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
(烏魯木齊市第68中學,新疆烏魯木齊830011)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課堂教學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革。教師在課堂上應轉變觀念和教學方式,致力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中物理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在新課改下如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是許多教師關注的重點。本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課堂教學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革。教師在課堂上應轉變觀念和教學方式,致力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中物理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在新課改下如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是許多教師關注的重點。本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做好課前準備,充分了解學生
物理是一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進入高中階段,課程在廣度和難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因此在教學中,無論是物理規(guī)律的解釋還是物理概念的建立,基礎知識的學習都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應注意掌握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學習的態(tài)度以及對學習的需求,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建立在了接學生和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高中物理的很多概念對于成長時期的高中生來說有些抽象,教師應想辦法讓學生打破物理概念抽象的思維定勢,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物理實驗能幫助學生化解抽象的概念,并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如講授“機械波”時,教師課前準備好課件,課堂上借助實驗利用機械波的演示儀將機械波的形成和傳播過程演示給學生,通過反復演示讓學生仔細觀察,之后讓學生思考機械波的形成和傳播過程以及傳播過程中指點的振動順序等,鼓勵學生大膽討論、分析。學生通過相互探討,獲得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不僅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而且產生了學習的興趣,教學的效果也由此提高。
二、精心設計課堂,活躍課堂氣氛
(1)注意課堂導入的創(chuàng)新性。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物理課也不例外。如果教師能夠精心設計導入,在課堂開始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投入極高的熱情進入到課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共點力的合成與分解”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入按一個和尚沒水喝的小故事,并利用教室里現成的工具當堂進行小實驗,并讓學生思考:兩個人共同提一桶水怎樣最省力?如果兩個手臂間夾角增大會怎樣?省力還是費力?以這樣的方式導入,比起上來就講共點力的概念更能加深學生的記憶,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嘗試探究性教學,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勇于展示自己。教師應適當加以引導,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行探究式教學。如,教學圓周運動時,教師可以這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將一個塑料小球放入一個錐形瓶中,讓學生思考使錐形瓶倒置但又不能讓小球落出瓶口的方法。提出問題后,學生們可以互相討論,并提出不同的方法。教師認真傾聽,但不做任何評判,讓每一個提出方案的學生親自動手為其他同學演示。演示時必然有成功的方法,其中可能有讓小球沿著錐形瓶的瓶壁做圓周運動,然后漸漸的把瓶子倒置過來。當然,也不可避免會有一部分同學會失敗,但是強烈的求知欲促使他們失敗后會跟同學討論交流并繼續(xù)實驗,課堂氣氛因此變得活躍。實踐證明,學生有很強的探究意識,教師應善于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
三、加強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注重師生互動。新課改背景下,許多課堂教學需要對問題進行預設,而不應當窮追不舍的進行課堂提問。問題的預設應恰當、有價值,體現層次性,注重難以適當。教師應設計具有思考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教學摩擦力時,教師提前準備了一些教具,如筷子、刷子、雞蛋、石頭等,讓學生利用教具動手實踐并討論說出觀察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結果,學生僅僅觀察到表面現象,并不能總結出有關摩擦力的性質。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實驗時,預先設計好相應的問題,并在學生實踐討論的過程中逐漸提出并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又如在學習“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guī)律”時,可以先讓學生熟練的在草紙上畫出電路圖,并引導學生了解了串聯電路所需要的知識,然后再問學生還想知道哪些內容、有什么質疑、在串聯電路中的電壓有什么樣的關系等,一步一步的把問題放大,進到學生進入學習軌道。
(2)及時進行課堂反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傳輸給學生的信息,應及時進行反饋。反饋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障礙,并及時采取措施加強鞏固。在每次新課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借助標準化題型的檢測,讓學生在新課學習結束后對所學知識進行練習鞏固,并將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還可以將教學目標的要求與課堂練習的經典知識滲透到練習題中,讓學生通過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四、小結
高中物理教學應在認真領會新課改精神的前提下,認真挖掘教材,將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提高教學實效性,應做好課前準備、充分了解學生,精心設計課堂、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孫晶濤. 新課程背景下提高物理習題教學實效性的實踐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田波. 淺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C版. 2010(10):107.
[3]張繼華. 淺談新時期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11(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