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萍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愿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關鍵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通過幾年的工作實踐,我對打造有效課堂積累了一些經驗,以下是我的幾點做法。
一、有效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效的備課必須體現在:
1. 文本解讀準確深入。教師要能動地、有個性地解讀教材,必須根植于對文本的深入體驗感悟,將教材內化為自己的獨特感受。脫離原文必然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2. 教學目標具體集中。教師課前公布本課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白本課要學習的內容,還要讓學生寫在筆記本上,使學生積極圍繞教學目標進行預習及復習相關知識。預習是目標教學的前提,學生在預習中發(fā)現問題,帶著不理解的問題走進課堂,這就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公布學習目標是為了把教目標轉化為教與學共同的目標,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生來說,學習目標具有啟動、導向、凝聚、激勵等心理作用,但畢竟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認識水平也是有限的,我們不能什么都抓,什么都學。只有抓住一兩個最有訓練價值的,最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水平的內容,學生對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的學習才能有效果。
二、課堂的有效
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的主陣地。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以追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實現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呢?
1. 創(chuàng)設的情景要“近”,要貼近生活,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好奇心。只有學生對你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感興趣了,他們才會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對作品的情節(jié)、人物、思想、詞匯和結構作出反應,求知欲一旦被激發(fā)了,就不愁教學的效率了。
2. 設置的問題要“精”。課堂教學中,問題是核心、是靈魂,只有有效的問題及有效的提問方式,才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這里的“精”,是指不要設置無效的問題,不要就教材上的原文照念,應當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應當具有能喚醒學生探究意識、益于學生發(fā)展個性化的見解和獨特感受的問題,應當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層次獲得成功的問題設置。
3. 教學方法要“活”。教學活動要能撥動學生的心統(tǒng),激發(fā)學生的感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是我教你學,也不是我啟發(fā)你,而是教與學雙方在教學活動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師引著學生走,學生也推著教師走,教師得心應手,學生如沐春風,雙方欲罷不能,其樂融融?!奔せ钫且饘W生興趣、讓學生喜歡的過程,語文教師應當盡量發(fā)現、挖掘并把握住課堂中每個可以激活學生的細節(jié),因人而異,因文而異,根據具體情境,因人施教,因境施法,讓學生的學習熱情沸騰起來,主動地去探究,讓教與學的雙方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做到融洽交流,從而激活語文課堂,讓語文教學充滿新的活力,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有效反思
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素質和課堂教學質量最有效的途徑。教師通過自覺地把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不斷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控教學行為,總結教學規(guī)律,不斷提升自己教學實踐的科學性、合理性,使自己進入更佳的教學狀態(tài),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從而真正提高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的有效性,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xù),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充盈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