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斌
〔關鍵詞〕 班級管理;情感效應;角色魅力;
可信度;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4—0034—01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啟示我們“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離開了情感,教育便無從談起。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搞好班級工作的關鍵和核心。因此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不僅要用自己豐富的學識和人生閱歷做學生的引路人,還要對學生“愛如慈母,親如朋友”,以情感贏得信任,以心靈感受心靈,學生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教,班級管理工作才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本文就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應的主要體現(xiàn)做以簡單分析。
一、增強角色魅力
班主任工作面對的是鮮活的學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班主任工作必須體現(xiàn)民主性的特征,了解學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礎,因此迅速、準確、全面地了解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心理學認為,教育者的個人威信與教育效果呈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學生中享有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級工作和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和保證。班主任要用自己的淵博學識和豐富的人生閱歷,做學生成長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僅要把自己扮成嚴師的角色,更要扮演好"管如嚴父,愛如慈母,親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換心,以誠對誠,學生的崇敬之情和對你的信任便會自然的產(chǎn)生。
二、增強教育的可信度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的內(nèi)在要求,尊重學生不僅是教師必備的職業(yè)道德,而且是保證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班主任有對學生進行管理的權利,但在人格上與學生是平等的,如果我們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只會換來學生冷漠的目光和心靈的敵視。當我們以真誠的情感維護學生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時,學生會把他們的愛心和敬意回報給我們。
面對調皮的學生,班主任應該用真摯的情感去彌補學生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深入了解學生,從關心學生成長入手,教育學生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這樣,在融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自然會把班主任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班主任的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為規(guī)范轉化為自己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習慣,收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三、提高學校教學工作的有效性
如果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只曉理,不動情,干巴巴的說教,枯燥乏味,學生聽起來毫無興趣,甚至反感。這樣的教育方法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心理學研究認為,情感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運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如寒假回來上課,學生們似乎有說不完的話,有時還影響了上課。但板著臉對他們訓斥一頓可以維持短暫的安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于是我用自己真實的情感和他們交談。我告訴他們盡管平時的工作很辛苦,但假期里,我十分想念同學們,現(xiàn)在老師看到同學們的一張張笑臉,很開心;從同學們的眼睛里,我感覺到了你們對知識的渴求,感覺到了肩上的擔子是多么的沉重。這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孩子們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我從同學們的眼神里看出我的話引起了他們思想上的共鳴。我話題一轉,把課堂紀律放進了正題,這樣一來,教育的效果就達成了。
四、形成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個班的學生,情緒、氣質、興趣和愛好不盡相同。如果每個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是,班集體就會成為一盤散沙。遇到這樣的班級, 班主任如能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富于同情心,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班主任,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學生把班主任當做可以信賴的人。這樣,學生也樂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談思想、學習、生活,心就會往一塊兒想,勁就會往一處使,形成一個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體。
班主任的工作實際上和學生的學習是一樣的,有付出才有收獲,付出的越多收獲的也就越多。要使班級管理的過程成為師生情感互動的愉快過程,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最重要的就是以感情贏得感情,以心靈感受心靈,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