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榮 劉麗霞
運用化學(xué)技術(shù)對棉花進(jìn)行脫葉與催熟,是棉花生育后期的一項重要技術(shù)措施,該技術(shù)不僅提高了人工采收和機(jī)械采收的作業(yè)效率,解決了棉花后期晚熟問題,提高了霜前花率。我們選用逸采進(jìn)行了試驗,為大面積使用脫葉劑提供科學(xué)、可靠的依據(jù)。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材料
棉花品種:新陸中32,屬長勢較旺,中熟品種。供試藥劑:(1)逸采(新疆錦華農(nóng)藥有限公司);(2)乙烯利(河北黃驊化工廠)。
2試驗處理
2.1逸采:40ml/667m2;
2.2逸采35m1+乙烯利80ml/667m2;
2.3乙烯利:100ml/667m2;(4)cK(空白對照)。
3試驗方法
試驗設(shè)4個處理,重復(fù)3次,小區(qū)長15m,寬2.88m,各處理隨機(jī)排列,于9月21日用工農(nóng)16型噴霧器噴藥,藥液霧化程度好,棉株上下均勻沾濕藥液,667m~噴藥液量45公斤。每小區(qū)選代表性強(qiáng)的連續(xù)10株定點調(diào)查,于藥前和藥后6天、10天、15天、20天調(diào)查,棉株葉片數(shù)、青鈴數(shù)、吐絮鈴數(shù),計算脫葉率和吐絮率,藥后30天摘棉株上部鈴50朵測單鈴重,衣分,纖維長度,考查各處理對棉花品質(zhì)的影響,并統(tǒng)計霜前花率。
4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于4月18日播種,株行距配置(60+40+22)×9.5cm,前作棉花、沙壤土、肥力中等。棉株平均高度73cm,主莖葉片15~16片,果枝9~10臺,生育期化調(diào)5次,灌水15次,施肥105kg。
5天氣情況。
9月平均溫度17.5℃,9月上旬23.1℃,中旬18.4℃,下旬ll℃,施藥前3天,最低溫度11.3℃,施藥后5天,最低溫度6.8℃,氣溫偏低,其它時間以晴天為主,對棉花吐絮有利,10月18日打霜。
二、結(jié)果與分析
1各處理脫葉與催熟效果比較。
噴藥后5~10天,逸采40ml/667m2處理和逸采35m1+乙烯利80m1處理脫葉效果好,脫葉見效快,施藥后10~15天脫葉速度達(dá)高峰,脫葉效果明顯,20天后各脫葉劑處理的部分果枝葉未脫落,若要達(dá)到更好的脫葉效果,需進(jìn)行第二次藥劑處理,并加大藥量,藥后10~15天逸采+乙烯利處理吐絮效果最明顯,其次是逸采40ml處理,二者差異不大,并且與乙烯利100ml處理差異不顯著。三個藥劑處理的催熟效果和霜前花率都高于對照。
2各處理對棉花品質(zhì)的影響。
試驗結(jié)果表明,噴施逸采和乙烯利后,棉花上部鈴單重有所降低,乙烯利處理和逸采+乙烯利處理的衣分也有所降低,但差異不顯著,乙烯利處理纖維長度較對照和其它處理低??傮w來看,乙烯利對單鈴重,衣分和纖維長度影響較重,逸采對單鈴重、衣分、纖維長度的影響輕。
3天氣條件與試驗藥劑效果之間的關(guān)系。
逸采要求施藥前后3~5天最低≥12℃,我們于9月21日施藥,施藥前3天最低溫度11.3℃,施藥后5天最低溫度6.80℃,氣溫偏低,對脫吐隆的藥效有一定影響,9月平均溫度17.5℃,對乙烯利發(fā)揮藥效,沒有不利影響。因此,逸采的最佳噴施時間為9月10~15日。
三、小結(jié)與討論
1使用逸采脫葉催熟效果好。
2逸采的最佳施藥時間為9月10~15日。
3使用逸采+乙烯利配方,可降低逸采的用量,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