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萍
(深圳市新安中學,廣東 深圳 518000)
摘要新學伊始,學生在眾多新書之中,往往先翻看一遍美術書,然而等老師講課時,學生對書中教學內容的新鮮感、興趣度大打折扣!這一現(xiàn)象雖然有著美術這種視覺藝術的客觀性,但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情感性,其通過各種充滿寓意和情感的美的形象來激發(fā)人們情感的共鳴,陶冶人們的情操。
關鍵詞探討;教育;時間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欣賞教學難于實踐教學,而作品欣賞則更難。這也許因為在欣賞傳統(tǒng)的具象再現(xiàn)性作品時,有關資料和藝術作品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符合了學生追求現(xiàn)實意識和經驗的需求。而現(xiàn)代表現(xiàn)性作品欣賞的著眼點不能直接為日常意識所接受,學生一時無法超出現(xiàn)實經驗和欣賞習慣的界限,且作品的時空距離感總讓學生處于旁觀者的冷漠狀態(tài),因而使教學發(fā)生了“脈阻”。
這為我們提出一個研究課題:怎樣在美術課堂中注入新活力,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美!教育家尹少淳指出: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形式單一、缺少動手機會、不夠生動活躍的問題,建議老師可根據本地資源,創(chuàng)設活動,為鑒賞理論課注入活力,增加學生豐富的體驗,以提升感悟。并倡導:提升教師主觀能動性,變教學的實施者為設計者!
我們要用新的、科學發(fā)展的方式理解教學和教育活動的本性。教育者要善于提供學習、創(chuàng)造的場景性、情境性條件。
中學的藝術課是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品質的基本場所,它需要有活力,又有效力的教與學的支撐。校長定位美術教育為既要高考、又要素質!校領導大力支持藝術教育,保障落實,措施到位,功能室配置齊全,且教學設施先進。我們探索著從教學實踐做起,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多積累教育教學中的心得體會,把平時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設計,結合利用本地資源,共同開發(fā)校本教材,形成“以學生為本,教學形式多樣化?!钡慕虒W模式。教師不拘泥于課本教材,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大膽創(chuàng)新,美術拓展訓練成為充滿活力的美術教學新模式。
美術拓展訓練是教師將書本所學美術法則、抽象的美學原理,巧妙設計使之融合于趣味制作的教學延伸與拓展。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有著充足的體驗時間與空間。令學生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余,緩解壓力,活躍思維,同時創(chuàng)造了動手實踐的機會。由于美術拓展訓練形式多樣,以吸引學生興趣為宗旨,有發(fā)揮豐富想象力的廣闊創(chuàng)作空間,非常受思維極其活躍的中學生的歡迎。通過充滿活力的美術教學,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欣賞、感悟生活中的美,進而設計、創(chuàng)造生活中的美,體驗到“學以致用"的實效性。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無論是材料的選用、新技法的學習,還是畫面效果的營造,都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制作出富有個性的藝術品。學生在感受成功與快樂的同時,樹立了自信,潛移默化中汲取了伴隨終身的美學素養(yǎng)。美術課上可以看到學生投入的神情和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學校開展師生美術作品展評和收藏活動,藏品的作者可獲收藏證明,這激發(fā)了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的熱情,有利地推動了學校美術教育的發(fā)展。
探索之一:方寸之間,異彩紛呈
根據不同時節(jié)開設的《復活節(jié)彩蛋的設計與制作》《圣誕樹設計》、和《工藝掛盤的設計與制作》,《鋁箔工藝裝飾》課程主要通過理論基礎知識,作品欣賞、創(chuàng)作方法分析、材料的選擇及運用和點、線、面的構成等,體會點.線.面的魅力,運用點線面基本造型元素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使學生掌握形式美法則,學會多種裝飾方法,靈活運用表現(xiàn)技巧。本課程的開展能進一步加強中學生的造型表現(xiàn)、欣賞評析和設計創(chuàng)作能力。
別小看這方寸之間,可開發(fā)無限藝術創(chuàng)想,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空間,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設計思路,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獨到的審美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使學生勇于嘗試敢于表現(xiàn)?;酁樯衿妫瑢W生樂此不疲,欣賞著自己的作品,頗有成就感。
《工藝掛盤的設計與制作》
《復活節(jié)彩蛋的設計與制作》
《鋁箔工藝裝飾》
探索之二:降低難度,花樣翻新
以學生為本,創(chuàng)造多樣的貼近學生的教學新思路。學生學習《名畫中的肖像>>,通常進行線描肖像畫的課堂練習,學生畏難,參與度不高。在本課的實踐活動中,我設計了人像剪影的拓展練習,只表現(xiàn)側影輪廓,不用考慮透視變化的眼睛和耳朵,以退為進,降低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更重要的是,使用剪刀,以刀代筆,增加了學生制作的興趣。學生大膽表現(xiàn),造型夸張,形態(tài)各異生動有趣。有的學生將自己的剪影粘貼在筆記本的封面,就做成了個性日記本,還有的做成紀念卡送給朋友……
探索之三:創(chuàng)設“琢玉”體驗,激趣效果明顯
在學習《美術鑒賞》第十五課:民族文化的瑰寶——輝煌的中國古代工美術這一章時,我僅從陶瓷、青銅器、漆器、絲織等眾多民族文化瑰寶中采擷玉器工藝這朵奇葩,深入而精細品鑒,引領學生掌握鑒賞模式,觸類旁通,實現(xiàn)“以點帶面”的教學效果。由于高一學生已具有活躍的思維和理性判斷能力,但欣賞還存在感性化、表面化及盲目追隨時尚的問題,對古代傳統(tǒng)工藝有生疏感,這令民族文化的瑰寶塵封于現(xiàn)代生活之外。所以,我一改以往先欣賞后解析的教法,創(chuàng)設“模擬琢玉”實踐課,先指導學生將普通蠟燭雕琢成螺旋形蠟燭,練手熱身,再將蠟燭和碎屑融成仿玉蠟坯,收集圖樣,拓印雕刻。學生很喜歡體驗琢“玉”的樂趣,精心雕琢而不怕繁難,一切皆由興趣使然。其實興趣是老師交給學生的一把金鑰匙,寶庫的大門學生自會開啟!水到渠成,此時學生方能靜心體會玉文化的深刻內涵。儒學宗師孔子說:“君子比德于玉”將玉的物理屬性于君子的品德相比擬,玉溫潤柔和是仁;緊實致密是智;不傷害人是義;懸垂于身是禮;敲擊它發(fā)出清脆悅耳的聲音是樂;不掩飾瑕疵是忠;光彩四溢是信。所以:“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學生感悟到:“這是一門需要細心、耐心的藝術,從中我體會到自己去創(chuàng)造一件作品的莫大樂趣,既培養(yǎng)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同時還學到很多有關玉的知識?!痹跐撘颇?, 仁、義、禮、智、信五常入心入性。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積淀,豐富、博大, 而傳承文明并不高遠、空泛,我們盡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機會,一點一滴地注入心田,正所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模擬琢玉” 蠟燭雕刻作品
一草一木總關情,我相信藝術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要努力為學生營造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氛圍,培養(yǎng)愛美向善,情趣高雅的中學生。讓學生在美術課上熱枕的投入,活躍思維,大膽想象,設計出富有個性的作品,獲得成功體驗。結合展示與評獎及收藏等激勵方式,設置“我酷、我行、我設計”的作品展示欄,這樣能彰顯學生個性,使活力美術教學開展得有聲有色。而且學生在近距離欣賞美感受美的同時,體會學校精致教學,無形中能以美來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改善學生情緒,變得更加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