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由于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肌間刺少深受消費者喜愛。福建水口電站建成后,閩江河道變寬,水流變緩,水質變肥,小型野雜魚、蝦增多,十分有利于黃顙魚的繁衍生長。庫區(qū)群眾采捕、收購野生苗種在水庫中進行網箱養(yǎng)殖,3米×3米×3米的網箱,放養(yǎng)尾重25~50克的魚種600~1000尾,經6個多月的飼養(yǎng),尾重可增至200~400克,每平方米網箱單產可達10~20公斤,經濟效益顯著?,F將主要養(yǎng)殖技術介紹如下:
1.水域的選擇:選擇靠近村莊、向陽背風、水深8米以上的庫灣安置網箱。這樣,既方便管理又能避免枯水期網箱搭底(庫區(qū)水位正常升降落差為3米)?;蛘哌x擇遠離航道、碼頭,水流在0.1米/秒以內的水域。這樣的水域環(huán)境相對安靜,可以減少魚類的應激反應。上游及周邊地區(qū)有化肥廠、農藥廠、造紙廠等污染源的水域不宜選擇。
2.網箱的制作:(1)網箱材料采用3×3聚乙烯網。(2)網箱規(guī)格為帶蓋的六面體封閉式雙層網箱。網箱長3米,寬3米,深3米;外層網目3厘米,內層網目1.5厘米。(3)網箱支架由4根長3.5米、尾徑4厘米左右的帶皮毛竹制成3米×3米的四方形漂架。
3.網箱安裝:(1)網箱的固定采用錨繩固定法。每10箱為1組,每組由2根直徑2厘米的聚乙烯綱繩沿網箱兩邊結扎串聯成一排。箱間距1米,排間距5米。每排兩端由錨繩拉直繃緊固定。鐵錨每個重10公斤。錨繩直徑3厘米,長度大于水深2.5倍。(2)網箱下水時間。網箱應于魚種入箱前10~5天安裝下水,箱壁附著藻類后可防止魚體摩擦損傷,以提高魚種成活率。(3)飼料臺的制作。用直徑6毫米的圓鋼筋做框架,40目篩絹包襯縫扎制成1.5米×1.5米、邊高0.2米的長方形飼料臺。飼料臺吊掛在網箱中央,以貼近箱底為準。
4.魚種放養(yǎng):(1)魚種的采捕采用蝦豪、定置張網捕捉。小絲網捕捉時,應用小剪刀將網線剪斷后取魚,不可用手強拉硬摘。電捕的魚種不可選用。(2)品種選擇。水口庫區(qū)有4種黃顙魚,即黃顙魚、光澤黃顙魚、江黃顙魚、細黃顙魚。其中黃顙魚生長快、個體大,最有養(yǎng)殖價值。在采捕、收購中,上述4種?;煸谝黄?,應注意辨認挑選。黃顙魚的主要特征是:體黑褐色,口大,吻短而圓鈍,胸鰭硬棘內外緣均有鋸齒。其他3個品種體灰黃色,口中、小,吻較尖,胸鰭硬棘外緣光滑,內緣有鋸齒。(3)放養(yǎng)密度。魚種尾重25克的每平方米放養(yǎng)100尾,尾重50克的每平方米放養(yǎng)70尾。(4)魚種消毒。魚種入箱時用3%~5%的食鹽水溶液浸浴5~10分鐘。
5.飼喂方法:餌料以新鮮魚肉為主,輔以蚯蚓、豬血、螺蚌肉等。餌料魚主要來源于采捕、收購庫區(qū)中的野雜魚。魚種入箱后即可投喂。初期采用黃顙魚喜食的蚯蚓拌魚肉絞成魚糜進行誘食馴化。1周后,可直接將餌料魚剁成適口的小魚塊投喂。日投餌量控制在魚體重的2%~l0%,具體視天氣、水溫、魚的活動狀況靈活掌握。日投餌2次,早晨6點~8點和傍晚5點~7點各一次。根據黃顙魚夜間覓食習性,傍晚投餌量應占日投餌量的60%。每次投餌量以2小時內吃完為宜。
6.日常管理:(1)網箱每隔7~10天洗刷1次,及時清除垃圾等漂浮物,防止網目堵塞影響水體交換。(2)飼料臺每天早上都要檢查、清洗,以防剩餌腐爛敗壞水質。同時根據剩餌情況決定當天的投餌量。(3)防止破箱逃魚,每天都要認真觀察、檢查網衣有無破損、滑節(jié)。如有,應及時修補。(4)箱蓋遮陰,黃顙魚喜在弱光下攝食,可在箱內移植部分水浮蓮,其覆蓋面積應低于網箱總面積的50%。也可在箱蓋上覆蓋黑色塑料編織布。
7.病害防治:黃顙魚病害較少,但一旦發(fā)病損失較大。在網箱養(yǎng)殖過程中應以預防為主。飼料臺掛袋消毒,用編織小袋,每袋裝150~250克漂白粉,懸掛在飼料臺的上方,藥袋入水50厘米,每箱掛1袋,藥溶解完后間隔3~5天再添加。定期潑灑生石灰溶液。每隔7~10天,每箱用1~1.5公斤的生石灰兌水趁熱潑灑,每天灑1次,連續(xù)灑3天。黃顙魚為無鱗魚,對藥物較敏感,敵百蟲、硫酸銅應慎用。(上海 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