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芹
在我國幾千年的教育史中,師生之間的人人關系在學校教育中常常被異化為人物的關系,教師職業(yè)被看作是出賣知識的職業(yè),師生關系被看作是買賣關系,把教育活動和師生關系的理解引入誤區(qū),久而久之,師生關系變得機械而毫無生氣。在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思想的大力指引下,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對教育價值觀、新型學生觀以及學校教育活動的性質有了全新的認識,尤其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生命性”的全新認識。為了培養(yǎng)出適應經濟發(fā)展所需要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教育必須重視人的生命價值,把增進人的生命主體意識看作是時代對教育功能的主要規(guī)定。在當今的許多課堂,我們已經能夠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主體性和生命價值的尊重。本文從兩堂語文課對新型生命課堂教學模式做了探討。
一、充分尊重學生,把課堂“主人”權還給學生
有一堂語文課,課文的題目是《老?!?,教師想采用討論的方式對老牛的特點進行教學。教師把這想法告訴了同學們,沒想到這個小小的提議,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激活了學生們的表現(xiàn)欲望。同學們在了解了課文大意之后,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對老牛特點的認識。甲同學說:“這是一頭工作了一輩子的,但沒有怨言、性格也很安詳的?!?。甲同學本以為老師會很贊許他的觀點,沒想到老師摸摸他的頭,示意他坐下。乙同學又說:“這是一頭快要死的?!保蠋熜π?,沒有作答。丙同學說:“這是一頭體弱多病的?!?。老師失望地搖了搖頭。接著,又有好幾位同學先后發(fā)表了自己的想法,但是這些奇思妙想并沒有得到老師的肯定。當然,也有些同學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聽著,寫著……
這是一個看似熱熱鬧鬧的課堂,學生的主體性看似得到了重視,課堂氣氛也比傳統(tǒng)課堂活躍,但這是否是我們所倡導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呢?當然不是。問題出在教師身上。教師把民主的討論當成了一種擺設,同學們在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教師沒有發(fā)揮生命課教學中的“問題引領”作用,不善于撲捉課堂信息,沒有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信息源”。此外,教師沒有及時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積極的評價,沒有激活學生的思維,沒能與學生進行真正的思想互動,學生的生命性沒有在教學中真正體現(xiàn)出來。在引導同學們總結牛的特點時,這位教師對學生的智慧缺乏信心,迫不及待地把早已寫在教案上的答案板書在黑板上——“瘦、老、病、死”。學生因其奇思妙想沒得到教師的肯定而變得灰溜溜的,積極性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創(chuàng)造性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yǎng),教師的智慧、課堂的精彩和師生的生命性也因缺少師生思想交流和情感互動而變得黯然失色。其實,這樣注重形式上的討論猶如水上浮萍,猶如過堂風,不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那么,怎樣改變這種現(xiàn)狀?筆者認為,首先教師有必要重新認識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各自的角色,重塑新型師生關系。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呈現(xiàn)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yè)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xiàn)出信息的“重組者”。[1]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課堂的主人,教學參與的主體之一。教師要認清師生各自的角色,并相互配合,讓課堂的精彩不斷涌現(xiàn);其次,教師要真心實意地把對學生的生命關懷貫穿到教學過程中去,引導師生真情實感的投入,讓所有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討論交流,多給學生積極鼓勵性的話語,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靈感,讓課堂綻放出智慧的火花和師生生命的光彩,讓老師深切感受其職業(yè)的生命價值,并不斷提高職業(yè)水平,不斷完善對生命意義的認識;第三,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聰明智慧,善于捕捉課堂信息,善于“大問題設計”,適時給予學生智慧的點撥,把課堂引向深入,打開相互的思路,讓師生的思想火花在交流、辯論中碰撞,生命的意義在其中得以淋漓盡致地彰顯,學生也在參與和思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不斷嘗試解決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心和勇氣。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生活走進課堂
新課程倡導通過改變課堂教學的過程結構和組織結構來改變教師課堂教學的行為結構。給學生提供每節(jié)課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時間參與課堂教學,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多方面發(fā)展的機會。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教知識,更要教知識結構,要把知識活化,教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如記憶理解的策略;時間、學習環(huán)境的選擇策略;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習、自主學習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使課堂成為培養(yǎng)學生自我記憶能力的最好場所,”這是我們課堂教學改革追求的目標,也是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和目的所在。[2]下面是一課堂教學片斷,也許會對我們理解課堂的生命有所幫助。
這是一堂為生字“島”配畫的語文教學片斷。首先,教師把“島”字寫在黑板上,然后他轉過身問同學們:“誰能先說說島字的特點?”甲同學站起來大聲說:“島是由鳥和山組成的象形字?!崩蠋熛蚣淄瑢W投以贊許的目光:“你說得真好!”乙同學站起來鏗鏘有力地說:“上周末,我和爸爸媽媽去公園劃船,看見湖中心有一個小島,島上有許多樹和游人,島的周圍還有小船和清澈的湖水?!薄罢f得真好,水讓小島活了起來。我們想象得出你的生活很幸福,謝謝你告訴我們你的周末生活。”乙同學高高興興地坐下了。老師又問:“誰能把小島畫在黑板上,并解釋一下畫面的內容?”同學們爭先恐后舉手,爭取這個表現(xiàn)的機會。緊接著,老師又向同學們提出:“誰能用島字組詞,或者說一句話?”同學們的思維更活躍了,有同學說:“從我家窗戶看出去,可以看見馬祖島?!薄拔覀兊淖鎳性S許多多舉世聞名的小島?!蓖瑢W們踴躍地回答著,其場面就連聽課的老師都深受感染。
