎學生名單的情況,違反了公正公開評優(yōu)的原則;四是教育管理人員工作不盡責、延誤或態(tài)度不好給學生造成的侵害。
服務質量方面的侵害。近年來,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促進了高校服務水平的提高,但目前很多高校為學生服務的意識還未真正到位,還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例如,在餐飲服務上,食堂飯菜品種單一、量少價貴,對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的特殊用餐要求不能滿足;在住宿服務上,部分學校住宿環(huán)境差,收費偏高,住宿費每年上千元;在醫(yī)療服務上,有的醫(yī)務人員態(tài)度惡劣,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大學生權益受損原因分析
大學生權益受損的原因是多維度的,既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觀方面的原因;既有高校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法律層面的原因。
大學生的維權意識比較薄弱。前面提到,大學生的維權意識較之以往增強了,但離真正的法治社會中公民應具備的法律意識水平還有相當的距離,受教育者維權意識不強是大學生權益受到侵害的原因之一。學生從小學到高中,接受的都是應試教育,一直習慣于服從,不清楚自己享有哪些權利。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為貴”的思想也影響到大學生的權利意識。一般情況下,學生不會與學校和老師發(fā)生正面沖突,即使一些權益受到侵害,學生大多數情況下采取忍氣吞聲的態(tài)度。更多的時候,當權益受到侵害時很多學生還沒有意識到,更別說維權。
高校管理體制存在缺陷,法治觀念不強。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高校的管理體制以集權為主。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一直在進行改革,但還未扭轉這種局面。為了便于管理及提高管理的效果,高校制定了許多規(guī)章制度,但這些制度主要都是規(guī)定學生義務的,真正有利于學生參與學校管理方面的制度則比較少。由此,在機構設置上,高校也缺乏維護學生權益的服務機構。雖然高校有學生會這樣的學生自治組織,但很多時候其成為了學校管理機構的一部分,并沒有真正維護廣大學生的權益。
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水平不高。我國高等教育起步較晚,其間又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嚴重破壞,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相比,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水平還較低,這也是當前導致大學生權益受到侵害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來,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但師資力量及配套設施的建設卻明顯跟不上。在辦學機制上,高校對專業(yè)及課程建設、學生管理以及教師聘任及職稱制度的改革均跟不上當前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這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這一問題對大學生合法權益的影響最大,需要用相當長的時間、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解決。
大學生權益救濟的法律法規(guī)和機制不完善。近年來,我國先后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規(guī),對大學生的權益救濟做出了一些規(guī)定,但總體來說內容過于概括,操作性不強。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的規(guī)定,學生對學校給予的處分或者處理有異議,不能尋求司法救濟。雖然在司法實踐中曾有過學生對高校提起行政訴訟的案例,但更多的時候法院拒絕受理學生的起訴,認為高校的違紀處分、學籍管理是高校內部管理行為,不應納入行政訴訟的受理范圍。另外,設立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雖然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但在實踐中,學生申訴委員會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有的甚至是形同虛設。
大學生合法權益保障途徑
只有進一步建立健全大生權益的保障機制,才能有效地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侵害大學生權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大學生權益保障機制也應該是多方位、多層次的。
不斷提高高校的辦學實力和水平。高等教育的又好又快發(fā)展是保障大學生權益的一條根本途徑,因此,我們要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加快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要大力推進與高等教育發(fā)展不相適應的辦學體制和教育教學改革,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高校有了足夠的資金,配套設施跟上了,從硬件條件上滿足大學自主辦學的需要,這是從根本上對大學生權益的保障。
增強高校師生的法治觀念和維權意識。維護學生合法權益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內容。因此,高校教師和管理工作者首先要增強法治觀念,要依法從教。學校在制定各種規(guī)章制度時,必須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教育政策,同時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做到充分保護師生的合法權益。要在大學生當中普及法律基礎知識,加強對教育法規(guī)、高校法律糾紛案例的學習,加強對教師的法制教育,各級領導也要依法履行管理職能,帶頭學習法律知識,不斷提高高校管理者和師生的維權意識。
完善校內學生申訴制度?!镀胀ǜ叩葘W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第六十條規(guī)定,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的受理范圍為“取消入學資格、退學處理或者違規(guī)、違紀處分的申訴”,受理范圍過窄,其發(fā)揮的作用也有限。另外,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具體的組成人員比例不明確,學校負責人、職能部門負責人既是執(zhí)行者又是監(jiān)督者,影響申訴的公正性。由此可見,現有校內申訴制度是不完善的,應當予以修訂。
建立教育仲裁制度。教育仲裁制度作為解決教育糾紛的一種方式,在不少國家已有成功的先例。教育仲裁作為一種具有公正性和效益性的糾紛解決機制,以其所具有的成本低廉、程序簡便、專業(yè)性強等優(yōu)勢順應了教育糾紛解決的需要,是建立和完善我國多元化教育法律救濟體系的重要內容。要明確規(guī)定當學生不能或者不愿意通過申訴解決與學校之間的糾紛時,可以選擇申請仲裁或提起訴訟,對仲裁裁決不服依然可以提起訴訟。建立并施行教育仲裁制度,有利于及時解決教育糾紛,使一部分案件在進入司法程序之前就得以解決,有利于減輕當事人的負擔,降低訴訟成本,更好地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推進高校對大學生管理行為的可訴性。近幾年來,大學生訴高校的行政訴訟案件在全國呈上升趨勢,而各地法院對是否受理此類案件意見各不相同。放眼國際,高校學生管理行為進入訴訟是法治進程中的必然。在確定受案標準和范圍時,既要考慮尊重大學的辦學自主權,又要符合當前司法的發(fā)展趨勢。筆者認為,高校學生管理行為可納入司法程序的具體事項應包含以下幾方面:招考錄取類行為、學籍處理類行為、學業(yè)證書管理類行為、學位管理類行為、違紀處分類行為等。(作者單位:北京聯(lián)合大學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