在這堂小學語文課上,這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自始至終地堅守著“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育理念,在課堂動態(tài)生存中注重學生思維形成的特點,積極鼓勵學生自覺投入到教學中,師生有真實的感情投入和交流互動,教師把每一個學生當作活生生的生命個體,自始至終都表現(xiàn)出對學生生命價值的尊重,教師的生命性也得到了良好的彰顯;此外,這位教師還善于捕捉動態(tài)生存的教學資源,通過拋出一個個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緊緊把握住了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資源,并且巧妙地把課堂引向思維的深處;教師還及時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積極的回應,把學生的生活經歷引入了課堂,“水”讓課堂進入了思考的狀態(tài),師生的思維也在不斷的拓開、拓展,教育的育人價值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真實體驗得以有機會表達并與大家一起分享,幾乎每個人都有獲得實實在在發(fā)展的感覺。在“還課堂給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智慧相互啟發(fā),智慧的火花不斷碰撞,誰也不可否認——“教學真是一門藝術??!”
三、建構生命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
生命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必須具備以下素質:
首先,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智慧。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們常??匆娊處熃o學生提出一個問題,還未等學生思考,教師就迫不及待地給出了答案。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但提問也需要技巧,教師自問自答式的提問又有何價值?教師的智慧不在于比學生的知識多多少,而更多體現(xiàn)在“大問題設計與思維引領”上,引導學生不斷積極跟著老師的思維來思考,啟發(fā)學生提出來自學生自己認知世界的未知問題,通過師生、生生討論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和學生的智慧和生命正通過此種方式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這不正是我們目前提倡的“以人為本”教育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真實展現(xiàn)嗎?
其次,在生命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還必須具備捕捉課堂資源、信息的智慧和意識。在傳課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把教學過程、教學內容等一切都課前預設好,然后按照教學計劃,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學任務。此種教學模式更多地體現(xiàn)了教師對課堂和知識的權威和壟斷。在充滿生命的課堂里,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指導者,更是課堂資源的捕捉者、判斷者、組織者和障礙的排除者。在充滿生命的課堂教學中,任何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或尷尬都有可能出現(xiàn)。信息時代下的學生已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被動的知識接受者”,他們思維活躍,知識不再僅限于課本或依靠老師課堂傳授。生命課堂教學中的師生更像一個戰(zhàn)壕里出生入死的戰(zhàn)友,師生在人格和地位平等的基礎上,在生命課堂里共同探求新知,共謀發(fā)展,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一起努力。在生命課堂模式下,教師要不斷學習和養(yǎng)成資源意識,并抓住課堂上動態(tài)生存的資源,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思維深處。誠然,教師的資源意識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養(yǎng)成的,更多要靠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去摸索、去養(yǎng)成、去感受。久而久之,資源意識就會越來越強,生命課堂也會越來越精彩。
最后,教師要拋棄“師道尊嚴”。教師不要過分依賴教學經驗和課前預設好的教案,而是要“注重對以往教學經驗的反思和重建,不斷充實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而改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行為習慣以及內部的實踐標準、參照系。這一切,都使得教師逐漸成長為自覺的、有理念指導的、自主的變革實踐者”。[3]在生命課堂模式下,教師除了要培養(yǎng)反思意識和行為習慣,還應把反思的成果變成自覺的行動,付諸于日常教學實踐,不斷完善教學方案,不斷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變革中完善自我,喚起人的主體意識,努力成為教學變革的開拓者。
四、結語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蘊藏著巨大的生命活力?!爸挥袔熒纳盍υ谡n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fā)揮,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養(yǎng)和師生的成長,課堂上才會有真正的生活?!盵4]回顧教學組織形式發(fā)展的歷史,從個別教學到集體教學,又從集體教學向個別教學發(fā)展轉化,教學正走著一條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fā)展之路。[5]如何實現(xiàn)教學向著現(xiàn)代化、科學化、個性化、多樣化、人性化的方向發(fā)展,如何在繼承我國優(yōu)秀豐富的教育教學遺產、借鑒國外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經驗的同時,建立起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需要的、有中國特色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把“以人為本”思想貫穿到日常的教學中去,讓更多的師生體會到課堂的生命價值和生命關懷,讓我們的課堂更多地充滿人性的色彩和光輝,是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的人生課題。
注釋:
[1]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
[2][4]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J].教育參考,1997,(4).
[3]張向眾.學校變革中研討性評課文化的更新[J].教育實驗與研究,2007,(2).
[5]黃濟.教育哲學通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500.